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试卷讲解教案
1. 中学语文试卷分析课教学设计课怎么上
一、试卷讲评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试卷讲评要及时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
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3.试卷讲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 试卷讲评要重视对知识的巩固
2.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课有没有可供借鉴的做法,最好具体点
一、积累与运用1、抄写题考察的主要是书写,所以在这次阅卷中并没有将格式错误作为扣分点,但就是这样一道看似热身的无难度系数的题,我们仍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在阅卷中,我们确定了以下扣分点:没有抄写标点符号扣1分;书写不规范(“畏”“毁”“躲”),甚至存在误写扣1分;卷面经涂抹重写扣1分;卷面使用魔笔或修改笔涂过扣1分。
2、此题考察的字音和字形,对于这种混合型的选择题在近年九年级的试卷中不是很常见,也许是对题型陌生的原因,答题状况不是很好,但我想从根本上说还是反映出了学生们对其掌握的不是很准确,故而在备考中教师们应指导学生再对3500常用字进行一下筛查。 3、关联词语的考察在这几次模拟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至于关联词语的掌握不仅是为了应考,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到,但是得分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所以,我建议教师们将此列为一个小专题,进行再次指导,让学生们准确掌握各关联词语所代表的关系, 并能够正确使用。
4、通常的改错题都是在原句上进行修改,而使用答题卡作答就出现了另外的考察题型:“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抑或选择题,这次命题是选择题,得分情况很好。如果出现重写句子的类型题的话,一定不要出现丢字、添字,不写标点符号的现象。
5、“文质兼美”者少,这道仿写题难度系数不高,在形式上的要求不高,修辞方面也不难,分主要丢在内容的叙述不是十分符合逻辑,或者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上。6、这道文学常识的题答题状况总体上来并不十分好,因为在考前下发的考试范围中已经明确只考这一篇,而且这次考察的还在作者、情节、主题这几个常见的考点上,不该丢分。
(第二个考察点“国王用跳绳比赛的方法选拔官吏”,好多同学答“用跳绳的方法”,这个表述是不够清楚的)7、这道材料题考察的是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以及表达自己主观思想的能力。答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总结调查结果,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就答题状况看总结的语言不准确,提出建议不妥或没有提出建议。8、本题考察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的掌握,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但是题的错误点设在了诗歌主题的掌握上,显得稍有不妥。9、虽然这道题的错误点设置得比较简单,但是答对者不是很多,应加强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10、名句默写题只有个别学生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背默出名句,得满分者也很多,这说明各位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并带领学生重点夯实了这部分内容。在书写上出现的不规范字有“戟”“啄”“帆”“蜡炬”“寂寞”“销”。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1、对重要文言词汇(实词、虚词)掌握得很好。但是要注意解释词语时在答出原意后一定要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12、翻译句子能字字对应(尤其是重要的词汇),句式相符,语气相同,才可以得满分,这道题不涉及到句式和语气,但是好多学生忽略了“而”字的翻译,被扣掉0。 5分。
13、要注意审题,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个别学生在回答国家久盛不衰的条件时缺少必要的限制语“国内、国外”。14、(1)答得比较好。
(2)关于此句的翻译,意思领会错的较少。 至于疑问词语的翻译有这样一些情况:怎么能、怎样能、怎样才能等,这些都是符合题意的可得满分,但有个别学生没有理解“安”字,因而翻译出现错误。
(3)在回答此题时,有些学生审题不清,对“概括”一词理解不到位,出现了用原文语句回答的现象,另外概括时不能切中要点,出现近义词罗列情况。 另外,用原文回答扣一半分。
(二)记叙文15、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回答得肤浅,不能答到点子上,没有得分。还有一少部分同学只知道是线索,但是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
16、多数同学只把本句话的意思答出来了,但没有概括孩子的性格特征,故而不能得满分。 17、一部分学生只是抄写原文的句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考察意图。
18、多数学生对文章的表意理解到位,但对深层含义的理解不到位。19、回答问题时没能围绕文章的主旨回答。
(三)说明文20、这道题出现命题错误,故而直接得分。 本题应该是“根据选文内容,选出对抗生素的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
正确答案是D。21、多数学生只得到一半分,因为指代内容回答不完整,只答前半句或者只答后半句。
22、失误在以下两点:(1)加点词的作用判断不准;(2)在原句中的含义分析不明,表述不清。 23、许多同学在说明方法上判断缺失,只答一个方法,另外在作用上许多学生只是就划线内容回答,找不到要点。
24、答题状况较好,只是语言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半句话。25、表述不简洁,跟问题要求不大的解释都罗列了出来;句子内容表达不完整,只写文件名没写下发单位。
(三)议论文 26、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是“概括”,仍有很多学生是用原文回答;另外对论点的表述不够简练。27、答到了自卑的现象、原因、后果,直接点到危害严重的学生少;大部分学生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运用对比,与下文形成对比),没有答出“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只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8、有相当多的同学只答出一种,。
3. 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该注意些什么求答案
听了钱老师的《岳阳楼记》,受益匪浅。我觉得钱虹老师这堂课的特点是研究性教学。如果我是学生,我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得要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开展成功。这所谓的客观条件就是:1、学生的基础要好;2、有足够长的时间(这里指的是课时)。
