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是一样的,民间叫“鬼节”,实际上没有这个叫法,叫“中元节”。
北方的“中元节”在七月十五,华南地区在七月十四。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展开全部
中元节和鬼节是一样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有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个“不吉利”的节日,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鬼门大开开”“烧纸”,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这个名称体现了该节的佛教因子。“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解倒悬之难。盂兰盆节是为了纪念佛祖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则佛门的孝义故事,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观念熏陶的中国民众的口味。
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有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个“不吉利”的节日,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鬼门大开开”“烧纸”,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这个名称体现了该节的佛教因子。“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解倒悬之难。盂兰盆节是为了纪念佛祖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则佛门的孝义故事,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观念熏陶的中国民众的口味。
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8-23
展开全部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一般是七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一样的地方习俗不同,但都是同一个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