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汉语拼音为 shù 。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出自《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要愿意这样做,或者你自己本身也做到和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整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其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是想要,希望的意思,施是加的意思,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是他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拓展资料:《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