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宥嘉的唱功如何?
T2,特地找了他的一些演唱会素材,看了一小时。
得出结论如下:
林宥嘉在内地的音乐演唱次数并不多,也仅能通过演唱会音频进行简单分析。以下简单从音色、音域、腔体三个方面进行拓展讲解:
1:音色结论:
声带底色: 忧郁青年听觉质感,泛音区间具有冷色调暗示。
唱法点缀:中低音真声点缀,高音发音点集中,在弱混和真声之间切换。C4之后具有大量鼻音延音共鸣,部分面罩共鸣倾向。
总体而言,林宥嘉的音色是具有唯一性辨识度的。因为他的声带底色很好,本身是具有一个明亮集中的基本发音点。而泛音区间给与的冷色调质感,是主要的忧郁质感源头。
在不同音区之间,音色变化程度不大,具有高度统一性。但是从中音区迈入高音区有一个明显的喉位提升。
这种喉位,给与了林宥嘉部分的声带压缩支撑难度降低,但也加大了声带紧张感。他在鼻腔共鸣增加,这一点和王菲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一个鼻腔为主的哭腔音色。同时两人的发音点位置都十分高。
过高的发音点位置,具有十分完美的声线颗粒度和针刺感。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走向小嗓的类型,因为声压是需要在发音点集中过度的时候做减法,释放更多的共鸣区间,给与声压整体性。
总体而言,林宥嘉的音色十分不错,有个人的方向选择:强化情绪感,迈向小嗓之路。优化音色的同时,小嗓造成了部分的腔体紧张,整体共鸣强度声压能力降低。
音域:A2-G4。质量音高:A2-G4;
差不多两个八度的宽度,对于职业歌手而言是合格的。但是并非是强大的。
在G4以上,林宥嘉经常使用弱混。他使用弱混的次数远超过强混。弱混能力,会造成纤柔感,力量感会极度匮乏,导致歌曲的 情感 表达过于约束。
同时在C5以上,林宥嘉的核心高音能力是头声尖叫。这种单音尖叫是不具备太多的唱功表达力,适用于Live氛围营造。
在G4-G3阶段,算是林宥嘉个人能力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演唱音色不局促,声线颗粒感和声压居中,具有真声质感给与的强大共鸣 情感 。同时,他的乐感表现,也集中于这个优势阶段。
在A2-G3阶段,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 林宥嘉是比较吃设备的。因为要保证统一性,所以林宥嘉的高发音点必须在低音区也保持住。低音区,过高发音点这是十分难受的一件事。
因为对于音域过窄的歌手而言,他们不具备声带压缩能力和喉位对抗能力,自然也无法意识到喉位统一性。在这个前提之下,低音会造成压低喉头,而不是增加甲杓肌环甲肌的肌肉拉动,这种控制能力不足导致的状况,就形成了,发音点极高、喉位极低的拉扯感。
拉扯感之下,胸腔和腹腔的声压就难以维持。造成了低音过分依赖设备。
腔体:不具备科班能力;在具体腔体上,林宥嘉的能力还是比较局限的。如果单纯作为T2歌手的能力表现的话,他是合格的。但是相比于T1,林宥嘉缺乏的技术能力,还是比较多的。
1:声带压缩;
在T1级别歌手的标配之中,核心一点便是声带压缩。声带压缩主要是解决换声区过度的问题,和高音音域拓展,赋于歌手高音舞台表现力。
林宥嘉的G4严格说具有部分高音能力,但是对于A4、B4、C5的男歌手黄金音高,林宥嘉是残缺的。核心就在于林宥嘉的声带压缩并不具备运用阶段。
2:喉位提高。
林宥嘉最大的问题应该是F4-G4的喉位提高,这也是他个人的换声点。
在临近换声点的音高时,人的本能是从真声转变为假声,舍弃真声质感给与声带更高频率的震动,就形成了我们认知的假声。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想让假声具有较高的可听性质感。那就需要控制喉位,释放声带的紧张度,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开嗓训练, 增加歌手对于甲杓肌环甲肌的意识和控制力。
这一步过程是十分漫长而且艰难的,环甲肌和甲杓肌只是一块很小很小的肌肉,感受他们和控制他们是需要经过长达数年的声乐基础才能满满去控制,进而减少自身的喉位过高和过低的问题。
喉位过高是造成声带倒嗓、乃至于王杰那种废嗓的核心关键。
林宥嘉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这里,如果能建立声乐训练,增加喉位对抗意识,就能知道高音是向下至腹腔,而是向上。
3:腹腔存在感过低;
林宥嘉的腹腔还是具有一点纰漏的,在G4和F4的真声听觉上,可以明显感觉的林宥嘉的核心支撑是在于胸腔,并没有下潜至腹腔。这也是他个人高音过于针刺感的原因之一。
高音以胸腔支撑,和喉位提高是具有关联性的。因为喉位提升,造成了紧张感,所以无法下潜至腹腔。又因为腹腔支撑存在过弱,胸腔不可避免的增加,因为胸腔支撑增加,加大了咽喉肌肉的紧张。两者是相互干扰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核心,是林宥嘉不具备一个科班的声乐意识和开嗓练习。
如果林宥嘉一直没有意识和更改,那么他的倒嗓会比普通歌手来的更快。
总体而言,林宥嘉具有职业歌手的能力,而且拥有个人的辨识度。但是缺乏声乐系统。希望他的倒嗓能来得慢一点吧。
唱的可好听了,我就 说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