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该如何相处

 我来答
休究绍B
2022-05-29 · TA获得超过635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7万
展开全部

荀子说“君子粹而能容杂”,意思是说品行高洁、纯粹的君子能包容品性有缺陷的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真君子对待小人的态度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是除恶务尽地要消灭他们,而是持包容态度。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小人相处,的确考验人的智慧。

01

小人爱揭人短,以揭人短处愉悦自己;小人不记恩,他们盼着被施与恩惠,恩情过后,又不懂得感恩;在小人眼里,利益至上,所谓的情谊只是达到利己目的的道具。

小人就算博览群书,也不是为了知书达理、而是为了给自己忘恩负义找更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不反省自己的过错,认为能让自己得利的言行举止就合乎情理,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仅仅简单罗列一下小人的行径,就没有人想容忍他们的存在,他们安于世俗鄙陋的规矩,追求日趋卑下,越是粗鄙庸俗越喜欢,如果真的和小人狭路相逢,怎么办?

是针尖对麦芒还是坚守君子之道?对伤害自己的小人,以直报怨即可,切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小人的手法对付小人,用无赖的方法整治无赖,听起来蛮有道理。孰不知在那样做的时候,也让自己澄净的心灵蒙尘。

对讲道理没用的小人,不和他们一般见识,把精明放心里,内方外圆地和他们交往,以公心为准则,坦荡磊落为上策。

02

那么怎么区分谁是讲道理没用的小人呢?曾国藩有番话为世人所称道,他说“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则为小人。”

话语犀利恰切,首先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或小人,缺点人人有、错误谁都会犯,鉴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要就事论事,要以他是不是知事明理为准则。而且天下很难有谁能够时刻秉承君子之风,同理,也没有谁会永远践行小人行径。

怎么才能知人善用,让德行不足的人也发挥才能,又不至于让他们犯下不可弥补的大错呢?这一点很难把控。连曾国藩都失误过。

曾国藩手下第一幕僚赵烈文的妹夫周腾虎是个才高德薄的人,在筹办厘金上有手段,见成效,曾国藩一度将他提拔到高位上施展才华,可是舆论不容,众人联名弹劾,周腾虎被免职后郁郁不已,英年早逝。

这件事让曾国藩深刻反思,后来在提拔人才的时候,首先会考虑个人品性因素,对才高德薄之人只重用其计策,而不重用其人,避免发生德不配位的情况。

03

历史 上,季康问孔子,治理国家时杀光无道的小人,行不行?孔子回答“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番话表明孔子认为治理属地时根本用不着杀人,当政者想行善做出行善的举动,老百姓自然会跟着行善,当政君子的品格好比是风,百姓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然向着风吹的方向倒。

小人也是俗世生活中避不开的一道风景,我们觉得他们存在不美好,就要约束、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向善而为。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正德年间宁王起兵造反时俘获宁王,按说是在平叛中立了大功,却遭到朝中一众大臣的非议,大臣们联名上奏皇帝要将他下狱。是什么让王阳明最终平安度过这一劫难的呢?是他和小人的相处之道救了他。

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明武宗下诏说要亲征,其实是南巡游乐。而王阳明在皇帝到达之前便一举俘获了宁王。当时奸佞当道,王阳明知道凭自己一己之力扳倒所有恶势力是不可能的。

皇帝身边二位得势又和宁王有勾结的的太监先到浙江,王阳明设宴为他们接风。席间王阳明屏退左右,把一大匣子两位公公和宁王朱宸濠相互勾结的书信全部交还给他们,表示自己不追究,二位公公看到还有回头路可走,感谢不已。

后来在王阳明被一众大臣诋毁时,二位太监从中斡旋,在皇帝耳边说尽王阳明的好话,帮他躲过一难。倘若王阳明早些时候一时冲动,要“清君侧”,他能否扳倒两位公公是两说,让两位公公仇恨他,为自己埋下祸根却是必然。

王阳明用无声的行动劝小人向善,为自己做好事寻求了两把保护伞,那两位太监心中蒙尘的的良知被点燃,在关键时刻投桃报李,保护了王阳明。

愿我们人人学圣贤,手里有光,心里有爱,把小人心中善良的火种点燃。

作者简介: 宁境 宁,暖眼看人间,写暖心文字。纸媒作者,多平台写手,作品见于《学习时报》,《演讲与口才》,《知音》等,见于学习强国,人民网,民生周刊全民 夜读 等平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