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怎么死的

 我来答
草莓粉粉岗圆72
2014-04-30 · TA获得超过5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61.7万
展开全部
张廷玉生平揭秘: http://www.xxqvod.com/vod-show-id-6-p-14.html ---------------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 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拆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故雍正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曾参与编纂《平定朔北方略》《御选咏物诗》《佩文韵府》,并充《明史》《四朝国史》《三朝实录》《大清会典》《治河方略》《皇清文颖》《玉牒会典》总纂官。 配享太庙之谜 清朝的太庙是皇帝的祖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为皇帝祭祀祖宗之处。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祖先;前殿东庑以王公(并非所有)配享;前殿西庑为功臣(仅为满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祫祭,中、后殿神主奉至前殿合祀。后殿遣亲王行礼。国有大事大典,遣官祭告。 所谓张廷玉配享太庙,就是按照雍正皇帝的遗诏,张廷玉死后其神位可以安放在太庙的前殿西庑,接受皇帝每年一次的祭祀。终清一世,汉大臣以功臣配享太庙的,惟张廷玉一人而已,这是清朝历代皇帝对汉大臣给予的唯一一次最高礼遇和殊荣。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一作研斋),清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次子,康、雍、乾三朝元老。康熙时以进士官刑部、吏部侍郎,雍正年间受到重用,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入值南书房、《明史》总载官、礼部及户部尚书,后又相继升他为文渊阁、文华殿和保和殿大学士,并令其改兼吏部尚书。雍正七年,张廷玉以大学士的身份入直仅有三人的军机房,密为办理军需事宜,与怡亲王允祥任军机大臣。张廷玉参与机密要务,西北两路军兴之后、“层夕内值,宣召不时,昼日三接,习以为常”。由于军务繁忙,廷寄刻不容缓,遵奉密旨筹画经理之事、时间不定,回至朝房或公署听事之时,下属司曹各官吏书吏,怀抱案犊于旁以待裁决者,常有百数十人。甚至坐于轿中也要披览文书。对于应办事宜,张廷玉丝毫不敢草率,每当薄暮抵达寓所.点燃双烛,以完成本日未竞之事,并办理次日应奏之事,即使盛暑之夜,也必至二鼓方始就寝。如果躺下之后,又想起某事、某稿有未妥之处,即披衣起床,予以改正。黎明之时、重新抄写缮录,以备进呈。 张廷玉对主子如此忠心耿耿,雍正帝对其也宠爱备至,优赏有加。张廷玉最嗜饮茶,雍正赏赐地方精选进贡之茶,一月之中,必有数次。不仅为茶中佳品,且所赐茶具也十分精致。张廷玉曾患病在身。痊愈之后,雍正告知近侍说:“朕股肱不快,数日始愈”。臣属闻知,争来问安。雍正笑对群臣说;“张廷玉有疾,岂非朕股肱耶?”君臣之关系,可想而知。十余年间,六次赏帑金给张廷玉,每次辄以万计。雍正十一年,张廷玉返归乡里,往祭乃父,行礼建祠,回京时,雍正遣内大臣海望迎劳于卢沟桥,并赐酒膳。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死前发布遗诏,以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令他日配享太庙。 乾隆元年,《明史》修成表进,皇帝命仍兼管翰林院事。乾隆二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宣,开创文臣无爵至侯伯的先例;乾隆四年,加太保。乾隆十三年以后,张廷玉每每因乞休、配享等事与乾隆帝发生争执或遭到猜忌。乾隆帝盛怒时,曾命削其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甚至命张廷玉自审是否配享太庙,命尽缴其历年颁赐之物。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卒,享年83岁。乾隆帝终不敢违背其父的遗愿,命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至此,张廷玉虽成了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大臣,但谥号却不是最高的(最高为文正),这和乾隆帝对其晚年心存芥蒂不无关系。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高宗对张廷玉的挽留也确实做到了人君该有的气度和一定程度。根据高宗实录,从乾隆十四年到乾隆十五年,高宗频繁下谕旨挽留张廷玉,很多谕旨出自高宗亲撰,所以从高宗方面看,我下了这么多道谕旨,能做的也都做的。而在张廷玉,始终不理会高宗的挽留就显得有点不懂为臣之道,太冷漠了。所以关于这件事,张廷玉自己也有一定的遗憾。 那么张廷玉为什么会得到雍正帝临死前命其他日配享太庙的殊荣呢?许多人认为是因为他在纂修《清圣祖实录》时销毁了大量对雍正不利的材料,杜撰了一个8人授命的场面,即康熙皇帝在临死前向7位皇子和隆科多口传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当时,胤禛并不在场,等胤禛赶到时,康熙皇帝已经驾崩,于是就由隆科多代宣遗诏。胤禛并无当皇帝的思想准备,闻听遗诏后惊恸仆地。胤祉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向胤禛叩首,胤禛遂登基即皇帝位。 据说张廷玉在纂修《明史》时也作了有利于雍正帝的杜撰,因此,得到了雍正帝的绝对器重。为此,雍正帝当时就以大清皇帝的名义,追赠张廷玉的曾祖、祖父为太子太保,还追赠张廷玉的母亲吴氏为一品太夫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