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 我来答
我的骄傲1718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72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6万
展开全部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更是一种时代悲剧,社会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也有时代和家庭,还有个人原因等种种因素,才造就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

  首先,在时代和社会方面。林黛玉和贾宝玉出生于没落的封建社会。

  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直倡导婚姻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形象而具体的表现出了宝黛爱情被扼杀的必然性。他们的爱情遭受那个时代封建礼教的种种桎梏,在那样违背和摧残人性,践踏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社会,以至终于毁灭,是必然的结局。

  其次,在家庭方面,〈〈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范的封建世家。

  荣国府的朱门里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王国,传统的封建意识浸透了这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血肉,以至渗入到深重的雕栏,古朴的砖瓦,清雅的瓷器中去。[4]它强制地规范着上下左右长幼尊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贾母则是这个封建世家中至高无上的家长,她作为年高望重,仁爱慈祥的“老祖宗”,既不像贾政夫妇那样生硬冷酷,也不像凤姐那样暴戾凶狠,而是宽厚仁慈的“老菩萨”。然而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婚姻上,她却丝毫不肯让步,她用她那颤巍巍的手亲手摧折了这株并蒂莲,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肉体,也戕害了他们的精神生命。[5]贾母作为封建家庭的家长代表,对下一代的婚姻选择,虽然她说不在乎对方的家世,只要周正,但是她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而慎重考虑。

  开始贾母一直徘徊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她把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过比较:“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写,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要赌灵怪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担待,有尽让了。”但是最重要的一点,黛玉的父母去世,她家庭所拥有的权力已经成为过去时。而薛宝钗作为薛家的金枝玉叶,薛家在四大家族中以“珍珠如土金如铁”而著称,虽然在政治上并未见什么建树,但是就是钱多,薛家的当铺在京城中尚占七成,可见其雄耳。而这对外强中干,风雨飘摇的贾家来说是有极大帮助的。薛家是大族,贾家和他们联姻。可以巩固其地位,保持贾家以往的风光。所以,作为贾家的老祖宗,贾母单从这方面也会理智的选择薛宝钗。以她强大的家庭背景作支撑和后盾,发展贾家的势力。也是她的这一决定,扼杀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美好爱情,使他们的爱情成为家庭联姻的“无花果”。

  林黛玉虽然为贾母所疼爱,但是贾母作为中国房间社会中的一员,家族利益对她来说高于一切,她出于对林黛玉的无奈,对贾宝玉的负责,对家族利益的忠诚,没有成全宝黛也是必然的结局。

  最后,在个人方面,林黛玉并不适合贾宝玉。

  从自身身体状况来看,贾母曾经说过:“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她的好处,我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由此可见,林黛玉自身体质衰弱,从能吃饭开始就吃药,并且从未间断,经过多少名医总未奏效。严重失眠,不断咳嗽。十顿饭只好吃五顿,连茶也不能多喝,吃一点螃蟹肉就闹心口痛,玩了两次大观园就“过劳了神”生病了。每年 春分 , 秋分 后,必患旧疾,终年不离病榻,只好静养身子。而封建大家庭最讲究多子多孙。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其标志之一就是人丁是否兴旺。在第七十五回中,贾府中秋赏月,贾母无限感慨:“想当年过的日子,今夜男女三四十人,何等热闹,今日哪有那些人?”作为家族的继承者而又是独苗,贾宝玉自然承担着延续香火的重任。他娶的女子,应该也有能力为贾家生养子嗣。偏偏黛玉差强人意的身体状况,连她自己都直言不讳:“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影就知道了。”这种事实使得宝玉和黛玉不能结合。

  同时,作为宝二奶奶,她要掌管整个贾氏大家族的内外家事,是个重要的社会角色。贾府人员错综复杂,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都要作为总管家的宝二奶奶打理,最起码她要有相当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挑的起这副担子。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没有像王熙凤一脚就能踢开房门的蛮力,是不能担此重任的。而林黛玉弱不禁风,甚至连根针线也拈不动,更别提去操持一个大家族沉重的事务了。尽管黛玉有才气,聪明绝顶,但是由于自身体质的原因,她根本没有可能承接这个“管家婆”的社会角色。

