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阿凡达》,依旧是神作
在2007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卡梅隆阐释过片名和印度教的关系,“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一名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
一、阿凡达与印度教
电影的名字并非英语词汇,而是来自于印度的梵语——Avatar,其中的“ava”意为“向下”或“离开,“tar”的意思是“横越”、“穿过”。这个词在梵语中的意思是由天国到凡间,神祇以凡人的肉身来到人间。
其原本是印度教中毗湿奴教派的专有宗教词汇,后来被世俗 社会 所吸收便有了更为宽泛的“化身”的含义。杰克在电影中通过名为“阿凡达”的灵魂转移机器进入纳美人的身体并融入他们的 社会 ,这种从人类文明进入潘多拉土著部落的过程,可以说是建立在未来高 科技 水平基础之上的“化身”行为。
当然Avatar这个梵语词汇与电影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化身”的浅表层面,想要知其深意我们还要先回到印度教中。印度教有三位神明:世界的创造者大梵天,世界的维持者毗湿奴,世界的毁灭者湿婆,他们三位本是一体却又各司其职。
在印度教 历史 上“Avatar”基本上就是毗湿奴的代名词,作为世界维持者的他在印度的史诗中常常化身为不同的形象惩恶扬善解救人类于危难之间。
在印度的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的主角罗摩就是毗湿奴大神在人间的化身,另一部史诗《摩柯婆罗多》中毗湿奴则化身成为克利希纳。
另外,他还曾化身为大鱼拯救人类始祖摩奴,变为巨大野猪解救金眼恶魔拯救大地女神;化身为侏儒,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王求三步地方,结果三步跨越天、地、空三界,战胜魔王巴利。在《薄伽梵往世书》中共记载了毗湿奴的22种不同的化身。
电影中,杰克的“化身”刚刚来到潘多拉的原始森林中后,就被圣树的孢子环绕,正是依据此种异象,纳美人公主娜蒂丽依据预言认定他是“救世主”才决定将其带回部落。
后来杰克成功制服空中霸主蝠魟龙,带领纳美族人一齐反抗人类殖民部队,并将人类雇佣兵赶回地球则进一步证明他就是被上天选中肩负特殊使命的纳美人的救世主。因此,片名Avatar除了与对故事中“灵魂转移”技术的呼应,其更从词源的文化背景上暗示着主角肩负着挽救纳美族人的天赋使命。
二、阿凡达与卡梅隆
可以说,任何伟大的艺术品都艺术家的生平自传或者心灵史,其中一定会或隐或显地打上创作者个人的烙印。
1994年卡神仅用了两周就完成了长达80页的《阿凡达》剧本及背景论述。在1996年8月,他宣布将在完成《泰坦尼克号》后开始拍摄《阿凡达》。但是没想到这个珍藏了两年的梦,还要等13年才能在大银幕上成真。
电影中纳美人的形象,实际上来自卡神母亲很早之前的一个梦。在梦中,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蓝肤女人。因此,他就将这一形象加入了了自己的第一版本剧本中。在参访中他也谈及,自己选择蓝色作为纳美人主色调的原因,“我一直喜欢蓝色……而且,这与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联系,我喜欢它的概念。”要知道印度教中的大神毗湿奴的真身就是蓝色皮肤。
当然,《阿凡达》文明与野蛮、 科技 与自然、武器与生命的主题,也与卡神自身的文化背景还有观影、阅读经历有关。
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詹姆斯•卡梅隆其实是一位加拿大人,欧洲白人殖民者对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侵略与屠杀,将原住民从他们世代劳作、生活的土地上驱赶到预留地的 历史 ,是每一个美、加公民必修课。
孩子们从小就在学校被引导客观地面对这段自己国家初创时并不光彩的 历史 。因此,对原住民的歉疚、忏悔以及对战争、暴力的反感也自然烙印于卡神的心中。
另外,卡梅隆在采访时还谈到《阿凡达》剧本的灵感来源于自己儿时读过的每一本科幻小说。他说自己创作时借鉴了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的约翰•卡特系列。
