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重点学科简介

 我来答
考试答疑君2333
2023-02-16 · TA获得超过3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7万
展开全部
类别
数量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1 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8 个(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培育)

上海市重点学科
10个
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材料学、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农药学、社会学

  化学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学科总体实力处于国内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是我国化学工程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工程技术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科研与教学基地。

  本学科拥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工程专业,首批批准的化学工程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1997年美国权威的斯坦福研究院推荐中国5所研究院所作为美国公司在华开展合作研究对象,华东理工大学为入选的化学工程研究单位。

  本学科学术梯队整齐,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导2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有多名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计划”等的青年教师,50岁以下的中青年比例约80%,“大型石油化工反应过程工程化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本学科在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分子热力学与分子传递、化工传递与分离、环境化学工程、材料化学工程等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和实力,在分子模拟,计算流体力学、超临界聚合物加工,纳米碳纤维催化剂,微反应器等前沿研究方向上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潜力。

  “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8项,“973”项目10项,“863”项目10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超过2.3亿元,获得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基于模拟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优化设计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了45项成果鉴定,获准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授权93项。

  化学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1956年开始招生和培养研究生,1982年获得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24名,副教授22名,教师中42名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重视化学工艺与生物工程、材料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结合,积极开展交叉、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已成立了“煤及C1化工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了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973”项目7项,“863”项目7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上海市“登山计划”1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本学科已在煤及C1化工、石油化工和材料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研究方向和领域,逐步产生国际影响,2004年—2006年获得了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大型苯乙烯第一、第二脱氢反应器国产化研制”项目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相床反应器基础研究”和“碳酸丙烯酯清洁生产技术”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专利4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38项。

  生物化工

  本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知名度,1991年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授予点,200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对生物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研究,进而通过共性关键技术平台研究,为应用与产品应用研究提供支撑发展。目前学科形成了七个研究方向,即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催化与酶工程、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海洋生物工程、生物系统工程、农业与能源生物工程、天然产物与生物分离工程。

  本学科有专职教授20余人,副教授5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0余人。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等项目26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学术奖2项(其中第七届亚太生化工程荣誉奖是我国生物化工领域至今获得的国际学术成就奖),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600篇,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广泛交流。

  应用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在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介观结构与精细合成、先进制备技术等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高密度、高倍速可录式和可擦式激光光盘材料、催化新材料、流体及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热力学、荧光分子传感器等领域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现有实验室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6000多万元,拥有“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一大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达到了5200多万元。

  本学科现有科研人员42人,其中有教授28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25人,平均年龄40岁,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3.3%,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9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中,有3人分别获得2000年、2001年、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120多项以及、省部级纵向项目以及大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工业催化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学科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工业催化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开始招收有机化工专业(工业催化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被批准为工业催化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被教育部审核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纳米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催化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

  本学科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卢冠忠教授被科技部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次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1人次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曾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本学科在环境催化、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有机化工催化、理论催化和金属有机催化等研究领域具有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在国内学术界和相关产业界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化工过程机械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创建于1952年,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1981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生毕业生。2007年,本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重点学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一批的专家教授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先后有三位教授担任了第二、第四和第六届中国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四位教授在国际压力容器技术学会担任国际压力容器技术学会亚大地区委员会委员、任国际压力容器技术学会理事、副主席等职位。拥有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各1人,多名教授获得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计划”“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现有在编教师5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5名,教授19名,副教授26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过程装备和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先进过程装备及系统集成技术、过程强化及微化工机械技术等。本学科的研究特色是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并重,2001年以来完成科研项目4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7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省部级重要项目28项,总经费合计逾5000万元。“十五”期间,本学科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计31项,其中奖4项,省部委奖27项。

  近年来,本学科与国际相关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与美国Lehigh大学,日本RitsmeikanUniversity,Fukui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英国Nottingham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ofSaskatchewan)等建立了定期互访和学生联合培养等协作关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首批获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该学科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部)、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英校际合作“软件与信息系统工程”联合实验室、中日校际合作“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主编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Neurodynamics》(Springer-Verlag出版)。

  本学科围绕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中凝炼的、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形成了“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等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优势研究方向,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本学科现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19名,其中40岁左右的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2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总人数的96%,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

  材料学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建设学科,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与信息材料)共6个专业(方向),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

  本学科于1981年获得我国首批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复合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现设有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主要从事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现有无机材料系、高分子材料系以及材料科学研究所、无机材料研究所、国防材料工程研究所、生物材料研究所等系所,还有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军工复合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宝石检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学一级学科现有教职工166人,教授35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3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

  “十五”期间,本学科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项目388项,科研经费到款超过1亿元,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近400篇,出版了一批专著与教材,申请专利8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材料学科与国际学术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与美国Akron大学、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法国Jean-Monnet大学等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定期互访关系。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于1998年被批准授予发酵工程硕士点,2003年被批准授予发酵工程博士点,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国内同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的发酵工程学科。

  本学科着重解决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催化等在内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形成了微生物技术、代谢工程与代谢调控、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有46位教师,其中专职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位36人,其中,1人被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为“863”领域专家。

  本学科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近5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

  环境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煤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973”首席科学家领衔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领衔的研究团队。

  本学科从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安全、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出发,在工业污染控制与仿真、废物资源化技术、洁净能源技术、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控制与污染修复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目前本学科承担着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大量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十大案例”等其它奖励5项。

  农药学

  华东理工大学农药学学科于1997年获准成为农药学硕士点,2005年获准成为农药学博士点和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5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

  本学科主要开展昆虫行为调控剂、类新烟碱杀虫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紫杉悬浮细胞的高效激活子研究等研究,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药构效学与分子设计学”、“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农药合成学与农药毒理学”三大研究方向,在活性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学研究、新先导发现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凸现创新性。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项和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30多项上海市科委研究项目,“芳香杂环及含氟仿生农药的分子设计、合成制备及构效关系”项目获得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含氟精细化学品及氟化试剂的关键技术、理论与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0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以来,获发明专利22项,申请4项国际PCT专利,其中3项进入了美国、欧盟及日本等指定国。由本学科研究创新发现的“硝基亚甲基衍生物及其用途”专利的国内应用开发许可权成功转让给江苏克胜集团,转让合同经费为2000万元。“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应用”专利的国内应用开发许可权成功转让给上海泰禾集团,转让合同经费为200万元。

  此外,本学科已建立了分析仪器平台、生物测试平台和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拥有较好的从事农药学研究的硬件条件,而且本学科重视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已培养了若干博士后和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其中包括国外的博士后与博士生,毕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大都进入国内外重要的大学、研究机构及跨国公司。本学科还与包括京都大学Fujita研究组在内的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建立了定期的学术交流关系,与Syngenta、BASF、Bayer、日本大冢化学等国外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社会学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学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获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获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准建设的还有社会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以及人口学、人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立了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同年,社会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本学科坚持坚持教学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社会工作研究为主轴,以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研究为两翼的学科特色。目前,学科已有12位教授、15位副教授,形成了以徐永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社会工作研究方向,以曹锦清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研究方向,以张昱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研究方向。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10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2项、其他横向研究项目19项,出版著作36部,其中,1项研究成果获奖,3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目前,学科已与近10所国际大学建立了稳固的联系,并接受多名国际学者前来进行研究工作。

  今后,学科将继续坚持走国际化视野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紧紧围3大研究方向,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