  从自身的性格来看,林黛玉由于自身的遭遇,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的脾气显得敏感多疑、无端猜忌、说话尖酸刻薄、不留情面、心眼狭小、动不动爱使小性子。

  黛玉为人率真,从不虚伪,总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这种心直口快的率真性格,只求自己说的痛快,毫不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使她容易开罪别人,一般人无法忍受。正如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所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的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尖酸刻薄的话如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伤害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而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权威人物——宝二奶奶必须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较好的人缘,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偏偏黛玉的脾气和性格,使贾府中很多人对她心存芥蒂,更别谈什么笼络人心了。她的顾影自怜,清高孤傲决定了她不适合做贾府将来的管家婆,自然也决定了她和宝玉的爱情必然会走到尽头。

  同时,由于她生性多疑,爱使小性子和超常的自恋情结,造成了她和宝玉爱情生活的严重不和谐。贵族小姐的高贵身份,冰清玉洁的高贵气质,孤标傲世的高贵品格都导致一种神圣不可侵犯而又带有病态的尊严。林黛玉不会坦率的承认她对宝玉的爱恋和痴情,纵然有“任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的坚持,但是她却决不允许宝玉对她有丝毫冒犯,林黛玉曾斥责宝玉“弄来淫词艳曲,学了混帐话来欺负我”,宝玉说了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也要被她解作“我成了替爷们儿解闷的了”。这种矫情制约和限制了宝玉表达感情的方式。[7]使他们之间的烦恼、误解层出不穷,黛玉在爱情生活中把种种妒忌、多疑、小性儿、尖酸刻薄一古脑地宣泄到她深爱的宝玉身上,使原本美好的爱情多了许多苦涩的味道,最后也只能由自己含恨饮下这种爱情的苦汁。

  从宝玉方面来看,宝玉是一个非常感情化,世俗化的贵族公子,骨子里有着极大的泛爱思想和泛爱感情。一方面向黛玉以谈禅的形式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另一方面又真诚地爱着其他女孩子,声明活着与众姐妹一起嬉戏玩闹。他对一切女孩子都同情珍视,认为她们是“水做的骨肉”是“无价之宝”,他体贴一切女孩子,见了村姑也眉目传情。[8]这样的所作所为正好与黛玉生性多疑,爱使小性子冲突。一个多情的公子与一个天生爱嫉妒的小姐,他们的爱情之路必将有更多的坎坷和荆棘。

  贾宝玉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的继承者,有着高度的 文化 修养,他从心里不满意于那样的社会现状,想要挣脱封建桎梏下的枷锁。他一直对现实的伦理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但是他新的反封建思想又模糊不清,这就使他失去了精神依据,终于迷失了“通灵宝玉”[9]虽然他深爱着黛玉,但是由于他自身反抗的妥协和软弱,最后只的接受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婚姻。使他和黛玉纵使两情相悦却终是没有在一起,酿成了无比遗憾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爱情。 故事 的凄艳、哀婉、缠绵,美丽之至,堪称千古绝唱。他们有诉不完的恩爱,赔不尽的小心,笑与泪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是深挚缠绵的爱情所致。这些笑和泪使他们的爱情显得细腻而含蓄,因双方的忠贞不渝而显得完美凄凉。

  但是,好梦难圆,他们的爱情终是因为生错了时代,生错了环境,加上男女主角的个人原因而成为了悲剧。

  木石前盟只是 传说 ,但是却是宝黛爱情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缘无分,纵使流干了眼泪,交换了灵魂,付出了生命也没有换来相濡以沫的结局。而是以擦身而过的方式含痕而终。有力地抨击了扼杀他们爱情命运的封建礼教和传统制度,深化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悲剧意义,丰富了复杂的历史内容,实在让人悲叹,引人深省。
  宝黛爱情之美
  一、宝黛性格

  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就是他的叛逆精神,这种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科考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挑战,表现在对大观园女孩子的特别尊重和亲爱上。“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基础上的。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林黛玉也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后投奔到外祖母身边,贾府险恶的环境培养了她的叛逆性格。她不仅貌美如仙、气质如兰,而且明诗工赋。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作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相通点也就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二、知己之爱

  宝黛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他们住在大观园中,朝夕相处,相互了解。宝黛见面之初,黛玉像触电一样大吃一惊,觉得对方在哪见过,宝玉则觉得像远别重逢一般,感到异样的欢喜和亲切。初次见面,彼此便种下了情根。

