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1
故事是层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酝酿好的。
见到爸爸后,层林脸上现出惊愕和夸张的神情:“爸,我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想不想听?”
爸爸紧板着脸惊问:“别卖关子了,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层林搬个凳子坐在爸爸面前,开始讲:“我们班有个叫林子的,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59分,他就想自己把59分改成69或89。”
爸爸一脸严肃地说:“考试不及格就该受批评、写检讨、挨板子,改动分数弄虚作假是错上加错。”
“林子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就没有改分数。他拿出纸和笔,偷偷钻进地窖里写检讨去了。”
爸爸恨恨地说:“他这样做还算懂事,不过写检讨为啥要钻地窖啊?”
“不藏起来写检讨,他怕爸爸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修理他呀。”
“接着说。”
“开饭了,爸爸和妈妈喊破喉咙也没喊到林子,就四处找起来。看到地窖的盖子掀开了,爸爸心中一惊,忙钻进地窖。你猜结果会怎样?”
“结果一定是暴跳如雷的爸爸揪出林子后,痛打一顿。”
“林子蹲在地窖里写检讨,那儿缺氧,林子就昏过去了。”层林讲到这里,长叹一声,不讲了。
爸爸急问:“林子昏过去了?抢救过来没有?”
“像他这样不争气的儿子,抢救不过来也好,免得爸妈整天为他操心了。”
“瞎说!……喂,你快给我讲讲结果怎样了?”
层林不紧不慢地说:“爸爸将林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林子一会儿就醒了。醒过来的林子找出他写的检讨书,低声给爸爸念了起来:‘亲爱的爸爸,真的很对不起,我愧对你的养育之恩,这次数学只考了59分。爸爸,我已是14岁的中学生了,请你别再随便骂我、打我了,我发誓今后一定刻苦学习,努力将成绩提上去。’”讲到这里,层林问:“如果你是林子的爸爸,会怎么做?”
层林爸爸陷入了深思。
层林接着讲:“林子爸爸听到这里,眼中涌出了泪花。他想林子数学虽然差,语文却很棒。林子虽小,受了委屈却从无怨言。不能再逼孩子了啊,再逼孩子,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想到这里,爸爸颤声说:‘好儿子,爸爸再不随便揍你了……’”
爸爸忽然心里一动,点着层林的脑门说:“我今天就把咱家的地窖平了。好你个层林,考59分就59分,还绕这么大的圈子干什么?你说得也对,只要尽力,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好了,爸爸知道先前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了。”
层林笑了,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爸爸忽然心里一动”中的“心里一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层林笑了,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引出下文层林所讲的故事;也暗示层林的故事是他“酝酿”出来的,是虚构的。
2.指的是爸爸想到了层林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和目的。
3.“层林笑了”是因为他由衷地高兴,爸爸明白了他所讲故事的良苦用心,并且表示以后将改正做得不对的地方;“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是因为他得知了故事的“真相”,并且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2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在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1. 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
2.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
3. 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请你以第⑥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个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 答案要点:①有野气、仇气,②极不合群,③自尊心极强,④勇敢。
2. 答案示例:
(1)我认为以施舍者的心态面对贫穷与弱小是对他们的关爱。或“我当着岁娃的面向他施舍爱心,并为这种做法感到得意”。
(2)孩子们心里对心灵平等需要。或希望得以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尊严。
3. 答案示例:
第⑥段用比喻把岁娃比喻成猴子,用拟声词“嗤溜嗤溜”,形象地写出了岁娃爬树的动作灵活轻巧的特点,表达“我”对岁娃的欣赏喜爱之情。又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写出岁娃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尊重与满足时的快乐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3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作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5期)
1.文章开头引用医学界中的“目的颤抖”现象,有何作用?(3分)
2.文章第②节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仿照第③节的画线句,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句同样句式的话。(2分)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起下文所说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应当正视失败(2分)。
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摆事实);用丘吉尔竞选失败却能坦然一笑的事例,告诉应当正视失败,使内心更加强大。(4分)
3.示例:如果是因能力不够而失败,就要告诫自己加倍努力。(2分)
4.我们应当正视失败,并在失败中磨砺和完善自己。(3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吠声、唪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嘟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和蚱蜢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和小巧玲珑的白眉鸫,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狐狸和白山鹑叫着。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丸花蜂和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1.这段话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拟声词,如吱吱、嗡嗡等,请你把文中的拟声词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人和排比
B.比喻和拟人
C.排比和比喻
3.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画上“______”。
参考答案:
1.呱呱 咕嘟 吱吱嘎嘎 哼哼 吱吱 嗡嗡 咕噜咕噜
2.A
3.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5
不卖
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后来呢?我问。
朋友说,后来我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了车站,就告别了。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妇俩反复说的“师傅,这是孩子她太姥做的……”有什么言外之意?朋友是怎么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朋友为什么会放弃买这双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朋友想出高价买一对外地年轻夫妇随身带的一双虎头鞋,外地夫妇却宁愿将其送给朋友也不愿意卖掉太姥姥给孩子做的鞋,朋友被感动了,放弃了买鞋,将他们送到了车站。
2.和下文朋友年轻夫妇的虎头鞋“不卖”做对比,同时反衬出年轻夫妇的纯朴和善良。
