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学会忍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米切尔l博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年到七十年代初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经典实验。
实验中,孩子们被分别带进一个房间,他们可以从装着棉花糖、曲奇饼和脆饼干的盘子里挑一块零食。孩子可以在实验者离开房间后吃掉小零食,也可以选择等待实验者回来(大约15分钟)后再吃掉这个零食,这样还可以再得到一个相同的零食。
在实验者离开房间后,孩子们有的用手盖住眼睛,转过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盘子;有的拿起棉花糖闻了又闻,几次斗争后终于没有忍住;有的看着棉花糖不安地踢桌子,或者拉扯自己的小辫子;当然,也有的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塞进了嘴里。最后,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一直等到实验者回来,享用到了双倍的棉花糖。
让这个实验名声大噪的是后来研究者的追踪调查。1981年,米切尔给所有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那时,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已经进入高中。问卷上询问了他们的许多情况,包括制定计划,做长期打算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他们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
调查发现,能为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而那些不善于等待的孩子则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实验让人们看到了比智力更能够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自制力。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家庭对于孩子自制力的重视远远不及对于孩子智力培养的重视。
同行们私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吐槽这样一句话“一拨不如一拨”,虽然有点以偏激,但事实上确有其依据。其实我们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几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使用各种电子产品,从幼儿园时期就学习英语、绘画、乐器等等课程,等到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各有特长了。他们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比起父母的童年时期而言,他们有着天然的智力成长优势。然而,很多父母在保护和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最典型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熊孩子”了。他们的无法无天,从不分场合的肆意所为,除了家庭中缺乏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之外,还有对孩子自制力培养的严重缺失。
不过,绝大多数孩子并非那么典型,他们只是各有各的问题表现:有的孩子一会儿都坐不住,总要左顾右盼的寻找说话的对象;有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吸引走他们的目光;有的很容易急躁,与人一言不合就会动起手来,甚至自己和自己较劲闹脾气……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常常会回到说:“忍不住。”
其实,这些孩子缺乏的就是一个字——忍。
既然孩子的自制力差,不能忍,那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不妨就从练习“忍”开始。
有时候,小孩子的自制力并非大人所想象那么差,只是大人“不忍心”或“舍不得”而已。
一次亲朋聚会,亲戚带着小孙子与我们坐一桌,小孙子两三岁,特别淘气,经常是抓起什么东西就胡乱扔出去,以至于我们便吃饭说话,边要留心躲着点各种不明飞行物。突然,“啪”的一声,一个小汽车模型落到了桌子上,差一点掉进菜碟子。我家小叔子抓起小汽车攥在手心里,回头看见那个小家伙一脸坏笑看着他,他板着脸,严肃地对小家伙说:“不许再扔了,再扔我就不给你了!”随后把小汽车还给了小家伙。这小家伙平时都是姥姥带着,却从来不服管,姥姥的话只做耳旁风,此刻也把小叔子的话丢到了一边,没过几分钟,小汽车又咣当一下飞上了桌子。这回小叔子没有再理会他,只是把小汽车装进了自己的衣兜,没收了。小家伙怔怔地看着,不敢吱声,老老实实爬回姥姥腿上坐着去了。饭桌上终于消停了。
孩子姥姥说:“我怎么说他都不管用,每天就这么闹。还是怕你啊!“其实,小家伙哪里是就怕小叔子啊,不过是平时姥姥总向他妥协罢了!话说,这个两三岁的小孩真的是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克制能力吗?还真不是,从小叔子没收他的小汽车之后,这一餐就没有再扔其他东西——他也懂得要自制了,因为他终于有所怕了。
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这种忍耐的能力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自制力,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一时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理性行为能力。 如果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成年后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事业及家庭生活。
好在,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不过,在准备对孩子进行这方面训练的之前,您需要自己先做好心理准备。
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最好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比如,不要孩子一哭闹就马上去抱起来,要先判断一下是否有急需处置的情况发生,还是孩子只为引起大人关注,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回应;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要无条件地马上满足,尤其是孩子以哭闹等方式索要东西的时候,更不应该马上满足他们,要根据他们是否真的很需要来做决断;吃饭的时候要等所有的人都坐好了再一起吃,不要孩子一落座就先自顾自吃上。孩子上学以后,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当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教他们先在心里数十个数,让自己冷静一下再采取下一步行动;在做作业之前先设定一个完成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不做其他任何无关的事,看看自己是否能在设定时间之内完成;对于爱说话容易散漫的孩子,在他们看书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与他们做任何交谈,让他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
当孩子比之前做得好一点点的时候,大人应该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帮助孩子体会到延迟满足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在经历暂时克制之后,欲望得到满足时会有加倍的快乐。
且不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单说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不免坎坎坷坷,真的爱孩子,就让他们在儿时多一些克制后达成的欲望,多一些等待后得到的满足。这样,在他们未来的路上,才会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坚持,赢得更多的成功与幸福。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米切尔l博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年到七十年代初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经典实验。
