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维护周期是怎么一回事?
航母的维护周期是怎么一回事?
对航母进行妥善的维护、检修,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寿命都很长。1973年下水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至今已是43岁“高龄”,但全舰状况仍然很好,再用一二十年不成问题。
如苏联海军在七八十年代建造的4艘基辅级航母,因对航母的维护经验不足,又遇上苏联解体和海军管理的混乱,这4艘航母在90年代中期纷纷报废、退役,服役期最短的还不到10年。虽然航母和航母不一样,但如何维护航母,各国都有通行的原则。
在这方面,美国的维护保养程序最有参考价值。目前,美国海军航母的维修分为三个级别:舰员级维护、中继级维护和基地级维修。
舰员级维护,即舰员按照相关条令手册,即可完成的常规工作,如更换小的零部件、润滑机械以及预防性检查等。中继级维护是海军舰员与指定机构的人员协力完成的修理工作。如超出舰员维修能力的船机电和作战装备、系统的维护、修理、翻修、安装、质量保证、校准、测试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工作等。
以上两级维护工作都可在海上或航母靠泊的时候进行。
基地级维修就必须得到海军基地或造船厂的支持。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航母的基地级维修分为4种类型:“航母增量维修(CIA)”。约耗时1个月,1万工作日,在32个月周期进行两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PIA)”。约耗时6个月,26.9万工作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每32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进行一次;“ 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DPIA)”。
每次约耗时10.5个月,44.4万工作日,每连续两次运行周期进行1次;“换料大修(RCOH)”。美国当前均为核动力航母,换料大修涉及反应堆堆芯的更换,因此耗时最长,每次约耗时39个月,约326.7万工作日,大约在航母服役23年左右进行。
航母的维护强调“增量维修”原则,这是因为新航母设备故障率低。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航母的部分设备开始老化,因此每次维修需要更换的部件逐渐增加,所需的时间也不断增长。
在航母约50年的计划服役期内,一共要经历32次CIA、12次PIA、4次DPIA和1次RCOH大修。也就是说,一艘航母在部署16~18个月之后,就必须回去保养维护,以保持航母设备的状态,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在大规模战争爆发前夕,则需要调整各艘航母的周期,使海军能在爆发战争时有尽可能多的航母投入战斗。具体的做法,是视各航母的实际状态,可选择提前进行PIA或DPIA维修(需要提前4~6个月预知战争爆发)、加速完成正在船坞维修的航母的维修工程、以小修代替中修大修,让航母超周期运转等。
“辽宁”舰2012年9月离开船厂、来到某海军基地,在它部署约一年半之后又回厂接受维护,这基本符合航母的使用与维护规律,也显示中国海军在航母的维护与使用经验方面,正快速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