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怎么写申诉书
法律主观:
劳动争议经仲裁委裁决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途径最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站劳动律师成功代理了一百多起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案件,现就怎样撰写劳动仲裁后的起诉状提出权威意见,以供参考。第一、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一方当事人,起诉状需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经常居住地地址和联系电话。单位当事人方应写明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名字和职务公司的注册地、经常办公地以及单位的联系电话。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居住地和经常办公地的地址信息需无误且提供准确的电话联系方式。第二、写明案由:劳动争议纠纷。第三、写明诉讼请求。这部分是比较关键的,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自己书写诉状去法院立案的当事人经常会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措辞有瑕疵而反复修改,迟迟不能立案。比较规范的写法应当如下:1、分条列举,准确并简要地表达自己想诉求的内容;2、不能用“撤销”“纠正”“改判”等字眼。因为其中一方当事人起诉的时候,按常理该仲裁裁决还未生效,只有生效的裁决才能“撤销”;起诉只是当事人不服仲裁委裁决的表现,并不能说明裁决书的内容是错误的,所以不能用“纠正”;“改判”用于二审法院或者重审法院改判原审法院的判决书时使用的。
法律客观:
并不是所有的请求劳动仲裁都是受理的。比如住房公积金纠纷,劳动仲裁并不受理。那么,一个申诉人在确定仲裁请求时,就应当知道这些情况。不过,就社会保险争议纠纷而言,如果你在仲裁时没有提出来,直接去法院诉讼的话,法院也是不受理的。确定申诉请求有大学问。劳动争议案件有多种,每一种劳动争议案件的申诉请求的确定方法都有不同,但是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种。对于那些仲裁不受理,法院也不直接受理的请求,可以在仲裁时坚持申诉,然后仲裁完了之后,再去法院诉讼。当然,这种方法有点迂回,不过,这也是在目前仲裁机关与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不衔接、不统一的这个法治大环境下,为了充分维权,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是申诉请求提得越多越好。保证申诉请求的充分性只是一个方面,同时对于相互之间相互矛盾、不能兼容的请求,还是选择其一为好。当然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相关请求的风险、成本、收益、相关的证据构成等等多方面,然后再进行选择。此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衡量的过程,可能非专业律师无法做成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能会享有很多法定的权利。相关知识《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所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4]28号、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文解释,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的规定完全一致。那么,又怎样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呢?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如何理解的复函》(劳部发[1994]257号)的解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开始。因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不应从侵权行为终结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