实验中,孩子们被分别带进一个房间,他们可以从装着棉花糖、曲奇饼和脆饼干的盘子里挑一块零食。孩子可以在实验者离开房间后吃掉小零食,也可以选择等待实验者回来(大约15分钟)后再吃掉这个零食,这样还可以再得到一个相同的零食。
在实验者离开房间后,孩子们有的用手盖住眼睛,转过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盘子;有的拿起棉花糖闻了又闻,几次斗争后终于没有忍住;有的看着棉花糖不安地踢桌子,或者拉扯自己的小辫子;当然,也有的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塞进了嘴里。最后,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一直等到实验者回来,享用到了双倍的棉花糖。
让这个实验名声大噪的是后来研究者的追踪调查。1981年,米切尔给所有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那时,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已经进入高中。问卷上询问了他们的许多情况,包括制定计划,做长期打算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他们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
调查发现,能为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而那些不善于等待的孩子则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实验让人们看到了比智力更能够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自制力。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家庭对于孩子自制力的重视远远不及对于孩子智力培养的重视。
同行们私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吐槽这样一句话“一拨不如一拨”,虽然有点以偏激,但事实上确有其依据。其实我们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几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使用各种电子产品,从幼儿园时期就学习英语、绘画、乐器等等课程,等到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各有特长了。他们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比起父母的童年时期而言,他们有着天然的智力成长优势。然而,很多父母在保护和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最典型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熊孩子”了。他们的无法无天,从不分场合的肆意所为,除了家庭中缺乏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之外,还有对孩子自制力培养的严重缺失。
不过,绝大多数孩子并非那么典型,他们只是各有各的问题表现:有的孩子一会儿都坐不住,总要左顾右盼的寻找说话的对象;有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吸引走他们的目光;有的很容易急躁,与人一言不合就会动起手来,甚至自己和自己较劲闹脾气……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常常会回到说:“忍不住。”
其实,这些孩子缺乏的就是一个字——忍。
既然孩子的自制力差,不能忍,那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不妨就从练习“忍”开始。
有时候,小孩子的自制力并非大人所想象那么差,只是大人“不忍心”或“舍不得”而已。
一次亲朋聚会,亲戚带着小孙子与我们坐一桌,小孙子两三岁,特别淘气,经常是抓起什么东西就胡乱扔出去,以至于我们便吃饭说话,边要留心躲着点各种不明飞行物。突然,“啪”的一声,一个小汽车模型落到了桌子上,差一点掉进菜碟子。我家小叔子抓起小汽车攥在手心里,回头看见那个小家伙一脸坏笑看着他,他板着脸,严肃地对小家伙说:“不许再扔了,再扔我就不给你了!”随后把小汽车还给了小家伙。这小家伙平时都是姥姥带着,却从来不服管,姥姥的话只做耳旁风,此刻也把小叔子的话丢到了一边,没过几分钟,小汽车又咣当一下飞上了桌子。这回小叔子没有再理会他,只是把小汽车装进了自己的衣兜,没收了。小家伙怔怔地看着,不敢吱声,老老实实爬回姥姥腿上坐着去了。饭桌上终于消停了。
孩子姥姥说:“我怎么说他都不管用,每天就这么闹。还是怕你啊!“其实,小家伙哪里是就怕小叔子啊,不过是平时姥姥总向他妥协罢了!话说,这个两三岁的小孩真的是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克制能力吗?还真不是,从小叔子没收他的小汽车之后,这一餐就没有再扔其他东西——他也懂得要自制了,因为他终于有所怕了。
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这种忍耐的能力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自制力,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一时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理性行为能力。 如果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成年后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事业及家庭生活。
好在,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不过,在准备对孩子进行这方面训练的之前,您需要自己先做好心理准备。
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最好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比如,不要孩子一哭闹就马上去抱起来,要先判断一下是否有急需处置的情况发生,还是孩子只为引起大人关注,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回应;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要无条件地马上满足,尤其是孩子以哭闹等方式索要东西的时候,更不应该马上满足他们,要根据他们是否真的很需要来做决断;吃饭的时候要等所有的人都坐好了再一起吃,不要孩子一落座就先自顾自吃上。孩子上学以后,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当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教他们先在心里数十个数,让自己冷静一下再采取下一步行动;在做作业之前先设定一个完成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不做其他任何无关的事,看看自己是否能在设定时间之内完成;对于爱说话容易散漫的孩子,在他们看书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与他们做任何交谈,让他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
当孩子比之前做得好一点点的时候,大人应该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帮助孩子体会到延迟满足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在经历暂时克制之后,欲望得到满足时会有加倍的快乐。
且不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单说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不免坎坎坷坷,真的爱孩子,就让他们在儿时多一些克制后达成的欲望,多一些等待后得到的满足。这样,在他们未来的路上,才会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坚持,赢得更多的成功与幸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