  可是故事并没有顺着老套“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写下去,而是让他们一起经历成长,又经历无数次考验。大量篇幅写他们从两小无猜,亲密友爱,到默默生情,越爱越深之后,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和冲突。尤其是来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的宝钗后,他们的爱情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在大观园中,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讲“混帐话”的只有黛玉一人。戴着金锁的宝钗和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但她们都曾劝宝玉去学什么“仕途经济”,以便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她们都错看了宝玉,所以宝玉不但很不客气地批驳了她们,还对袭人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

  三、含蓄之爱

  我们在欣赏宝黛纯真的知己之爱的同时,也常会为他们交流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悲哀,殊不知,正是这种含蓄,使宝黛之爱愈发刻骨铭心、优美动人。

  黛玉作为名门闺秀,她所受的教养使她不可能有更大胆的行动。她炽热地爱着宝玉,但却又必须把这颗心深深地埋藏在那闺阁小姐的身份里面。在宝玉这一方,是爱了,有一肚子话不能讲;讲了,却又常常讲得不明、不透、不到位、不是地方,所以引起种种误会。因着这种含蓄,他们的爱情充满无休止的烦恼、生气与痛苦。争吵简直成了他们爱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和互通心曲的平台。但让我们感动的是,每闹一次,他们的爱情就彼此印证得更加明朗、更加深入;黛玉的小心眼,多愁善感,也就主要集中在生怕爱情受伤害,深深感受到所面对的外在压力及其破坏性的强大上。对此,知之最深,理解最深的是宝玉。

  四、为爱执着,为爱痴狂

  宝玉是个典型的多情种,巴不得照顾好世上所有的女孩子,也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围着他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从“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到最终为爱痴狂,宝玉终于成熟了。黛玉虽然没有宝钗那样健康的体魄,可是娇弱的身躯下包藏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赤诚。她是真爱宝玉的,宝玉是她今生的唯一,她将生命的重心全部倾斜到爱情上。他们二人却都把这种爱情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份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宝黛二人在一起,尽管有很多的眼泪与烦恼,但你却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真真切切地爱过,刻骨铭心地恨过。相反,宝玉和宝钗之间,宝钗的现实理性,还有冷漠,使他们不可能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

  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肯定,《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确实是一种心灵结合的爱,是高洁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 爱情故事 。因为,他们的爱情不单是两情相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默契、志同道合、互为知己的爱。因此,这种爱才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宝黛的性格矛盾
  宝钗与黛玉的的双重性格决定了书中人物关系的发展,也决定了她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她们的双重性格,在故事中处处形成矛盾。

  在情感上:一方面,宝钗与黛玉同是在贾府寄人篱下,住的是别人家的房子,吃的是别人家的筵席,多少会有些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宝钗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待选的事情落空了以后,她便瞄上了宝玉。她明知道宝玉已经心有所属了,但她仍要挤进去,因为作为贾府的外来人口,谁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宝二奶奶”谁就不再是外人了。至此,她对黛玉的怜惜就荡然无存了。这一点上,宝黛二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宝钗的功利心驱使她去争取贾府的长辈,去迎合那些其实并不亲的姐妹。黛玉则是遗世独立的,她爱的不是权利,而是宝玉这个人,所以她认为只要得到了宝玉的心就可以了。因此,宝钗显得大度、宽容,黛玉则是对宝玉反复的试探。

  在对环境的处理上:她们的适应方式也很不同。宝钗试图融合其中,使自己看起来不像外人;黛玉却害怕自己的到来打扰了别人家的生活,凡事不干预,总担心被别人排斥,所以要从才华上压倒众人。可是宝钗总是比较有心计,会演示自己的心情,高兴与不高兴没有太大的表现;黛玉则比较率直,所以让人觉得不合群。

  在对待宝玉的态度上:宝钗比较会迎合时代,劝宝玉上进,夺得功名。这已经表现出了她的爱很自私。宝玉有了功名,有了官职,一旦娶了她,她便平步青云了。而黛玉的爱情明显要更真诚。她鼓励宝玉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除了出家一事),读不读书不要紧,只要有才情,有共同语言就好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