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 我来答
天然槑17
2022-08-24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7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1万
展开全部

   篇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6~87的内容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四、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五、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和5℃的比较,1℃ 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篇二: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和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个运算律,让学生历经探索的过程并发现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知道运算律在数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计算。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不确定性;

  (2)摸球游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运算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6.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知道事物的不确定性,通过摸球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9课时;

  第四单元“运算律”:6课时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第六单元“除法”:13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