浅析《源氏物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理想女性的代表
在《源氏物语》中,紫姬被紫式部赋予了藤壶生命的延续,我们可以将其解读成作者精神载体的人物寄托,从而凸显出日本平安时代下女性的反抗精神。
首先,藤壶所体现的“理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藤壶绝世无双的美丽容貌;其二,藤壶内在的个人魅力及不凡的气度;其三,性格中的果断与坚强。在作品中,从光源氏和桐壶皇帝对藤壶美貌的赞赏上可以得到证实;在勾心斗角的宫廷中,藤壶有着其他女子所未有的反抗精神,藤壶在处理自己和源氏的感情纠纷上,她的及时抽身、遁入空门,就将她身上敢于反抗、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追求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紫姬作为藤壶的延续,她所表现出的“理想性”主要有两点:其一,紫姬有着和藤壶不相上下的美貌;其二,紫姬是宽容大度的,她在待人接物上诚恳且周到。作为一个从小便生活在被豢养的环境下的女性,她一开始是趋于驯服的,可当她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后,她从一开始希翼到失望,最后她选择了向佛门求救,从而解脱自我。紫姬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她对世界的绝望,还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声反抗。
不管是藤壶还是紫姬,她们二者都是内外兼修的理想性女性。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认同与反抗。
二、从“访妻婚”看日本女性的地位
“访妻婚”是日本古代招婿婚最初的形式,流行于日本的大和时代并一直持续到了平安时代。“访妻婚”即已婚的男女双方各居住在各自的母家,他们的婚姻生活是通过男方去女方的家造访而实现的。由此可知,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而在紫式部《源氏物语》中,读者可以通过日本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平安时代下的女性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牺牲品。她们被这种婚姻制束缚着、压抑着,终生无婚姻自由权,她们命运的悲剧就是从婚姻开始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访妻婚中那些容貌姣好的女子,她们因美貌而备受男性的青睐,也因容貌的衰老被抛弃,最终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玩物。或者说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妇女的价值只不过是作为贵族男子追求权势的一种特殊工具,这个可以更准确的来形容平安时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例如,《源氏物语》中的三公主,在她刚刚年满十四岁时,她的父亲便要将她嫁于年迈的源氏,只因源氏有足够的权势;还有浮舟,她的继父因左近少将是最有机会“求取大臣之位”的人,他便固执的要此等无情无义之人作为女婿。在《源氏物语》中,上至皇后,下至小姐,无不一例外的都沦为了被玩弄的对象,无一能幸免婚姻、人生的最终悲剧。的确,在贵族男子的眼中,女人只是供其玩赏的“古董”,漂亮的外表被他们炫耀、被他们买卖,直至失去使用价值,作为被抹杀人这个价值的可悲女性,她们就从未有过地位。对于资本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婚姻制与社会中的诸多不公平,这诸多原因造就了日本妇女地位的低下。在《源氏物语》里紫姬、花散等诸多女性的不幸,我们可以看到贵族变态般的玩弄女性,无力的反抗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渐渐消失,让读者愤怒不已。
三、“物哀”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
何为“物哀”?“哀”本身就属于美学范畴,极具深刻的精神性,在中国汉语中‘哀’的意思不仅仅是悲哀,但在日本的意思更加趋向于悲哀、可怜、有趣。“哀”代表的是感叹用词,特指悲哀、怜悯的内在情感,在日本史的《古语拾遗》中, 哀是一种感叹词, 能够代表一切的内在情感。关于“哀”的审美理念在日本的文学史上, 最早起源于《古事记》以及《万叶集》中, 到《源氏物语》的写作中得到发展。“物哀”是日本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物哀”代表的是日本的一种古典文学美, “物”和“哀”在日本的语言中, 起初是作为日常用语而出现。而“物哀”在我国类似于感物兴, 把外在的物与感情的哀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源氏物语》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物哀观。哀本身的含义就是是悲哀和同情, 但是在紫式部的创作中, 将哀转变为更高一层的物哀。
物哀观贯穿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物哀最中肯的定义是指人生世态,物哀指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兴叹,悲天悯人、多愁善感以及生命的可叹可恨!在《源氏物语》中的物哀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女性的物哀观。作者通过对作品中女性悲剧的人生来体现物哀观,紫姬的消亡、阴差阳错的明石姬、凄婉的夕颜,无不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其二,世态和自然物哀观。《源氏物语》在描写光源氏被流放的过程时就体现了世态炎凉时的人人避让的情形;以及在描写朱雀院下台的经历时,同样也体现了世态炎凉。特别是作者借用景物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凄惨,更加深了对“物哀”的表达。《源氏物语》把“物哀”当成中心,以此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日本平安时代下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女性给予深深的同情。
