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打窝是提高中鱼率的有效途径,打窝不聚鱼怎么回事呢?
窝料进水后的情况,要符合水情
其实这一点,是比窝料的口味更为重要的,许多钓友觉得窝料最重口味,其实不然,在不同的水情,窝料进水后的情况,很是关键;例如在黑坑垂钓,我们用苞米、麦粒等打窝,虽然黑坑的养殖鱼,还会进食苞米、麦粒,可是在黑坑垂钓环境里,更受青睐的,该是雾化区域广、雾化效果好,
有自水面开始垂落到水下的雾化情况出现;例如我们湖库野钓,如果用雾化极快、雾化区域广的产品饵用于打窝,虽然也能吸引目标鱼进窝,但是最大的可能性便是招惹来无数的小鱼闹窝,等到大鱼觅味进窝时,残渣也留不留下。
不计划出钓时间,野钓必打重窝
大部分钓友都不是职业钓友,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出来垂钓的时间段,要不是周末,要不是节假日,并且大多只能出钓半天,等不到天黑就得收竿。正由于垂钓时间短,因此一定要钓得尽兴,窝料就往死里投,较确实说,十几斤窝料,一月出钓三四次,其实花费并不多。
在这类心态之下,窝料可不就往死里打,窝子就要打重窝,殊不知,窝料打的多,并不一定发窝一定快,并且由于大量的窝料被投在水中,声响但是很大。就算周边有鱼群,也会被接二连三,窝团入水的声响给惊吓的四散奔逃了,为什么经常有钓友说,感觉苞米十斤反倒不如酒米一把的诱鱼效果好,原因就在于此。
窝点面积尺寸
窝点面积尺寸,跟窝料的多少有直接关系。比如说冬天,肯定是少窝料,窝点面积要小,这样鱼进窝以后遍布比较集中,垂钓的时候下钩精确的话饵料会有在鱼的嘴上,能够有效提升垂钓效率。当鱼情开始变好,打窝的面积能够稍大一些,假如水下没有足够的食物存留,鱼进窝以后还会很快离窝,这跟冬天的鱼情完全不同。
特别是在大水面打窝,一般都是注重打重窝,尽量减少补窝频率,由于目标鱼是大鱼,大多胆怯谨慎,补窝不当反倒会导致不利影响。并且自然水域面积大,窝点面积小的话的确难以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