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齐物论》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tíng)与楹(yíng),厉与西施,恢诡谲(jué)怪,道通为一。
本课笔记:
你说这件事情可以,你就能找到可行的方法。你说不可以,也总能找出不可以的方法。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出路就在哪里。如果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你总能想尽办法去解决。如果你相信自己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链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掉一下。注意力等于事实,你关注什么,你就实现什么,你关注什么,你就成为什么。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道,道路的道。只有去走了,才会有道路。比如创业,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天,只有你开始行动,你才会准备好。在去实践的过程中,去调整,发现,创造,完成,这才创业的意义。道是在走的路程中出现的,路是在行的过程中显化的。找到一个梦想,先去走可以看见的五十米,下一个五十米自然就出现了。这叫道行之而成。
物谓之而然,是指事物是因为我们给它命名了,它才叫这个。一件事,一个人,如果我们给他贴了标签,我们也就剥夺了他其他的可能性。
我们往往被事物的名称带走,而看不清真相。当事物本身的意义不足够的时候,怎么去命名它就很重要了,人们大多数时候买单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其他的东西。
在庄子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打回原形,你才能清楚,我的热爱要给在什么地方。就是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也不给自己贴标签。
在庄子来看,每件事情,每个东西,都有对的地方,都有可以用的地方,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样东西是毫无作用的。要在即便是一无是处的东西或事情中,找到可以滋养到自己的东西。何况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全是缺点的东西。所以,你是绝对可以找到这件事情中,让自己受益的部分,而不再活成一个受害者,那大千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每件事情都能成为自己的能量之源。
小小的草有小小的草的用途,结实的梁柱也有结实的梁柱的用途。大有大的用途,小有小的用途,不能说那一个更有用。长得美的人和长得丑的人哪一个更好吗?在庄子看来,美女和丑女都有各自的好和不好。庄子超越了约定俗成的社会成见,去看到了每件事情能滋养到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活得不逍遥,谁还能活得逍遥呢?这个世界,那么多光怪陆离的观点,想法,成见,偏见,概念,套路,你要懂得如何融为一体,吸取对自己有用的,能够滋养自己生命能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似无用论,其实是最大的实用主义。
这节课听下来,总结有四个意思
第一,面对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我们的主观态度驱使我们达到不同的效果。积极的认为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事情总会有突破口。反之借口一大堆就是不成事。要把关注点集中在如何解决事情上而不是在害怕和畏难的情绪上。
第二,道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做成一件事的秘诀是马上去做。过程中困难会一个一个出来,那你就毫不畏惧的一个个去解决,哪怕碰了钉子,只要不放弃,怎么都会有一个结果。
第三,看清楚人事物的本质,不要随意评判贴标签,保持清醒,也不要被它的标签带着走。
第四,在这个大千世界,想要活的逍遥,就要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有好有坏没有完全的一无是处,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从一件事中寻找到积极的有利于自己幸福的点。其他的不相关的无意义的,你管他干嘛呢?
这课的实践是要从自己抗拒的事情中找到可以滋养自己的东西。
感觉这跟二十二课,正反合里面讲的有相通之处,都是要把和自己对立和抗拒的事情做一个相融,有意识的让自己去看到不同的面向,并从这里面找到能滋养自己生命能量的东西。
事件一:
比较抗拒熟人的推销,觉得自己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去礼貌性的客套特别的尴尬。现在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带着抗拒的心理,如果没有需要就坦荡的告诉对方,也不必因为有欠疚感而说一堆有的没得,这样没有实际意义也浪费时间。摆正心态,尊重理解对方的工作就好。如果换成自己,当然也希望客户的得到客户的尊重和理解。
事件二:
和婆婆有时候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会有分歧,通常婆婆挂在嘴边的话是,你是孩子妈妈,我听你的。可是通常没有按照我们约定好的做。比如说喂饭,还比如吃空奶瓶。这两个事情我们是达成一致的,因为孩子大了要培养的好习惯和该戒除的坏习惯。可是奶奶表面上支持,私底下却还是喂饭,晚上睡觉还给空奶瓶给孩子吸着入睡。我发现的时候很生气,觉得奶奶说一套做一套,不利于孩子教育,当场就表达了不满。事后我想了想,奶奶平时带宝宝真的是尽心尽力,她应该有自己的原因,我想听下她的想法,就找奶奶心平气和的谈了下,原来在奶奶看来,孩子成长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一个习惯是阶段性的,像是吃饭,她觉得冬天孩子吃的慢,饭吃冷了对肠胃不好她才喂饭。她说孩子才三岁等到孩子大了她即便是想喂孩子也会不让了。另外奶瓶的问题,现在宝宝对奶瓶还有依恋,但是从宝宝的表现看来,以前爱奶如命的,现在早一顿晚一顿也不是很爱喝了,慢慢的长大了,就会对奶瓶不再依恋了。原来奶奶是这样的想法。我为我的武断批判跟奶奶道歉了,也和奶奶达成了一致。告诉奶奶如果不必凡事都按照我说的做,如果有想法可以沟通。只要对孩子的时候采用同样标准的要求就可以。换成以前我就在心里默默的给奶奶贴上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标签了。如今对我抗拒的我也可以试着去寻找方法换位思考,化解矛盾,是进步。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tíng)与楹(yíng),厉与西施,恢诡谲(jué)怪,道通为一。
