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楷书写法
吉楷体写法如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古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楷书创始人: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书法艺术(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钟繇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