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总是想不通?

 我来答
情感小能手v
2023-04-21 · TA获得超过78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4万
展开全部

遇事总是想不通?

什么是阿格里帕三难困境?

正如休谟所说:"不可能有永无止境的进步,对某件事情的愿望也不可能总需要理由,有些事情本身就是愿望的理由,因为它符合人的情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支持自身,如果每件事情都需要外在的其他理由,而那个外在的理由又需要其他外在的理由支持,就会造成永无休止的证明。

这恰恰是阿格里帕三难困境(也称明希豪森三难困境)中的一种。根据哲学中的认识论,对一个问题的不断追问,最终必然导向三种结局中的一种:

1.无限倒退。证明A需要B作为前提;为什么B成立?此时又需要C作为前提,如此无穷无尽。

2.公理主义。以某一基础的论言作为出发点,但这一论言并非通过科学论证建立,换句话说它既不能被证明也无法被证伪,其本质就是一个假设。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过去人们会诉诸上帝、宗教、思想权威,现代人则会搬出“科学”,比如数学的公理,物理学的理论假设等。

3.循环论证。最后发现只能用自身来证明自身。

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都跟我们脑海中模糊认定的【想通】思考【本质】大相径庭。倒是可以这么说,【本质】就是我们根本【想不通】。答案或许想不通,但可以做出来,接下来结合生活实例来具体说说。

问题1:面对生活中的重要抉择

当面对重要的快择,诸如是否要换工作?要不要步入婚姻?是否此时要孩子?……各种渠道的信息都常常告诫人们,要想清楚这件事本质上究竟值不值得做。于是你开始抽丝剥革般不断深入地思考,内心中经常出现的声音就是: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是我真正的追求吗?

一段时间过去,反而产生了无聊和空虚之感。因为仔细想想,渐渐觉得这此事情终究也没什么意思。对我来说好像怎么样都行”——这成为了“深入探究”的终点。这代表着最为消极的“无望”情绪,按照《有求必应》(Askand itis given)一书作者的理论,愤怒也比“无望”要好,至少它让你有"想要做点什么”的能量。

该怎么处理呢?

法国哲学家萨特在他的戏剧《苍蝇》中,塑造了俄瑞斯忒斯这一英雄形象。他在生命中深受空虚感的折磨后,决定将自身投入于“参与”、投入于行动中,而非投入于信念中。加缪同样认为人只能用行动来对抗空虚。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动呢?

其实很简单,在保证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只要行动给你提供内在的满足,你并不需要找出“最合理”的其它动机来支持。人完全漫入生命之流中是既美好又正确的,即使暂时做不到,也不必将自己困在【自我拷问的牢笼里】。

问题2:感觉自己做的事情都没价值

对于思考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然后感到灰心丧气,觉得“我做的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我想先给大家看一个英国哲学家罗素讲过的故事:从前有两架制肠机,构造很精巧,用来把猪肉制成最精美的香肠,其中的一架保持着对猪肉的兴致,制造着无数的香肠。另一架却说:猪肉对于我有什么用?我自身的工作要比任何猪肉都更奇妙、更有味。

于是它丢开猪肉,专注于研究自己的内部,当它摒弃了原始的食材之后,它的内部就停止了工作。它越研究内部就越发觉它的空虚与愚妄,这架制肠机的内部结构依旧未变,但它彷徨无措,不知自身这副机械能做些什么。

所以不要沉溺于思维中,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刨根问底。这并不是让你不太思考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问造了价值,或者这些事情带给你的价但是什么,只是想接醒大家,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被困住一段时间了,不要因为【想不通】而绝望倘若一件事情你做的好好的,何必自己困住自己,或者被别人的诘问和评价困住?请记得,停下行动而在思维中沉满,你跟生活的所有要素就切断了联系,它当然无法有任何美味的"成果反馈给你。

只停留在思想里,又怎么能说是在“生活"着?——而人不可能在自己没有做的事情里感受到乐趣和价值。

问题3:对日常小事的【病态思维探索】

也许今天想去吃一顿大餐犒劳自己,过不了一会儿就会在心里打鼓:最近连续吃了好几顿,我是不是落入了“享乐主义”的陷阱?

这个东西也没有那么好吃,我是不是因为最近压力太大才总想通过“吃”来缓解?如果是这样我要想想这些压力该怎么处理。

最后吃饭的心情没有了,还可能让自己陷入低落情绪里无法自拔。或者好不容易周末了,本来想要趁着春暖花开去公园散步,但出发前突然开始想: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做这个到底能收获什么?去公园转转真的有意思吗?在自己家楼底下看看花不行吗,不是还更近吗?等等。

这一番思索以后就觉得什么都不想做了,好像都没什么意思。很多人的选择困难症,根源也出自于此。

其实日常小事哪里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优劣和背后的逻辑?决策是一件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如果每一件事情你都要费劲心力去探究其【本质】,一定会精疲力尽。

对于这些小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到了就去做,只有真实的“接触”,你才会获得切实的“体会”,你是否享受其中、是否真的需要它,实在的反馈会告诉你。但是首先你要从自己的思绪中出来,走到世界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