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学生一听到要上古文课,都表现出疲惫的状态,整堂课上下来很枯燥很沉闷。学生很怕上古文课,而在试卷的题型安排上,古文阅读少不了,且分值不少。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来营造。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诙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古文的恐惧心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我还没有教过,我举一篇简单的古文《马说》为例,说说我的经历。《马说》这篇文章很简单,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是,尽管是这样的文章,我的学生还是害怕它。因为当我叫他们预习这篇课文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啊?古文啊?唉!上课前,我就在想,怎样能让他们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呢?一上讲台,我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上新课《马说》。马上就有学生说:唉!马说马说,老师,《马说》是不是马在说话啊?话语刚落,堂下立马沸腾起来。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顺口接了句:这《马说》是不是马在说话呢?这个说是马在说话吗?如果是马在说话,那么它会说什么呢?有学生接着说:老师,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文章怎么写的。结果,这堂课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整个课堂很活跃。当然,在分析文章时,我给他们讲解了说这个字在古文中的含义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二、注重字词的理解,句意的把握。我发现古文的考试试题一般就是这几种题型:解释字、词的意思,翻译句子,就文章的中心内容回答问题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字词句的讲解。我让学生去找他们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我再总结提出一些对他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分析讲解。
最后一点就是读。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读,对古文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多读,对文意的把握会更有帮助。
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测试卷老师让的啊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班别: 姓名: 学号 分数: 命题人:王绥辉(海口市义龙中学)一、积累运用(每小题2分,共24分)1、《春望》一诗表现诗人对国土沦陷触目伤怀的句子: 。
2、《泊秦淮》中把读者引入朦胧迷离意境的诗句是: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作者由自然界风雨交加联想到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的诗句是: 。
4、《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5、同是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到”的哲理,《望岳》的诗句是: ;《登飞来峰》的诗句是: 。
6、《钱塘湖春行》一诗通过野花和春草表表现自然界生机盎然的景象的对偶句是: 。7、《夜雨寄北》诗中表现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心情的句子是: 。
8、《雁门太守行》诗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守军披坚执锐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9、《别云间》中表现诗人坚强不屈、宁死不屈、抗清到底决心的诗句是: 。
10、《论诗》中赞美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 。11、某作家封笔以后,仍然关注着文坛的动态,指导年青作者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诗句所说的“ ”那样。
12、步入大自然,面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许多有关景物描写的优美诗句总是不断涌入脑海,请你分别写出一句本册中学过与山水有关古诗:山: 水: 二、阅读欣赏: (一)《小石潭记》(共23分)从小丘西行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② 。
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③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3、在横线处填出课文原句。 (6分)① ② ③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以其境过清 (4)不可久居 _15、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的意思。
(3分)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3分)17、按符号要求画出限定句子。 (4分) (1)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用“( )”标出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18、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3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共26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给下列汉字注音。(4分)遂: 荇: 横: 柏: 20、解释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6分)(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欣然起行( )(4)盖竹柏影也( )21、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句子描绘的画面?(4分) 22、“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指的是: 。 这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在文章内容上起 的作用。
(6分)23、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分)24、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写一幅生动形象、清雅自然的月色画面。
