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为何不指挥淮海战役
原标题: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为何不指挥淮海战役
白崇禧是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和李宗仁被合称为“李白”,对于白崇禧的经历,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很多,不过他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曾经多次取得胜利,被人们称为“小诸葛”,抗日战争结束后,转为内战,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被国民 *** 讨伐,那白崇禧为何不指挥淮海战役?
白崇禧曾统一两广,割据一方;官至参谋总长,战区司令、国防部长。辉煌半生,其如此成就有二。
一是和李宗仁亲密合作,手握实力,有赖以成就之军政基石。自1923年5月李白二人彻夜长谈后,两人通力合作、患难与共、共事20多年。在那个军阀割据,战火四起的年代,背叛成为生存的惯常手段,且有人威逼利诱屡次分化离间,二人均不为所动,在共同理想下,互相帮持,使在当时之军政舞台上有着重要位置。
白崇禧在1940年以前,军事才能多有展示,1940年以后则作为与军事才能不匹配。原因很是简单。他的前半生是和李宗仁合作横扫两广,参与北伐和抗战,虽创业艰难,有自己的战略和指挥权,他的军事天才展现的淋漓尽致,北伐建功,高升为蒋的参谋长。1940年以后则在蒋的左右挚跘下,无法依据自己意图组织指挥作战,空有高职,却无实为。
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各集军10万,在中长路上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
战事激烈,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林彪部队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方向撤退。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况,主张 *** 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率国-军部队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100公里, *** 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6月6日,蒋介石下令停战(史称第二次停战令)。林彪遂有机会整军反击,东北形势逆转。
很多 *** 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後的战势逆转耿耿於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蒋介石单方面下令停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共和平,组织联合 *** ,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压要求停战,甚至几次上广播表示,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断错误,他以为林彪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共-军反击成功。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成功,5月白崇禧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坚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五省联防。任命发表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设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设想被全盤打乱。他更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强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 *** 方面称“徐蚌会战” )尚未开始,因 *** 军队在东北失利,何应钦、顾祝同等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绝接受统一指挥权。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 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失利,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几近殆尽,蒋数次命令白出兵救援,白“按兵不发”,“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
淮海战役後, *** 政权摇摇欲坠,白崇禧认为只有请美国出面调停和 *** 议和,形势方能有转机。蒋介石当时有退意,但是迟迟没有宣布引退,白崇禧连发《亥敬》、《亥全》两封电报,请蒋介石下决议。正是这两封电报令蒋介石“被迫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