3.夫妇俩的意思是说这是太姥姥给孩子做的虎头鞋是一份情,是不能当作商品来卖的。而朋友以为夫妇俩借此向抬高价钱。
4. “我”是这件事情的听众,一方面因为我的见证使这件事情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通过我的反应侧面烘托了事件的戏剧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外地夫妇看重亲情,不重金钱。那种质朴真挚的美好品质感动了朋友,使朋友为自己金钱至上而羞愧,所以想保全外地夫妇那种美好的亲情。
6.好。这个题目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与文中外地夫妇不断重复的话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引人思索,令人回味。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6
故乡的麦子
马国福
①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就到了。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
②告别了父母,到了车站,就在我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有人在喊我,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气喘吁吁地向我挥手。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灵便的他连走带跑地扑向即将发动的汽车,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蓝布包。嘴里喊着,等等,等等!把这个带上。
③我停下来,父亲蹒跚着赶过来,把布包塞到我手里。他说:这把麦子你带着吧。我愣住了,以为听觉错误,赶紧问:带什么?父亲说:一把我亲手种的麦子。我感到有些好笑,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
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⑥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⑦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高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什么。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完电话,父亲总要问他给我的麦子是否放好了,并提醒我把麦子拿出来经常晒晒,不要生霉。
有次通完电话,想起父亲的念叨,就从阳台上拿出那包麦子,在灯光下铺开。金黄的麦粒一粒一粒,仿佛一颗颗来自远方的眼睛,慈爱地盯着我。这黄,让我想起了父母亲土地一样的容颜,想起了故乡的大地上,那些埋头躬耕的人们。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顿时,我有想流泪的冲动,是感伤,亦是幸福。蜗居城市,我还能拥有一把来自故乡的麦子。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一粒粒麦子就是故乡的版图,弯曲的河流在这版图上不知疲倦地追随着时光奔向远方,像极了我们的父辈一天天走向岁月深处。风一天天吹着,顺着季节的脉络,吹熟了我们的庄稼,吹老了我们的村庄,吹老了村庄里生息的人们。一茬又一茬的庄稼种了又收了,一辈又一辈的人走了又回去了。四季的册页里,庄稼是最重要的篇章,为这些庄稼忘我付出的人们还在村庄,而他们的后辈一个个离开村庄,奔赴远方,在城市的屋檐下改变命运的走向。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一颗颗柔软的心,每一颗心里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流。你顺着河流的走向,用有限的力量改变无垠的时空,那河流的'源头有那么几行热泪为你而淌。当暂时的荣光迷离你的双眼,当城市的灯火映照你忘我的身影,当喧嚣的声响湮没你的乡音,就请你叩拜你盘中的麦子蔬菜谷物吧。
谁也无法还原从前,而一粒麦子就能让你轻易回到从前。想必,我在泥土地上生存了六十七年的父亲赠给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儿子一包粮食,就是让他审视一把麦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感念故乡大地的恩德吧。
1.作者对于故乡麦子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好笑——( )——( )——感恩
2.第④段中为什么 “父亲的举动” 让“我” 感觉“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句中这“说不出的感觉”到底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色、思想内容、情感抒发任意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一颗颗“故乡的麦子”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仿照例句写下去。(2分)
你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光阴的故事;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 ;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 ;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生命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淡忘(忽视)——感动(幸福)
2、 因为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我觉得父亲的这种行为让人不可理解甚至好笑。
3、这种感觉是既感伤又幸福
感伤:心疼、思念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的父母
幸福:麦子的味道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温暖
4、语言:连用排比的句式,语言真挚深沉、意蕴深邃,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大地的感念,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强了语势。
思想内容:这句话告诉走进城市的人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感念故乡大地的恩德,不要忘记家乡惦记自己的父母。
情感抒发: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地的感念,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5、“栖居”栖息寄居,意思是说我在每一粒金黄的麦粒中,从淡淡的麦香中回忆起了故乡的模样,看到了熟透的庄稼和勤苦劳作的父母。
6、故乡的温暖 父母的恩泽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7
读下面一段文字。(8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挡的气势;在父亲蹒( )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bá ()涉的艰辛;游览规模宏大的《故宫博物院》,聆听草长莺飞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
小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蹒( )珊bá( )涉
小题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聆听”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句内容相应,句式基本相同。(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pan 跋(每字1分)
小题2:(2分)“挡”改为“当”
小题3:(2分)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小题4:(3分)答案略
小题1:
试题分析: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小题2: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小题3:
试题分析:直接解释该词语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例句内容(用课文名及内容)与结构上(由两分句组成)的特点,按要求仿写。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