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效果最好?中药是不是越浓越好?
1个回答
2023-06-12 · 国内高端的健康、美容、美体产品及服务平台
关注
展开全部
喝中药现在是人们调理身体的优先选择了,人们通常情况下都愿意尝试中药来调理身体,一方面这是我们对重要越来越认可了,另一方面中药的地位上升了。中药的配伍和熬制也是有讲究的。那么中药怎么熬效果最好?中药是不是越浓越好?
1、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1、煎药器具的选用: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黄铜锅、铝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的加水量:在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以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为准。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泡药的水不必倒掉,因为药材都是炮制清洁过的。
3、煎药的火力: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4、煎煮的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到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35分钟。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约为15-20分钟。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年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每次一般煎至75毫升,成年人一般煎至150毫升。如果过多,可以把中药汁再回锅加热,蒸发浓缩即可。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大家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2、煎中药越浓越好吗
如果已经达到正确的浓度后再继续煎药,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呢,首先是容易煎糊,严重的时候还会把药锅熬炸掉。
中药汤剂在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效成分达到浓度平衡,继续熬制就会破坏影响药液的药效成分,药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还会不断溶出,而且药液的苦味会加重,口感也不好。口服以后,有些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感。
一般来说,除了滋补的药要煎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大多数中药是不要浓煎的。特别是一些解表、清热、芳香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如麻黄、桂枝等解表药、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物。再打个比方,如风寒感冒的病人,需要解表散寒,药物煎煮的时间就不宜过长,如术后气虚调理的病人,补益的药就需要浓煎。所以,药物中药液熬得浓或稀是根据药性和疾病的不同决定的。
3、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4、中药的好处
1、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2、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搜索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3、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单是药物有效成分的体表吸收,它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从而疏通经络、调理经气、调整机能,可以起到与针炙推拿同样的作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中药外用大多作用于人体经穴和特定部位,而这些大多是易于辩论的部位,操作也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学习、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药枕疗法、敷脐法、敷足心法、敷肝区法、点眼法,塞耳鼻法。
1、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1、煎药器具的选用: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黄铜锅、铝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的加水量:在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以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为准。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泡药的水不必倒掉,因为药材都是炮制清洁过的。
3、煎药的火力: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4、煎煮的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到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35分钟。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约为15-20分钟。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年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每次一般煎至75毫升,成年人一般煎至150毫升。如果过多,可以把中药汁再回锅加热,蒸发浓缩即可。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大家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2、煎中药越浓越好吗
如果已经达到正确的浓度后再继续煎药,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呢,首先是容易煎糊,严重的时候还会把药锅熬炸掉。
中药汤剂在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效成分达到浓度平衡,继续熬制就会破坏影响药液的药效成分,药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还会不断溶出,而且药液的苦味会加重,口感也不好。口服以后,有些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感。
一般来说,除了滋补的药要煎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大多数中药是不要浓煎的。特别是一些解表、清热、芳香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如麻黄、桂枝等解表药、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物。再打个比方,如风寒感冒的病人,需要解表散寒,药物煎煮的时间就不宜过长,如术后气虚调理的病人,补益的药就需要浓煎。所以,药物中药液熬得浓或稀是根据药性和疾病的不同决定的。
3、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4、中药的好处
1、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2、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搜索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3、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单是药物有效成分的体表吸收,它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从而疏通经络、调理经气、调整机能,可以起到与针炙推拿同样的作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中药外用大多作用于人体经穴和特定部位,而这些大多是易于辩论的部位,操作也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学习、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药枕疗法、敷脐法、敷足心法、敷肝区法、点眼法,塞耳鼻法。
商品特惠促销中 有礼
健康营养师一对一,礼品多多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