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题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550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6万
展开全部

1. 翻译文言文题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

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坎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2. 几道古文翻译题(高一水准)

辞:1、推辞2、辞别3、过于讲究奉:1、用双手捧上,进献,下对上送东西2供职于3、为…效劳,侍候坐:1、坐在2通座位的座3、因为4、空,徒然属:1、这一类人2、通嘱咐的嘱3、管辖4、撰写如:1、像是2、去3、比得上故:1、所以2、故交3、因此4、原来的样子3、缘故胜:1、承受得起2、胜利3、非常美好;美妙4、极其要好为:1、担任2、被3、表示反诘或感叹4、是5、认为6、作为7、对,向。

8、替9做出策划之:1、语气助词2、到3、的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

3. 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

4. 文言文翻译题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因为这样而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5. 文言文的翻译,题,解释及答案

1、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3、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4、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5、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6. 文言文翻译题

1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

贾竖:对商人的鄙称2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3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君臣,君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7. 文言文翻译题解题技巧

(一)避开误区 1、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 彩变化。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例: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句中的“祖父”不可照抄,而应译为“祖辈与父辈”。 2、照抄关键词语。

以为有的词语不必翻译,直接照抄即可得分。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正确。 3、盲目化单为双。

不考虑活用情况,只把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例: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译为:一定要巩固它的根本,这个译句忽略了“固”的用法,该字应译为:使……稳固,而不是“巩固”。

4、不加省略成分。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特别是主语。

例: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愚溪诗序》),应译为:我在愚溪之上,购买小丘,这就是愚丘。 5、保留原有句式。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现今不常见的句子,这就是倒装句,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奏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二)掌握方法 1、保留。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朝代、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必翻译。

例: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句中的词语都不必翻译。 2、增加。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始有远略(《六国论》),译为: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3、选择。即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七条: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但、只是;反而、却。

在这个句子中用“反而、却”最恰当。 4、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5、拆分。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室仅方丈(《项脊轩志》),句中的“方丈”应译为“一丈见方”。 6、补充。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例: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另外要补充两个主语。 7、删略。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例:顷之,炎烟张天(《赤壁之战》),句中的“之”只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

8、调序。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活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可以活用,应根据句子成份来判断词性,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中的“云”、“响”、“景”都是放在动词前面,但又不是主语,应判断为名词活用为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以上方法为常用之法,应重视,以下方法为少用之法,可注意。 10、转述。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11、凝缩。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2、改用。

即将文言文中的习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例“下车”、“乞骸骨”等用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车子”、“乞求骸骨”,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所以只能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可译为“到任”、“告老还乡”。 13、固定。

即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

8. 文言文翻译题怎么做啊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耿饥钝渴墁韭惰血伐摩“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