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你觉得最终谁会胜出,成为未来的主要选择?

 我来答
阿伟说车17
2022-05-21 · TA获得超过9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2万
展开全部
氢气在地球上不存在的,先搞清楚这点。虽然水中有氢,但是和二氧化碳含炭一样,属于“氧化态”。

从水中提取氢,相当于把石头从山底再搬到山顶。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而这能量从哪里来?最便宜的还是用煤炭,石油。煤,石油是一次能源。

所以。氢是二次能源,氢的本质决定了,氢不是能源,氢不过是能源存储介质罢了,

氢气的来源,是煤,石油化工的副产品,就像你走路放了个屁一样。便宜。

但是如果专门生产氢。则成本贵的很。

发展氢能 汽车 ,是环保概念扭曲的结果。气体燃料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也无法大规模。看看天然气 汽车 就知道了。

不要以为氢不排放碳。实际追踪生产氢的源头,排放碳更多。

也不要以为氢能替代石油,要是能代油,美国就不打石油战争了,从太平洋大西洋舀水就行了。

同样的路子,电动 汽车 能量密度瓶颈解决不了,而补贴却没了,再整个氢能概念,继续套补贴。

5年之后,会发现氢能一地鸡毛。

我是老张,专业甲醇 汽车 。请关注。

电动 汽车 和氢能源 汽车 ,谁最后会胜出,成为未来的主流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作为 汽车 领域从业者,今天就趁势来普及一下这个概念。

先纠正两个概念。

一、题主所说的“电动 汽车 ”,在国内电动化的发展中,应是包括“非传统燃油车”(即存在弱混电池的车)、“混动 汽车 ”、“纯电动 汽车 ”以及“燃料电池 汽车 ”。

二、氢能源 汽车 实际上是“氢燃料电池” 汽车 ,而不是像以甲烷气体为能量来源的加气 汽车 。

好了,明白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不少电动 汽车 企业对这种发展思路做了相关宣讲,燃料电池 汽车 是电动 汽车 发展的高级阶段,关键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有技术瓶颈无法突破,而目前狭义上的纯电动 汽车 受充电设施、续航等问题的影响,所以还是坚持以现在的48V弱混车和插电式混动 汽车 比较主流。

在相关规划上,2045年之后,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可能才会成为主流。对于日本来说,火力发电比较昂贵,加上日系车代表着“地球梦”、“蓝天梦”发动机技术,也将内燃机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他们仍以燃油车为主战场,纷纷开始研究氢燃料电池 汽车 ,比如丰田量产的MIRAI车型就是一款氢燃料电池 汽车 。

那既然氢燃料电池 汽车 是电动 汽车 发展的高级阶段,你觉得哪个会胜出呢?就好像你在问“ 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哪个会胜出?”一样,感觉自己知识丰富,实则已经被业内嘲笑成一个“笑话”了。

电动 汽车 ,实际上就是用电能作为动力来驱动 汽车 进行运动。它符合“机械能”到“电能”过渡的一般趋势,也即是内燃机过渡到电池电机,所以国内开始大力发展“电动 汽车 ”来进行“弯道超车”。

注意,这里的电动 汽车 指的是纯电动 汽车 ,不包括混合动力 汽车 ,目前也已经取消掉了。电动机具有扭矩大的优势,所以加速性能特别好,比如特斯拉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1s,碾压许多著名的内燃机驱动的跑车了。

但电动 汽车 也存在诸多的瓶颈,使得民众对于电动 汽车 的发展普遍有信心不足的情况。

比如,所有的电动 汽车 ,都要建立新的“充电站”或“充能站”,这些充电设施的建设、使用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个问题不可忽略;

其次,电动车的整车成本一向比燃油车要贵出很多,这主要是蓄电池的成本比重比较高,约战全车总成本的30%~50%。而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

再次,目前的车用充电电池基本上都为锂电池,巡航时间短是个令人非常不能接受的瓶颈问题,并且充一次电的时间慢则8小时,快充也得一小时才能满电80%的状态;

诸多原因,使许多朋友对电动 汽车 并不感冒。并且近来媒体屡屡曝光“电动车自燃事故”,而电动车一旦发生自燃,10秒内伴随着大量的高热、高温与爆炸,逃生率几乎为0,使得电动 汽车 的安全性能带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为了解决电动 汽车 成本高的问题,日产公司就曾经提过这么一个方案,其想法就是用户购车时,只购买车辆本体,购车后进行“电池租赁”;

既然电池是租赁的,那么续航、充电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就是“充电站”或“充能站”备有大量的电池,并负责充电,用户的车辆没有电了,到“充电站”即可更换满电的电池;

