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变成一个小小的圆球身上长出长长的触角连接着书中故事和人物。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是平凡和重复的, 你接触越多外界不同事物,就会获得与更多事物产生共情的能力。渐渐地,你不再用二维表象观念看待这个世界,而是从事件中找到核心—通过不同角色的利益角度分析,找到共同连接 。
这种质变就像生活在低楼层的你一跃搬到了顶楼--顶楼的视角更加宽广,同时也避开了低楼层嘈杂自扰的杂音。
思考比阅读更重要
阅读不是让你把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而是要广泛地、大量地去阅读,把更多的书纳入同一个主题里面,让它们在里面彼此碰撞、对抗、融合,最终留下来自不同渠道的精华信息,来形成“我的观点”
很多人阅读的症结在:我们过于重视读很多本书,过于追求掌握每一本书,但却很少有人真的去思考: 我的看法是什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把读完一本书 当做 一个“题目”,而把“做完一本书的笔记”,看作这个题目的“答案”。
许多人在读书时,往往有一个很功利的心态:我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这才是“干货“,别的都是虚的。这种心态其实不太好。
为什么呢?很简单。 因为你能够从读书里获得的收获,很大程度上其实不在于书里面的内容,而是你能够想到什么、产生什么想法。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思考。
当你不满足于按照作者给你的脉络,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读完,而是开始泛读、跳读、选择性地读,以及寻找延伸材料来拓展阅读时,你就是在“主动”。
当你不满足急于把一本书“读完”和“作出导图”,而开始一边阅读,一边让思维同步运转,考虑联系、逻辑、应用,记录灵感,你就是在思考。
阅读与思考结合的主动学习才是能在海外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的王道,这个技能在时间复利下对你产生巨大的益处,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