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包括哪些要素
测试用例包括如下要素:
(1) 用例ID。可以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2) 用例名称。是测试用例的编辑的名称代号,测试用例文档将受制于测试用例管理软件的约束。
(3) 测试目的。也就是指测试用例的目标和行使其过程所要达到的最终要求。
(4) 测试级别。也就是指测试用例的等级划分。引进了路径分析法,按路径设置用例。演变为按功能、路径混合模式设置用例。
(5) 参考信息。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准则,但它并不是一经编制完成就成为准则。
(6) 测试环境。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毫无疑问地应该包括清晰的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没有测试数据的用例最多只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不具有可执行性。
(7) 前提条件用于功能性测试的测试用例来源于测试目标的用例。应该为每个用例场景编制测试用例。
(8) 测试步骤。也就是指测试用例所需要的详细操作过程。
(9) 预期结果。“预期输出”仅描述为程序的可见行为,其实,“预期结果”的含义并不只是程序的可见行为。
(10) 设计人员。甚至是测试工程师本身,全然不顾实际的资源情况,一定要写出“没有接触过系统的人员也能进行测试”的用例。
扩展资料:
测试用例的作用如下:
1、指导测试的实施。
测试用例主要适用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在实施测试时测试用例作为测试的标准,测试人员一定要按照测试用例严格按用例项目和测试步骤逐一实施测试。
2、规划测试数据的准备。
在我们的实践中测试数据是与测试用例分离的。按照测试用例配套准备一组或若干组测试原始数据,以及标准测试结果。尤其象测试报表之类数据集的正确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测试用例
2024-06-06 广告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名称/标识符:给测试用例命名或分配一个独特的标识符。
前置条件:描述在执行测试用例之前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
步骤/操作:按照特定的顺序执行测试用例的步骤或操作。
预期结果:定义每个步骤或操作应该返回的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记录每个步骤或操作返回的实际结果。
状态:记录测试用例的状态,例如“通过”、“失败”或“挂起”。
优先级:指定测试用例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先级。
类型:指定测试用例的类型,例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关联需求:将测试用例与其相关的软件需求关联起来,以确保测试涵盖了所有要求。
数据:定义测试所需的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