至于缴费问题,用户就按照上一次更换电池开始到目前的行驶里程缴纳电费。这种做法解决了电池成本高昂的问题,同时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也不用担心电池衰减造成的老化。但缺点就是所有成本都压给了“电池制造商”以及服务商了,使得投资过大。

燃料电池 汽车 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生成能量进行发电,产生的电力再来作为 汽车 的驱动能量实现运动。燃料电池从燃料的来源上,分为纯氢气和液化天然气等几种。

由于甲烷装置的安装方式是固定式装置,体积较大,不怎么被认可。而氢气的制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二是发酵反应中产生的氢气;三是电解水产生的氢气。

有了能量来源“氢气”之后,就开始了能量转换:“化学能”→“热能”→“电能”→“氢气的化学能”→“电能+热能”→“车辆的动能”,在整个能量传递中,都是H原子与O原子反复的结合,并不会产生什么空气污染。

基于此,丰田MIRAI便横空问世了:充氢3分钟,这个时间比加油的时间还要短,续航里程已经能够达到500km,须知电动 汽车 的续航是从150km逐步发展起来的。

综上,广义上的电动 汽车 包含一切电力驱动的 汽车 ,其中明确了燃料电池 汽车 ;而如果比较狭义上的电动 汽车 (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 汽车 孰优孰劣,掰着脚趾头就能猜得到结果。

不要问,将来 汽车 的主导就是氢能源,只是现在还不明了氢电池的寿命是多少年。氢电池报废后的处理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如果没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了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纯电动车不是绿色环保能源,不值得提倡。纯电动车只是把污染转移到了火电厂核电厂而已。属于污染转移,氢能源确不同,排出的是水,氢对大气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只是大气中氢的含量超标对人类是否会有影响,这需要长时间的实验监测才能知道。

我的感觉是家用车电能为主,大型商用车氢能为主。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五年内会出现能量密度大于300W/公斤的电池包,这样就会有充电一次饱6、7百公里的电动车,并且车重控制在2吨以内,家用车充电以在家、单位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另外由于燃料电池价格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大幅下降,在车辆生命周期内要跑的多才可能回本,所以用在大型商用车上才有前途。

先说两个事故:

以上两个事故单独看都是偶发性事故,但鉴于电动 汽车 实质上已有较大保有量,假设氢燃料电池车后来居上成为市场销量老大呢?

在此介绍一种被称为“亚核武器”的炸弹:云爆弹

咋样?云爆弹很可怕吧?现在我们假设:

在大量电动 汽车 和氢燃料 汽车 普及以后,一辆氢燃料 汽车 ,和一辆Tesla model S停在了同一个地下车库。因为巧合和意外,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生了氢气泄漏,因为氢气无色无味,无法被有效发现。

最后model S突发电池组模块故障,进入热失控状态,数秒以后产生爆燃,进一步直接点燃地下车库中的高浓度氢混合气体。

看,这跟亚核武器云爆弹有什么区别吗?

单独特斯拉烧起来,可能只是车主来不及跑,要是再加上Mirai泄漏,地下车库里所有活物恐怕都无法幸存!

鉴于大量Tesla已经存在于哥高档小区办公楼的地下车库,各位土豪你们真的还想要再来普及要你命的氢燃料电池私家车吗?

请让氢燃料电池 汽车 局限于物流等有限行业并严禁其进入地下车库长期停放!

电动汽+快速换电站(更换电池),是 汽车 发展的最终模式,因为电机是目前作为动力源最成熟的技术,电是作为能源最方便的来源,电动 汽车 目前已经很成熟,只是续航和电池寿命两个瓶颈没有解决,这个都可以通过换电站迎刃而解,电池是换电站的只要交了押金和每次的换电费用你可以无限期使用,到时候不用了还可以还电池退押金,换电站通过收电费和服务费盈利(这个费用要确保比油费低),只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和电池统一标准,车厂做到电池方便更换就一切OK,别的氢能源,烧水等等都是扯淡!

氢能源是必然的。风能、潮汐能、水电、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电力水解氢———氢燃料车———排放水以及应急用电,这是未来闭环的人类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难得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各方观点一致。现在急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成熟,制氢成本制氢方式的转变,从高压气体储氢到低压低温液体储氢的转变,都需要人类共同的努力。至于那些动不动说氢燃料车会爆炸之类的,我只想说一句,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汽油内燃机 汽车 的时候,习惯于马车的人也是这么评论的。鼠目寸光!

社会 的发展地球石油资源的减少,使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方式。作为百姓一种出行方式,作为经济产业链中重要的一个缓环节,家用 汽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苏州思邦普瑞
2024-10-22 广告
苏州思邦普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9月的太仓耀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业生产铝合金智能精密压铸产品的公司;其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滑板车零配件、高端自行车零配...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思邦普瑞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