你能否再写出一句苏轼其它作品中直接描写“月”的诗句。(3分)(三) 《治水必躬亲》(共27分)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1)泥于掌故 (2)妄意轻信人言 (3)盖地有高低 (4)潴有浅深 (5)非咨询不穷其致 (6)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7)昔海忠介治河 (8)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6、翻译下列句子:(6分)(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3)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7、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分) 28、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分)29、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3分)30、海瑞是咱们海南的骄傲,做为海瑞故乡的一名中学生,你对海瑞的了解有多少?请你写一段50字的介绍词,向浏览海瑞公园的游客介绍海瑞。
(4分)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2、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为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
5. 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既活又实求答案
1、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针对文言文教学最易走入“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这一误区,我们应该转变理念,摆正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找寻结论。教师呢?不必太有顾虑:上课时间来得及吗?教案上准备的没讲到或者讲不完怎么办?没经过自己的嘴,这学习牢靠吗?学生提些古里古怪的问题,会影响教学进度吗?万一回答不上学生的提问怎么办?关键是要看: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吗?能力形成了吗?人文体验丰富了吗?因为,学生的自读不会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着质疑精神的。
有人说过:“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主动探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而且,学生在主动探究、讨论过程中,往往会有老师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这样的教学,才是生成性的,才是富有生命意义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其二字词翻译。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通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仍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打上问号。教师观察学生状况,待时机合适,让学生提出疑惑,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之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针对重点、难点,出示多媒体,进行小组对抗赛,目的是查漏补缺,提示要点,强化巩固,达成目标。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依次轮换。
有时自然组之间进行,有时男女生之间进行,灵活多样,活跃气氛。学生的好胜心上来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几只话筒前后左右,传来传去,活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效果非常好。
2、引导人文情感走进学生心中我们所用的人教版初中教材,选用的文言文大都为名篇佳作,如行山 *** 上,目不暇接,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字词句的诠释上,也要体现人文情感,并让人文情感走入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学生自身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即“生命教育”。
譬如《童趣》、《两小儿辩**》、《夸父逐**》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以其盎然的儿童情趣,完全可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向导,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怕”文言文的心理误区,增强文言文教学的亲和力。记得浙江版的初中教材,初一上学期曾有一篇黄庭坚的《答李几仲书》,其晦涩难懂,不知吓坏多少学生的心。
仍套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这一点上说,在文言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培养、熏陶,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
从教材中深入挖掘人文因素,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先亲口尝一尝。”
教师拿到教材,必须首先深入钻研、反思,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人文情感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运用丰富灵活教学方法俗话说:“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情感距离,促使文言文知识技能的类化、内化、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努力“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常规的教学方法较多,而且法之运用,在于综合,更在于心。
“法在于心,得乎其妙”。如诵读法(传统教学法),培养学生语感,积淀文化因素。
教师既要指导朗读方法,包括句读、节奏、重音、语气、语调、语速,更要注意结合理解,以朗读促记忆,以记忆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周而复始,螺旋式循环上升。如贯讲法(最为传统的教学法)。
古人说:“讲者,讲其实惠,初讲时用之。贯者,贯其神理,有贯串之意焉。”
叶圣陶也说:“因为文言与咱们的口语不一样”,所以“国文课读到文言,就得作一番讲解的工夫。”当然,讲解者不一定非教师不可,学生也何尝不可以试讲?学生先讲,教师和同学给他订正,我以为,恰是一种好方法。
如归纳法。即教学时,注意上连下挂,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了解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