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的含义
奠的本义即置放祭品来祭祀死者,引申为放置、安放,又引申为确立、建立的意思。
奠di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把酒樽放在祭坛之上,表示用酒祭祀的意思。
置祭也,置辩备祭者,置酒食而祭也。故从酋丌,丌者,所置物之质也。如置於席则席为丌,引伸为凡置之偁,又引伸为奠高山大川之奠,定也。《大玄》:“天地㞟位”,假㞟字为之。从酋,酋,酒也。见酋下,置之物多矣,言酒者,举其一专也。丌其下也,丌下各本互譌,今依箕篆下正。堂练切,古音在十一部。
《礼》有奠祭,各本下有“者”字。《韵会》无,《说文》中“《礼》有刷巾”,“礼有柶”,“礼有缙缘”句法皆同,无者是也。《慧前礼》谓《礼经》也,《士丧礼》、《既夕礼》祭皆谓之奠,葬乃以“虞”易“奠”。又《文玉世子》篇:“释奠于其先师”,注云:“释奠,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召南》:“于以奠之”。
奠字的拓展
上部是“酉”字,而“酉”初文为酒坛形,代表酒、酒坛,稍后在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以表示坛壁上的纹饰。下部的“一”表地面,表示将酒坛置放于地面。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设酒食以祭祀死者或鬼神,意说古携碧毁人在建筑开工时用酒祭土地神,将酒洒在地上,以求居所安定。
“奠”字金文写作在表示地面的横线下再加两点,代表酒滴,有进一步明确将酒洒地祭鬼神的含义。后来,这两个短横斜立起来成“八”字形,同“酉”下横线,左面加“三点水”,也有强调“洒酒”之意。起于西周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写法,发展为在其顶部加一短横饰画。但是小篆却直承商周从的主流形式,又受“尊”字影响,在“酉”上加了“八”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