本课笔记:
你说这件事情可以,你就能找到可行的方法。你说不可以,也总能找出不可以的方法。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出路就在哪里。如果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你总能想尽办法去解决。如果你相信自己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链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掉一下。注意力等于事实,你关注什么,你就实现什么,你关注什么,你就成为什么。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道,道路的道。只有去走了,才会有道路。比如创业,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天,只有你开始行动,你才会准备好。在去实践的过程中,去调整,发现,创造,完成,这才创业的意义。道是在走的路程中出现的,路是在行的过程中显化的。找到一个梦想,先去走可以看见的五十米,下一个五十米自然就出现了。这叫道行之而成。
物谓之而然,是指事物是因为我们给它命名了,它才叫这个。一件事,一个人,如果我们给他贴了标签,我们也就剥夺了他其他的可能性。
我们往往被事物的名称带走,而看不清真相。当事物本身的意义不足够的时候,怎么去命名它就很重要了,人们大多数时候买单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其他的东西。
在庄子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打回原形,你才能清楚,我的热爱要给在什么地方。就是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也不给自己贴标签。
在庄子来看,每件事情,每个东西,都有对的地方,都有可以用的地方,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样东西是毫无作用的。要在即便是一无是处的东西或事情中,找到可以滋养到自己的东西。何况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全是缺点的东西。所以,你是绝对可以找到这件事情中,让自己受益的部分,而不再活成一个受害者,那大千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每件事情都能成为自己的能量之源。
小小的草有小小的草的用途,结实的梁柱也有结实的梁柱的用途。大有大的用途,小有小的用途,不能说那一个更有用。长得美的人和长得丑的人哪一个更好吗?在庄子看来,美女和丑女都有各自的好和不好。庄子超越了约定俗成的社会成见,去看到了每件事情能滋养到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活得不逍遥,谁还能活得逍遥呢?这个世界,那么多光怪陆离的观点,想法,成见,偏见,概念,套路,你要懂得如何融为一体,吸取对自己有用的,能够滋养自己生命能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似无用论,其实是最大的实用主义。
这节课听下来,总结有四个意思
第一,面对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我们的主观态度驱使我们达到不同的效果。积极的认为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事情总会有突破口。反之借口一大堆就是不成事。要把关注点集中在如何解决事情上而不是在害怕和畏难的情绪上。
第二,道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做成一件事的秘诀是马上去做。过程中困难会一个一个出来,那你就毫不畏惧的一个个去解决,哪怕碰了钉子,只要不放弃,怎么都会有一个结果。
第三,看清楚人事物的本质,不要随意评判贴标签,保持清醒,也不要被它的标签带着走。
第四,在这个大千世界,想要活的逍遥,就要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有好有坏没有完全的一无是处,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从一件事中寻找到积极的有利于自己幸福的点。其他的不相关的无意义的,你管他干嘛呢?
这课的实践是要从自己抗拒的事情中找到可以滋养自己的东西。
感觉这跟二十二课,正反合里面讲的有相通之处,都是要把和自己对立和抗拒的事情做一个相融,有意识的让自己去看到不同的面向,并从这里面找到能滋养自己生命能量的东西。
事件一:
比较抗拒熟人的推销,觉得自己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去礼貌性的客套特别的尴尬。现在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带着抗拒的心理,如果没有需要就坦荡的告诉对方,也不必因为有欠疚感而说一堆有的没得,这样没有实际意义也浪费时间。摆正心态,尊重理解对方的工作就好。如果换成自己,当然也希望客户的得到客户的尊重和理解。
事件二:
和婆婆有时候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会有分歧,通常婆婆挂在嘴边的话是,你是孩子妈妈,我听你的。可是通常没有按照我们约定好的做。比如说喂饭,还比如吃空奶瓶。这两个事情我们是达成一致的,因为孩子大了要培养的好习惯和该戒除的坏习惯。可是奶奶表面上支持,私底下却还是喂饭,晚上睡觉还给空奶瓶给孩子吸着入睡。我发现的时候很生气,觉得奶奶说一套做一套,不利于孩子教育,当场就表达了不满。事后我想了想,奶奶平时带宝宝真的是尽心尽力,她应该有自己的原因,我想听下她的想法,就找奶奶心平气和的谈了下,原来在奶奶看来,孩子成长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一个习惯是阶段性的,像是吃饭,她觉得冬天孩子吃的慢,饭吃冷了对肠胃不好她才喂饭。她说孩子才三岁等到孩子大了她即便是想喂孩子也会不让了。另外奶瓶的问题,现在宝宝对奶瓶还有依恋,但是从宝宝的表现看来,以前爱奶如命的,现在早一顿晚一顿也不是很爱喝了,慢慢的长大了,就会对奶瓶不再依恋了。原来奶奶是这样的想法。我为我的武断批判跟奶奶道歉了,也和奶奶达成了一致。告诉奶奶如果不必凡事都按照我说的做,如果有想法可以沟通。只要对孩子的时候采用同样标准的要求就可以。换成以前我就在心里默默的给奶奶贴上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标签了。如今对我抗拒的我也可以试着去寻找方法换位思考,化解矛盾,是进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