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文言文实词分类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11-02 · TA获得超过51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1万
展开全部

1. 中学中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哪些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

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有不同见解。

但就中学生来说,统编教材附录中的实词表(以下简称实词表)所列词应是起码的数字。文言实词的掌握本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就实词表中所列词的词义、用法,能够逐一准确解释者恐怕不多。这样就难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实词表的缺点在于一无例句,二无具体义项。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编写了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几点说明: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常见义项及例句(有个别词删去如“今”),例句出处用篇目第一个字表示如“赤”(赤壁之战),“游”(游褒禅山记)。非高中篇目及课外例句出处用全称。

二、实词表中未列,但在课文中,或课外属常见义项,有极少量补充。三、每个常见义项一般者举1———3例,在同一课文反复出现者一般不重复。

四、少量与实词词义有交义现象的虚词列入并注明。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231383961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

2. 120个文言实词都哪些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固 顾 坐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戎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贻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3.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是怎么分类的

词根据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就是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就是没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只起一定语法作用的词.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当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有一点不同.现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包括“是”这个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而在古代汉语中,代词一般归到虚词类中,判断词“是”则归到虚词中的副词类中.(按理说,“是”在文言中的常用义是指示代词“这”等,应归到代词类中) 另外,文言中还有一类词表面上看是一个词,实际上表示两个词的含义,这类词称为兼词.如“焉(于是)”“诸(之于或之乎)”“盍(何不)”“叵(不可)”等,它们的数量不多,但有重要的语法功能,应归属虚词类中.。

4. 中学有哪些文言文实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

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3)形容词。

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狱中杂记》)②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

(《烛之武退秦师》)③通"背",背向。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

(《管子•中匡》)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量词。

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3)副词。

越发,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1)名词。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然墨之道,兼爱为本。

(《中山狼传》)④本业,指农桑。强本而节用。

(《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新松郁郁三千本。

(陆游诗)②书籍一册称一本。若印。

5. 语文古文实词初中课本和高一课本里的实词解释及例句1,胜2,

予观巴陵胜状(优美的)刑人如恐不胜(尽)沛公不胜杯杓(能承担)则胜负指数(命运)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范增数目项王(屡次多次)立有间(一会儿)彼节者有间(缝隙)道芷阳间行(悄悄地)视五人之死(比较)还有看、郯子之徒(一类人)徒见欺(白白地)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鄙贱之人(庸俗)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孔子鄙其小气(轻视)顾野有麦场(看)三顾臣(探问拜访)大行不顾细谨(考虑)颁白者不负戴(背东西)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秦贪负其强(凭借)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辜负)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信而见疑(被动)。

6. 怎样背古文中虚词实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如古字“爱”有1对人或

对于古文中的虚实词用法,靠“背”的方法,是难以记忆的,太多了,怎么记忆的过来?提供给你个方法,把需要记忆的常用的虚实词用法和解释,分三步解决:理解、分类汇总、找出规律.分别说明一下: 一、理解 对于具体的某个虚实词,在理解整个句子——需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前提下, 比如你提到的实词“爱”字,以周敦颐的《爱莲说》 为例,说明怎样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解释“爱”字的不同含义.正文中,有7个爱字,有两种解释:1、对人或物有深厚情感;2、爱好、喜好. (特别说明:以下解释如与教科书标准答案不同,请以教科书为准,毕竟我们是应试教育,会影响成绩,我只是告诉你思路,) 1、对人或物有深厚情感的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爱,令人喜爱,值得投入情感去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爱菊,对菊花情有独钟,对菊花的爱专一、深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爱莲,理解同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联系上下文,对菊花爱到专一、深情的程度.翻译:对菊花的爱(达到那样程度的),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理解同上. 以上5句,用“喜好、爱好”来解释也可以,但不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 2、爱好、喜好.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的人普遍喜欢牡丹,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当时的女皇武则天喜欢,所以大家都跟着喜欢,这样的喜欢,不是发现了牡丹特有之美,发自内心去喜爱,所以,只能算喜好、爱好而已.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同上.宜乎众矣,大家都喜欢我也喜欢,所以只能是凑热闹的爱好. 二、分类汇总 举例,虚词“之”,它的用法很多,含义很多.我们把符合某个含义的课文中句子,全找出来,汇总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助于你理解,顺便还帮你复习课文了,一举两得. 比如“之”字含义中有:“往,到.去”,汇总: 1、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 又比如,“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汇总: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 三、找出规律 只要你汇总到一定数量,就能发现,虚实词,尤其虚词的用法含义,都有某种规律句式.其实这样的总结和规律,好多参考书上都有,但我希望你自己总结出来,因为那样你会很有成就感.同时锻炼了你的理解能力、总结和分析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无意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有助于你考出好成绩. 这一步完成后你会发现,你已经不用背了!基本上每句话每个字, 所以,希望你遵循理解、汇总、规律这样的步骤,把中学课本上的古文整理完,那么,对于虚实词的用法,你基本上达到专家级水平,哈哈.。

7. 高中几个文言实词的整理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

4不斯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

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掌修国史(撰写)

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5小子有造(培养,造就)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8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已、朋友)

9绝宾客之知(交情)

10子产将知政矣(主持、管理)

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

2一篇之中三一致志焉(表达,表示)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

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8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9先享无穷逸致矣(意志,意境)

10招募有才能的人(致士)

11是我于花之末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

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