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 我来答
Anna安2333
2023-01-25 · TA获得超过3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 #六年级# 导语】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3.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4.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5.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