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 我来答
为正义而奋斗者
高粉答主

2017-02-0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8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古代描写思念家乡和亲人之情的诗句众多,其中脍炙人口的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等,无不在思念之中。
(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已经四年没见面了。作者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所以,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三)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全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今意为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即自己不在内。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所作。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由于一个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在人们常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飞花234
2015-10-15 · TA获得超过17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精锐五角场)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厍迎夏侯Dv
2020-04-08 · TA获得超过1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62
展开全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仙女立夏
2018-08-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20
展开全部
好吵(✪▽✪)海事局。IQ嫉妒你消泡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oodles525
2018-07-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古代描写思念家乡和亲人之情的诗句众多,其中脍炙人口的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等,无不在思念之中。
(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已经四年没见面了。作者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所以,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三)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全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今意为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即自己不在内。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所作。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由于一个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现在人们常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