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 我来答
媛媛小妮子
推荐于2016-07-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一节课不长,只有40分钟,对于数学来说更不够用,如何合理地运用这40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能充分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呢?我觉得利用好小组合作活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1、抓住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
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
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
作学习。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认为
以下几种情况下适时使用。
(1) 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
(2) 在重点、难点处或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合作。
(3)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合作。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
作才能发现其奥妙,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
讨或者是某些法则的归纳。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
充分的发挥,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公式,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然后
就是满堂的练习,
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独立学习时,
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定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
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
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我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和推导的过程、原理,然后让同学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动手拼图,
找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关系,
再通过组员的讨论,
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由各小组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原理。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的教
学质量。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适合引导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由于“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
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
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合作讨论。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
个角度,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了解题思路。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
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
他们敢于创新求异,
跨出新的境界。
2.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目前,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
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为
了完成教学任务便偃旗息鼓,中止大家的讨论。这样学生的讨论热情
一下子冷却了,讨论流于形式,合作变成了一种课堂的点缀。
我认为,
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
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的
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
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
易闪现的时候。每一接数学课都有不同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
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小组合作的时间。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有的老师
喜欢在学生小组学习时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或忙于在
各小组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
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
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
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
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
合作技巧的指导,
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
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等。
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
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反馈环节: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
毫无疑问,作为老师是应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很多教
师认为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只看他(她)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或是否
能正确写出题目的答案就行了,其实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
不单只看上面所说的,应该从行为、情感和认知三方面去考察。
在表中的空白处教师可以打上简单的等级或写上简单的评语,用以考察和评价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和收获。这样的考察方式与传统的考察方式有很
大的区别,例如:一位同学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没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
没能写出问题的答案,是否就表示他(她)在这次小组活动中没有收获呢?其
实不是。如果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很专心或者比以往专心,那也是进步,也是
有所收获;在情感体验方面,可能自信心提高了或者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那
也是很大的收获;在认知方式方面,如果能自己独立提出见解(不管对错),
没有依赖老师和其他的同学,那也是一种进步。可以从上面很多的方面考察学
生,其中哪方面有所进步,都是有收获,也已经达到我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
动的目的了。这就需要作为教者的我们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仔细地观察我们
的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了解和
考察学生。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
教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的教学方法。
巴冰夏侯56
2015-04-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73
展开全部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 复习中创设情境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结论尽管已正被广大教师日益接受,但往往体现在新授比较多,而复习中依然是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习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时,可把例题改成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钱?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问题应怎样解答?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使新课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 新授中启发心智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项交往的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买3个书架共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是这样分步骤实施的:出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1>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要求“一共要多少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知道?哪个不知道?所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3>再求什么?怎样列式?1. 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2 .组内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3.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发表各组的意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通过横向的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4.引导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议,从而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概括、小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质疑问题,以求开拓创新。
  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3) 练习中提高效率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如教学“长方体有几个面”,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数,讨论出不数漏,不易数错的方法。由于数法有多种,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数法,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三、拓展合作学习形式
  如何采用合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1.适时进行多样化交流。
  在合作研讨时,讨论与交流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以交为侧重的小组交谈活动。在进行知识的建构、问题的思考、活动的反思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有差异,所产生的想法和表现自然也会有不同。适时交流,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机会,每个人还将会得到来自不角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能包容多种答案,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交流不会“冷场”,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见可不重复”之规则。交流中有述说、有补充、有倾听、有启发,使有效合作得以实现。例如,9+6你有几种算法?算法多样就得到了交流。
  2.灵活运用多种合作形式。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积极运用“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目标之一”等先进理念,可以丰富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如学习“角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人人操作,画角、剪角、折角、然后交流每个人的发现,不一会角的基本特征学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学习“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先自愿组成小组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或简单计算。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
  四、 适时引放、充盈“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让每个小组通过动作操作,将50根小棒分给组里每个成员(6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确定活动角色,就开始分工合作了,我发现孩子数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时,有的是1根1根地分,有的是2根2根地分……而这时,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地体验,并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分会更节省时间,更方便。此外,分到最后,“还剩下2个小棒,这时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们组有6个人,而只剩两根,所以这两根就不再分了。”这时,我就说,那么可以分给其中的两个同学呀,同学们就齐说了:“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这时,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且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可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让个体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三、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许多教师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教师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就可夺得红旗”来激励;有的教师在黑板右边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取记红星、记对号来评价和鼓励。
  2.定期评价。
  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上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如“爱动脑筋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同学;红星最多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团结小组”等均会产生出来。有的教师在开展“评价”前后,利用实践活动等形式,现场组织一次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体会合作优势,同时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
  如何合我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探讨,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彰显学生发展的价值。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