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收考意思文言文
1. 文言文常考字字义
(1)之:1.到。
去 2.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3.指示代词。
这,此。 4.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有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于:1.介词。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2.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比”。
3.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方者。
4.动词词头。(3)诸:1.众,各。
2.相当于“之于”。 3.相当于“之乎”。
4.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4)焉:1.于何,在哪里。 2.疑问代词。
怎么,哪里。 (又:疑问代词。
什么。) 3.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4.代词。相当于“之”。
5.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6.语气词。 7.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
(5)孰:1.熟,煮熟了的。同“熟” 2.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
同“熟” 3.仔细,周详。同“熟” 4.疑问代词。
何,谁。 (孰与:与。
比,哪一个。
,哪里比得上) (6)以:1.用。
2.率领。 3.认为,以为。
4.原因。 5.介词。
因为。 6.介词。
用。 7.介词。
凭借。
身份,按照。 8.介词。
在。
时候。 9.连词。
用法相当于“而”。 10.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11.通“已”。已经。
(7)发:1.把箭射出去。 (引:量词) 2.出发,派遣。
3.兴起,产生。 (引:发作。
多指疾病) 4.表现,显露。 5.打开,开掘。
(引:花开) 6.发放。(8)间:(读第一声时) 1.中间,期间。
2.近来。 3.量词。
(读第四声时) 4.夹缝,间隙,空隙。 5.间隔,间断。
(引:间或,断断续续地) 6.隔阂,疏远。 (引:离间) 7.秘密地,悄悄地。
(间行:从小路走) 8.置身其间,参与。 (和“闲”同音是) 9.同“闲”,空闲。
(9)为:(读第二声时) 1.做。 (又:治理) 2.作为,当作。
(又:变为,成为) 3.认为。 4.是。
5.如果,假如。 6.介词。
被。 7.句末语气词。
表示反问或感叹。 (读第四声时) 8.介词。
给,替。 9.介词。
因为 (又:为了) (10)亡:(和“死亡”中的“亡”同音时) 1.逃亡。 2.出外,不在。
3.失去,丢失。 4.灭亡。
5.死亡。 (和“忘记”的“忘”同音时) 6.通“忘”,忘记。
(和“无”同音时) 7.通“无”。没有。
8.通“无”。不。
(11)是:1.正确。与“非”相对。
(又: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2.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以;是故:因此) 3.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
4.系词。是。
5.凡是。(12)顾:1.回头看。
2.关心,照顾。 (引:思念) 3.探望,拜访。
4.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5.副词。反而,却。
(13)虽:(和“虽然”的“虽”同音时) 1.虽然。 2.即使,纵然。
(和“唯一”的“唯”同音时) 3.通“惟”。仅,只有。
(14)去:1.离开。 (引:过去的) 2.除掉,去掉。
3.距,距离。 4.前往,到。
去。
(和“选举”的“举”同音时) 5.通“弆”。收藏。
(15)实:1.财物,物资。 2.果实,种子。
(又:结果实) (其实,古今异义。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是副词) 3.坚实,充满。
与“虚”相对。 4.实际,事实。
(又:诚实) (又:证实) 5.实在,的确。 6.通“寔”。
是,此。
2.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 古文常识
古文常识!!!!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7 天 17 小时
1.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_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_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写出与只意思相对应的古诗.
在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人们畅饮屠苏酒,好象春风拂面,感到丝丝暖意.大年初一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拿下,换上新的,希望它能带来一年的好运气.
爆竹声声辞旧岁
百姓融融具三牲
初日不及人声早
破旧立新忙贴红 <;王安石<;元日>
5.<;小石潭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潭中的游鱼,其中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静态描写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6.鲁庄公在接见曹刿时所说的一番话语中,:“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几句表现出他是个见识短浅的人.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作者虽年老体衰,但保家为国壮志不已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8.<;小石潭记>;中,从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请写出三个与舌头有关的成语
唇枪舌剑 舌战群雄 巧舌如簧 鹦鹉学舌
10.在横线上填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一组字,完成成语.
承前启后 扶老携幼 冷嘲热讽
龙争虎斗 高瞻远瞩 逆来顺受
抛砖引玉 舍近求远 聚精会神
汗~~这些题目我都会做
4.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5. 跪求中学文言文作为常识积累的文言文词语 文言文大虾进
【文言文常识类】:
山南水北谓之阳--“渭阳”指渭河的北岸;
伯仲叔季(表兄弟排行);
公侯伯子男(爵位的排序);
古代以右为尊;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黄泉:地下的泉水;
广袤:面积大,东西为广,南北为袤;
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诸侯;
太牢:祭祀用的牛羊;
平旦:天亮;
战争性质:征、伐--正义之战;侵、袭---非正义之战;克--战争艰苦;
【单个字义】
间:隔些时候;《陈涉世家》
旬:十天为一旬;
购:悬赏征求;
毙:倒下去;死亡;
涉:淌水过河;
疾:憎恨;---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国。《左传.吕相绝秦》
贰:最早是“副”的意思--贰车九乘(指副车)《周礼.秋官.大行人》。后引申为“不专一、不一致”--法不贰后王(不一致)《荀子.王制》,又有“同时从属于两国”的意思--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于己:在从属于原来君主的同时又属于自己。)
羹:带汁的肉。不加调五味(五味:梅、盐-yan是盐、醯-xi就是醋、醢-hai是肉酱、菜)的叫大羹。上古祭祀时一般用“大羹”。
暂时这些。。。等会儿再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