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了杂交水稻

 我来答
恨别枉凝眉8084
2021-06-04 · TA获得超过4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美国琼斯等人。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1927年丁颖教授用栽培稻竹占与野生稻杂交育成中山1号水稻,此后,丁颖教授又采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地方品种“银粘”杂交,育成一个特大穗型的品种,单穗稻粒达1300多粒,取名“千粒穗”。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50年代杨守仁首次提出籼粳稻杂交育种刊登在农业学报上。1959年日本东北大学把中国野生稻的细胞质导入到日本栽培稻中,发现了花粉不育现象.之后,以日本的九洲大学为中心,又开展了把一个叫做"辛索拉·包罗Ⅱ"的印度籼稻品种的细胞质导入到粳稻的试验研究,这个印度稻的细胞质能使粳稻发生雄性不育,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于1960年以印度籼稻Chinsurah BoroⅡ为母本,与我国台湾省粳稻品种台中65杂交,再以台中65作父本连续回交育成包台型不育系(BT型)。包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及恢复基因都来自Chinsurah BoroⅡ。(1972年我国引入包台型不育系,先后转育成黎明A、丰锦A、滇一型、滇三型等粳型不育系)。日本 农业技术研究所学者渡边用缅甸籼稻里德稻与日本粳稻藤板 5号杂交,1958年育成具有里德稻细胞质的藤板 5号不育系,1972 年 ,国 际 水 稻 研 究所 Vimani博士育成具有台湾本地 1号细胞质的 Pankhari 203不育系,1966年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黄耀祥1959年育成新中国首个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的早籼矮秆常规稻广场矮,在水稻育种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1964 年,裴新澍第一个提出“相对遗传力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概述了杂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关系,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1966 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1970年冯克珊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雄性不育系野败,1971年朱英国在海南发现雄性不育系红莲。1972年,张先程最先选育成功野败籼型的恢复系 IR24。颜龙安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袁隆平1974年培育成功自己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拉索生物
2024-11-08 广告
小麦基因组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小麦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和改良,旨在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基因测序、比对和分析,可以精准地找出控制小麦重要性状的目标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这种育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育种的准确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拉索生物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