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苟姓的来源和历史
历史渊源
苟姓源出
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6,12,17)。
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
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路史》(17)。
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称苟氏,见《急就篇》(11,21)。
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
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
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苟氏去草为句氏,见《急就篇》(11,60)。
⑧后晋高祖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
姓氏起源
西汉元帝时(前48年―前33)史游所著《急就篇》以63字为一章。第一章列举了132个姓,单姓加两字、复姓加一字成三字句,其中便有苟姓的记载:“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苟贞夫,苗涉臧。田细儿,谢内黄......”表明在秦汉时期苟姓已为当时常用姓氏。《急就篇》比写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早1000年,而汉时期的疆域比北宋时期的疆域大俩倍,其涵盖的姓氏更广,这就是在《百家姓》里没有苟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