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节日
展开全部
问题一:中国所有的重要节日? 元旦(1月1日)NewYear's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theSpring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
植树节(3月12日)ArborDay
邮政节(3月20日)PostalDay
世界气象节(3月23日)WorldMeteorologyDay
清明节(4月5日)ChingMingFestival;Tomb-sweeping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Labour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ChineseYouthDay
护士节(5月12日)Nurses'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theDragonBoatFestival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
中国 *** 成立纪念日(7月1日)theParty'sBirthday
建军节(8月1日)theArmy'sDay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Festival
教师节(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Double-ninthDay
国庆节(10月1日)NationalDay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Year'sEve
问题二:中国的重大节日有哪些? 元旦三天假,一年新始,万象更新,中华崛起,以后每个元旦都有GDP的惊喜,中国人啊,狂吧!
元宵赏灯节团圆节
春节认可不赚钱,大雪阻档,也要归家的节日啊
清明祭奠先人教育后人的节日。
端午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投江的爱国节日。
中秋赏月,团圆、祝福、丰收的节日啊。
五一长假变成三天,那也是很爽、很期盼的踏青看花游园的好节日啊。
十一长假七天国庆,做人当家的感觉,不再看外国人脸色行事的大节日啊。
三八妇女解放扬眉吐气节日,大丈夫给洗脚多和谐啊。
问题三:中国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 *** 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 *** 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 有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
问题四:中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日 中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日
中国一年中的节日;
1`元旦 :(公历)1月1日 ;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5`中国植树节:(公历)3月12日;
6`清明节:(公历)4月5日;
7`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
8`中国青年节:(公历)5月4日
9`端午节:(农历)5月初5;
10`国际儿童节:(公历)6月1日;
11`中国 *** 诞生纪念日:(公历)7月1日;
12`七夕节:(农历)7月初7;
13`中国人民 *** 建军纪念日:(公历)8月1日;
1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5`国庆节:(公历)10月1日;
以上只是几个比较传统的节日,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节日,那就太多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啊。
问题五:我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 *** 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 *** 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 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 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 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月十二月
*** 圣纪节 *** 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 基诺族特懋克节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诺历法一月
瑶族 瑶族盘王节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 跳铜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 歌舞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 ......>>
问题六: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有哪些 news.xinhuanet/...15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 *** 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 *** 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
问题七: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5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订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
问题八:我国哪些重大节日风俗的来龙去脉 春节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 *** 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日本阴历天保吩诿髦挝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罚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 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 *** 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 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
问题九:我国的重大节日 5分 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 *** 。 *** 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六月......>>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theSpring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
植树节(3月12日)ArborDay
邮政节(3月20日)PostalDay
世界气象节(3月23日)WorldMeteorologyDay
清明节(4月5日)ChingMingFestival;Tomb-sweeping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Labour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ChineseYouthDay
护士节(5月12日)Nurses'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theDragonBoatFestival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
中国 *** 成立纪念日(7月1日)theParty'sBirthday
建军节(8月1日)theArmy'sDay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Festival
教师节(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Double-ninthDay
国庆节(10月1日)NationalDay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Year'sEve
问题二:中国的重大节日有哪些? 元旦三天假,一年新始,万象更新,中华崛起,以后每个元旦都有GDP的惊喜,中国人啊,狂吧!
元宵赏灯节团圆节
春节认可不赚钱,大雪阻档,也要归家的节日啊
清明祭奠先人教育后人的节日。
端午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投江的爱国节日。
中秋赏月,团圆、祝福、丰收的节日啊。
五一长假变成三天,那也是很爽、很期盼的踏青看花游园的好节日啊。
十一长假七天国庆,做人当家的感觉,不再看外国人脸色行事的大节日啊。
三八妇女解放扬眉吐气节日,大丈夫给洗脚多和谐啊。
问题三:中国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 *** 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 *** 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 有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
问题四:中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日 中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日
中国一年中的节日;
1`元旦 :(公历)1月1日 ;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5`中国植树节:(公历)3月12日;
6`清明节:(公历)4月5日;
7`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
8`中国青年节:(公历)5月4日
9`端午节:(农历)5月初5;
10`国际儿童节:(公历)6月1日;
11`中国 *** 诞生纪念日:(公历)7月1日;
12`七夕节:(农历)7月初7;
13`中国人民 *** 建军纪念日:(公历)8月1日;
1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5`国庆节:(公历)10月1日;
以上只是几个比较传统的节日,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节日,那就太多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啊。
问题五:我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 *** 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 *** 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 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 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 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月十二月
*** 圣纪节 *** 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 基诺族特懋克节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诺历法一月
瑶族 瑶族盘王节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 跳铜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 歌舞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 ......>>
问题六: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有哪些 news.xinhuanet/...15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 *** 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 *** 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
问题七: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5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订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
问题八:我国哪些重大节日风俗的来龙去脉 春节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 *** 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日本阴历天保吩诿髦挝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罚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 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 *** 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 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
问题九:我国的重大节日 5分 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 *** 。 *** 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六月......>>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如下:1、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2、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3、土地诞(龙抬头):二月初二,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4、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7、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8、七夕节: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9、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10、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1、重阳节: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12、寒衣节: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3、下元节:十月十五,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14、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15、腊八节: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16、祭灶节:腊月廿三或廿四,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 17、岁除(除夕):腊月廿九或三十,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涵盖了哲学、人文、历史、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扩展资料: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
1、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2、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3、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庙会、灯会、舞狮、年例、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4、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5、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6、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7、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参考资料来源:
1、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2、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3、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庙会、灯会、舞狮、年例、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4、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5、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6、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7、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节假日是: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
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三天;国际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共计有10天,这些节日适逢公休假日,顺延补假。
2、属于部分人的节日:妇女节(3月8日),青年节(5月4日)建军节(8月1日)等等,为了便于开展纪念活动,有关公民可以放假半天。具体说来,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3、属于少数民族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各民族习惯,自行决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进一步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补假代替加班工资,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
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三天;国际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共计有10天,这些节日适逢公休假日,顺延补假。
2、属于部分人的节日:妇女节(3月8日),青年节(5月4日)建军节(8月1日)等等,为了便于开展纪念活动,有关公民可以放假半天。具体说来,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3、属于少数民族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各民族习惯,自行决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进一步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补假代替加班工资,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