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绿》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94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5万
展开全部
仙岩的梅雨潭,地处温州与瑞安之间,她以醉人的绿摇荡了朱自清先生的心旌,几十年来仍“贮满诗意”: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一个“绿”字,被朱先生玩味得如精致翡翠,热情的笔调,细致的描写,诗意的表达,直抵心灵美好境界,堪作怀春之作。《绿》几十年来一直作为范文收入中学教科书,它与《春》一样,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音乐美,兼有静态与动态之美。

山中的“汪汪一碧”犹如天眼,给朱先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接八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温润如玉,醉人如酒。朱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已经发酵成浓浓的亲情——女儿绿。起先朱先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看不透她。当她临风飘举,善睐明眸,朱先生拍着,摸着,吻着,如此亲密接触,局外人变成了当事者,仿佛真成了个绿痴——直到上升为亲情,认作女儿才善罢甘休。这种化为骨子里的爱,不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是天然去雕饰的真情流露。

朱先生北大毕业后辗转南方教书,1923年2月携眷来到温州,一年之后完成这篇《绿》。同是萧索悲凉的季节,心里却萌生着浓浓的绿意;而在《春》的脚步声里,已经像个孩子急不可耐地跳跃而来,让人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春》与《绿》堪称珠联璧合,盎然生趣。大自然从来不缺少杰作,而像《春》、《绿》这样的杰作,更在于先生以自然之心,得天地之灵。

朱先生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任教,他辛勤耕耘,诲人不倦,倡导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深受师生爱戴。在温州期间,他撰写了《温州的踪迹》散文四篇,《绿》正是他闲暇时结伴而玩的产物。

朱先生当年来温州,住处几经辗转,最后住城区四营堂巷34号王宅,即以王宅东厢房为寓所。正是在这里,盈袖间的瀑布,倾泻着文思;满眼的绿,流淌于笔端,铺陈于纸上,让莘莘学子口吐莲花,任想象在胸中丘壑之间自由驰骋。

如今,朱先生当年的居室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庭院亦是绿意盎然,连匾额“朱自清旧居”亦是黑底绿字,留下了时光雕琢的痕迹。但先生之《绿》,每每读,时时读,处处读,总能生出些许新绿,不得不佩服文字里春天,同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仁智完成于2019年3月22日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