紫式部的物哀观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在《源氏物语》中,其主要人物大都是以出家遁入空门、死亡为最终的解脱方式,这是作者将“物哀”精神同佛教相结合的产物。
四、《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真实性的虚构。紫式部以身边的人作为模型,恰当地融入了一些史实,为作品增加了真实性。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写实的基础上,再以“虚构”手法为辅,从而告诉世人:物语即便是虚构的,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凡是存在于世间的事物,皆有它存在的意义与痕迹。
和歌叙事手法。《源氏物语》里面一共有795首和歌,大概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独咏、赠答、唱和。例如,《桐壶卷》里在更衣去世后,桐壶帝派遣命妇前往更衣娘家探望时,命妇和老夫人之间的赠答,作者便通过使用和歌的叙事手法来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的心情。
历史叙述手法。《源氏物语》的叙事时间跨度极长且时序清晰,紫式部在采用历史叙述手法的同时,还在叙事方法上学习了古物语的叙事技巧,在时间处理上的叙事手法同日记文学编年体相仿,从而使叙述的故事更具典型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源氏物语》通过雅致的语言来描写书中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在创作过程中有继承也有突破,这让作品更具文学价值。
五、《源氏物语》主题的多样性
“长河小说”《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居多且时间跨度极长,所涉及的文化领域也较广,故在当读者看这部巨著时,他们总会用多元化的角度去审视与思考。由于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居多,读者在审视时总会偏向于女性这一角度进行思考。毕竟在日本的历史上,平安时代的女性是最无地位的,我们从《源氏物语》里所描写的众多身份不同的女性的命运可知,她们皆逃脱不了被玩弄、被羞辱。我们还可以透过源氏与众多女性的风流韵事,来发现妇女在那个好色的时代下,她们就好似是这世态炎凉中的一个玩物。故《源氏物语》被称为是为女性鸣冤、抱不平的一部划时代巨著,极具社会性意义。
“物哀”也是《源氏物语》所表达的主题之一。紫式部在作品中,将“真实”作为根底,把“哀”发展为“物哀”,把过程由简单的感叹向复杂的感动推进,由此而深化了主旨。其次,佛教思想在紫式部的创作中多次出现,读过《源氏物语》的人都会发现在书中的众多女性其最终的归宿,便是遁入空门。
在《源氏物语》中,紫姬被紫式部赋予了藤壶生命的延续,我们可以将其解读成作者精神载体的人物寄托,从而凸显出日本平安时代下女性的反抗精神。
首先,藤壶所体现的“理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藤壶绝世无双的美丽容貌;其二,藤壶内在的个人魅力及不凡的气度;其三,性格中的果断与坚强。在作品中,从光源氏和桐壶皇帝对藤壶美貌的赞赏上可以得到证实;在勾心斗角的宫廷中,藤壶有着其他女子所未有的反抗精神,藤壶在处理自己和源氏的感情纠纷上,她的及时抽身、遁入空门,就将她身上敢于反抗、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追求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紫姬作为藤壶的延续,她所表现出的“理想性”主要有两点:其一,紫姬有着和藤壶不相上下的美貌;其二,紫姬是宽容大度的,她在待人接物上诚恳且周到。作为一个从小便生活在被豢养的环境下的女性,她一开始是趋于驯服的,可当她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后,她从一开始希翼到失望,最后她选择了向佛门求救,从而解脱自我。紫姬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她对世界的绝望,还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声反抗。
不管是藤壶还是紫姬,她们二者都是内外兼修的理想性女性。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认同与反抗。
二、从“访妻婚”看日本女性的地位
“访妻婚”是日本古代招婿婚最初的形式,流行于日本的大和时代并一直持续到了平安时代。“访妻婚”即已婚的男女双方各居住在各自的母家,他们的婚姻生活是通过男方去女方的家造访而实现的。由此可知,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而在紫式部《源氏物语》中,读者可以通过日本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平安时代下的女性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牺牲品。她们被这种婚姻制束缚着、压抑着,终生无婚姻自由权,她们命运的悲剧就是从婚姻开始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访妻婚中那些容貌姣好的女子,她们因美貌而备受男性的青睐,也因容貌的衰老被抛弃,最终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玩物。或者说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妇女的价值只不过是作为贵族男子追求权势的一种特殊工具,这个可以更准确的来形容平安时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例如,《源氏物语》中的三公主,在她刚刚年满十四岁时,她的父亲便要将她嫁于年迈的源氏,只因源氏有足够的权势;还有浮舟,她的继父因左近少将是最有机会“求取大臣之位”的人,他便固执的要此等无情无义之人作为女婿。在《源氏物语》中,上至皇后,下至小姐,无不一例外的都沦为了被玩弄的对象,无一能幸免婚姻、人生的最终悲剧。的确,在贵族男子的眼中,女人只是供其玩赏的“古董”,漂亮的外表被他们炫耀、被他们买卖,直至失去使用价值,作为被抹杀人这个价值的可悲女性,她们就从未有过地位。对于资本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婚姻制与社会中的诸多不公平,这诸多原因造就了日本妇女地位的低下。在《源氏物语》里紫姬、花散等诸多女性的不幸,我们可以看到贵族变态般的玩弄女性,无力的反抗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渐渐消失,让读者愤怒不已。