其讲述了一位美国内战时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穿越到火星,由于火星引力小于地球,因而成为了力大无穷、跳跃如飞的“超人”,并介入了当地的部落冲突。这一系列也曾在2012年被搬上大银幕,名为《异星战场》但仅拍了一部便无疾而终。
当然,影片中受伤的士兵被原本敌对阵营的文化所吸引的主题,也受到了影片《与狼共舞》的影响。
此外,《阿凡达》的故事也有着更为现实的指向。美国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以极为先进的武器对伊拉克的主要城市进行了轰炸,虽然达成了既定的军事目标,但却也给当地平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卡梅隆在采访中说“我们知道发射导弹是什么感觉,但我们却不知道国外人民的感受,不知道让导弹落在我们自己国家是什么感觉。因此,他才要在《阿凡达》中安排人类雇佣军通过选旋翼飞机、陆战机甲对潘多拉星球肆意破坏的镜头,以展现机械化战争的冷酷无情。
他说,“有些事情你要是把它拿出来讲的话,就肯定会有人说你没有爱国心;但我认为,质疑一个应受监督的体制是非常爱国的行为,不然它就有变成另一个罗马帝国的危险。”因此,《阿凡达》亦是卡神指责、批判世界霸权的公民责任感的体现。
三、阿凡达与阿凡达宇宙
在获得了十二年磨一剑的《阿凡达》的巨大成功后,卡神又一次陷入了一个十二年的潜心创作期。不过他这次出关,为广大影迷带来的是一个更加宏阔的“阿凡达宇宙”的庞大创作计划:2022年第二部上映,2024年第三部上映,2026年第四部上映,2028年第五部上映。
自2022年开始,卡神将以每两年一部的稳定速度,为观众逐渐揭开潘多拉星球的更多秘密。但他也说,如果二部票房惨淡,《阿凡达4》和《阿凡达5》就不会上映。
2009年,卡神通过其团队研发的模拟人类双眼视觉模式的3D摄影机和平均每帧画面耗费6万人工小时的精良制作,为观众展现了奇妙绝伦、异兽横行的潘多拉星球并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笼络了大量粉丝。
12年后回看《阿凡达》,与后来承袭卡神特效衣钵不断诞生的其他科幻、奇幻作品相比,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系统已经略显单一化,生物种类也谈不上丰富。电影中出现的一些生物,仅仅能构成一个十分简单的食物链和生物循环系统:
纳美人,是潘多拉星球已知的唯一智慧物种,能够使用冷兵器和火种, 社会 组织形式是原始部落。
潘多拉猴,一种类似于狐猴的小型生物,能够借助灵活的双臂和翼膜在树木间攀援、滑翔。
潘多拉烈马,长有六条腿,头部有铠甲,沿着脖子覆盖到后脑。它的呼吸器官长在胸前,因此无法越过胸口的水域。可以被纳美人驯服并通过神经纤维与主人连接。
蝠魟兽,一种类似于翼龙的飞行食肉动物,也可以被纳美人驯服,但一只一生只会与一位主人结伴。
蝠魟龙,是蝠魟兽的强化变种,体型更为雄壮,周身上下布满了黄红黑相间的条纹。以蝠魟兽、纳美人为食,只有极少数精神力极为强大的纳美人能驯服它,并成为部落领袖。
锤头雷兽,类似于犀牛的草食动物,体型相当于两头大象,头部有一块突起的大横骨,酷似锤头鲨,皮肤极为坚硬,甚至可以抵御枪炮攻击。
斑牛,潘多拉星上的巨型陆地兽,高五米,重十吨。性情温顺,喜群居,多沿河流移动。
这些设想在当时惊艳一时,放在今日也并非没有无出其右者。
例如传奇影业野心勃勃的“怪兽宇宙”中的《金刚:骷髅岛》,小岛作为一个封闭的生态空间,遍布其中特殊进化的变种异兽带给观众的震撼就丝毫不输《阿凡达》。
当然潘多拉作为一颗独立的星球,其可挖掘空间依旧很大。在第一部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潘多拉星球的热带地区的生态样貌。对于其海洋、高原、山地、平原、戈壁、沙漠等更多地貌上的生态系,我们尚且一无所知。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在《阿凡达2》的拍摄现场,有大量的水下场景,相信在续作中卡神将会引领我们潜入神秘莫测的海底,展现神秘潘多拉的另一面。
我们也可以带着更多疑问去期待《阿凡达2》。例如,海边的纳美人文明与丛林中的有什么不同?纳美人的船是什么样的?海洋中的奇妙生物又会有哪些?人类殖民者这次是否在海洋中发现了新的潘多拉宝藏?重看卡神的杰作《阿凡达》,也许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