三、“物哀”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
何为“物哀”?“哀”本身就属于美学范畴,极具深刻的精神性,在中国汉语中‘哀’的意思不仅仅是悲哀,但在日本的意思更加趋向于悲哀、可怜、有趣。“哀”代表的是感叹用词,特指悲哀、怜悯的内在情感,在日本史的《古语拾遗》中, 哀是一种感叹词, 能够代表一切的内在情感。关于“哀”的审美理念在日本的文学史上, 最早起源于《古事记》以及《万叶集》中, 到《源氏物语》的写作中得到发展。“物哀”是日本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物哀”代表的是日本的一种古典文学美, “物”和“哀”在日本的语言中, 起初是作为日常用语而出现。而“物哀”在我国类似于感物兴, 把外在的物与感情的哀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源氏物语》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物哀观。哀本身的含义就是是悲哀和同情, 但是在紫式部的创作中, 将哀转变为更高一层的物哀。
物哀观贯穿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物哀最中肯的定义是指人生世态,物哀指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兴叹,悲天悯人、多愁善感以及生命的可叹可恨!在《源氏物语》中的物哀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女性的物哀观。作者通过对作品中女性悲剧的人生来体现物哀观,紫姬的消亡、阴差阳错的明石姬、凄婉的夕颜,无不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其二,世态和自然物哀观。《源氏物语》在描写光源氏被流放的过程时就体现了世态炎凉时的人人避让的情形;以及在描写朱雀院下台的经历时,同样也体现了世态炎凉。特别是作者借用景物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凄惨,更加深了对“物哀”的表达。《源氏物语》把“物哀”当成中心,以此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日本平安时代下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女性给予深深的同情。
紫式部的物哀观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在《源氏物语》中,其主要人物大都是以出家遁入空门、死亡为最终的解脱方式,这是作者将“物哀”精神同佛教相结合的产物。
四、《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真实性的虚构。紫式部以身边的人作为模型,恰当地融入了一些史实,为作品增加了真实性。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写实的基础上,再以“虚构”手法为辅,从而告诉世人:物语即便是虚构的,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凡是存在于世间的事物,皆有它存在的意义与痕迹。
和歌叙事手法。《源氏物语》里面一共有795首和歌,大概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独咏、赠答、唱和。例如,《桐壶卷》里在更衣去世后,桐壶帝派遣命妇前往更衣娘家探望时,命妇和老夫人之间的赠答,作者便通过使用和歌的叙事手法来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的心情。
历史叙述手法。《源氏物语》的叙事时间跨度极长且时序清晰,紫式部在采用历史叙述手法的同时,还在叙事方法上学习了古物语的叙事技巧,在时间处理上的叙事手法同日记文学编年体相仿,从而使叙述的故事更具典型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源氏物语》通过雅致的语言来描写书中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在创作过程中有继承也有突破,这让作品更具文学价值。
五、《源氏物语》主题的多样性
“长河小说”《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居多且时间跨度极长,所涉及的文化领域也较广,故在当读者看这部巨著时,他们总会用多元化的角度去审视与思考。由于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居多,读者在审视时总会偏向于女性这一角度进行思考。毕竟在日本的历史上,平安时代的女性是最无地位的,我们从《源氏物语》里所描写的众多身份不同的女性的命运可知,她们皆逃脱不了被玩弄、被羞辱。我们还可以透过源氏与众多女性的风流韵事,来发现妇女在那个好色的时代下,她们就好似是这世态炎凉中的一个玩物。故《源氏物语》被称为是为女性鸣冤、抱不平的一部划时代巨著,极具社会性意义。
“物哀”也是《源氏物语》所表达的主题之一。紫式部在作品中,将“真实”作为根底,把“哀”发展为“物哀”,把过程由简单的感叹向复杂的感动推进,由此而深化了主旨。其次,佛教思想在紫式部的创作中多次出现,读过《源氏物语》的人都会发现在书中的众多女性其最终的归宿,便是遁入空门。
芬尚
2024-11-18 广告
2024-11-18 广告
作为中国极具创新实力的展示空间打造服务商Forsung芬尚以其独特的视野、智慧、执行力等核心能力,协助客户在美陈展示策略、设计、施工和运营上获得竞争优势,并借此和客户共同分享领先一步的价值和喜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芬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