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墓葬制度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礼安魂:中国古代墓葬制度
【作 者】霍巍 著
【出 版 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书 号】 9787540831486
【上架时间】 2007-12-12
【出版日期】 1998 年7月 【页 码】 220 【版 次】1-1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 (平装) 正版
内容简介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编辑推荐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由广陵书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罾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罾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第四章 曾侯乙墓
一 墓葬的基本情况
二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三 曾国与曾侯乙其人
第五章 秦国陵墓
一西垂陵区
二 圆顶山贵族墓地
三 雍城陵区
四芷阳陵区
五国人墓葬
第六章 吴、越王陵墓
一 丹徒北山顶吴墓(吴王余昧墓)
二 印山越王陵(越王允常墓)
三 苏州真山贵族墓地
四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统一帝国的厚葬之风
第一章 秦始皇陵
一 骊山陵园
二 地下军团与铜车马
三 秦始皇陵近年考古新发现
第二章 西汉帝陵
一 西汉帝陵的分布与陵园布局
二 “依山为陵”的先河——霸陵
三 景帝阳陵及陪葬坑
四 武帝茂陵和霍去病墓
第三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一)——崖洞墓
一 分封制下的汉代诸侯王
二 开山为穴的崖洞墓
三 徐州楚王陵墓
四 永城梁王陵墓
五 满城汉墓
第四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二)——“黄肠题凑”墓
一 黄肠题凑
二 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墓
三 高邮天山广陵王墓
第五章 南越王墓和滇王墓
一 南越王墓的发现
二 “边疆天子”滇王之墓
第六章 马王堆汉墓
一 震撼世界的大发现
二 “辛追”与其豪华衣装
三 帛画与天上人间
四 帛书与医简
第七章 汉画像石、画像砖墓
一 画像石墓
二 画像砖墓
第八章 汉代壁画墓
一 汉代壁画墓的发现
二 几处重要的壁画墓
第九章 汉墓遗珍——玉衣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分裂动荡与相对薄葬的时代
第一章 曹魏、西晋帝陵
第二章 魏晋十六国北方地区墓葬
一 中原地区西晋墓
二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
三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
第三章 高句丽墓葬
第四章 北朝帝陵
一 北魏帝陵
二 东魏、北齐皇陵区
第五章 胡汉共治下的汉人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临淄崔氏墓地
二 临朐崔芬墓
三 赞皇李氏墓地
四 景县封氏墓地和高氏墓地
五 司马金龙墓
第六章 胡汉共治下的胡姓贵族墓葬
一 固原北魏漆画棺墓
二 太原附近的北齐高官墓
第七章 来自异域的风采——祆教徒墓葬
一 粟特商人与祆教
二 同州萨保安伽墓
三 凉州萨保史君墓
第八章 墓志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 志墓的习俗与墓志的起源
二 从形成到成熟
三 墓志出现的意义
第六编 六朝墓葬
从流寓到土著
第一章 孙吴、西晋时期墓葬
一 长江下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二 长江中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第二章 东晋帝陵
一 东晋帝陵的分布
二 东晋帝陵区的发掘
第三章 南朝帝王陵墓
一 南朝帝陵的分布及陵寝制度
二 南朝帝陵石刻
三 南朝帝陵的发掘
四 南京周围的南朝王侯墓葬
第四章 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世家大族及其家族墓地的排葬方法
二 南京象山琅邪王氏家族墓地
三 南京戚家山、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
四 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地
第五章 冥界的信仰
一 六朝时期的信仰
二 买地券
三 丹药
四 魂瓶
第六章 六朝遗珍
一 青瓷器
二 陶瓷俑
三 漆器及漆画
四 玻璃器皿
五 六朝墓志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盛世之音
第一章 天子的归宿——隋唐帝陵
隋代帝陵
二 唐十八陵
三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四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乾陵
五 唐僖宗李儇靖陵
第二章 迟到的荣耀——乾陵三大陪葬墓
一 章怀太子李贤墓
二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三 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第三章 形形式式的地下世界
一 等级社会与唐墓的等级
二 宫人墓葬
三 阿斯塔那墓地
第四章 “胡人”墓葬
一 交流带来的多样性
二 太原虞弘夫妇墓
三 固原史氏家族墓地
四 苏谅妻马氏墓志
五 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
……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图版引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下册
序言
《中国墓葬史》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先生撰写了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年)的专著,博得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主要原因就是该书充分利用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献,令人信服地将中国历代的服饰演变诠释得十分详尽周密。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本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和民族文化史的好书,也是一本成功利用考古资料为历史学研究服务的最佳样书。
建国以来,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地下文物不断发现,许多重大的考古发掘结果,通过各种书刊公诸于世,但大多数似偏重于专业性较强的个案研究(也是必要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不多,至于说能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像沈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那样融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作 者】霍巍 著
【出 版 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书 号】 9787540831486
【上架时间】 2007-12-12
【出版日期】 1998 年7月 【页 码】 220 【版 次】1-1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 (平装) 正版
内容简介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编辑推荐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由广陵书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罾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罾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第四章 曾侯乙墓
一 墓葬的基本情况
二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三 曾国与曾侯乙其人
第五章 秦国陵墓
一西垂陵区
二 圆顶山贵族墓地
三 雍城陵区
四芷阳陵区
五国人墓葬
第六章 吴、越王陵墓
一 丹徒北山顶吴墓(吴王余昧墓)
二 印山越王陵(越王允常墓)
三 苏州真山贵族墓地
四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统一帝国的厚葬之风
第一章 秦始皇陵
一 骊山陵园
二 地下军团与铜车马
三 秦始皇陵近年考古新发现
第二章 西汉帝陵
一 西汉帝陵的分布与陵园布局
二 “依山为陵”的先河——霸陵
三 景帝阳陵及陪葬坑
四 武帝茂陵和霍去病墓
第三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一)——崖洞墓
一 分封制下的汉代诸侯王
二 开山为穴的崖洞墓
三 徐州楚王陵墓
四 永城梁王陵墓
五 满城汉墓
第四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二)——“黄肠题凑”墓
一 黄肠题凑
二 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墓
三 高邮天山广陵王墓
第五章 南越王墓和滇王墓
一 南越王墓的发现
二 “边疆天子”滇王之墓
第六章 马王堆汉墓
一 震撼世界的大发现
二 “辛追”与其豪华衣装
三 帛画与天上人间
四 帛书与医简
第七章 汉画像石、画像砖墓
一 画像石墓
二 画像砖墓
第八章 汉代壁画墓
一 汉代壁画墓的发现
二 几处重要的壁画墓
第九章 汉墓遗珍——玉衣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分裂动荡与相对薄葬的时代
第一章 曹魏、西晋帝陵
第二章 魏晋十六国北方地区墓葬
一 中原地区西晋墓
二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
三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
第三章 高句丽墓葬
第四章 北朝帝陵
一 北魏帝陵
二 东魏、北齐皇陵区
第五章 胡汉共治下的汉人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临淄崔氏墓地
二 临朐崔芬墓
三 赞皇李氏墓地
四 景县封氏墓地和高氏墓地
五 司马金龙墓
第六章 胡汉共治下的胡姓贵族墓葬
一 固原北魏漆画棺墓
二 太原附近的北齐高官墓
第七章 来自异域的风采——祆教徒墓葬
一 粟特商人与祆教
二 同州萨保安伽墓
三 凉州萨保史君墓
第八章 墓志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 志墓的习俗与墓志的起源
二 从形成到成熟
三 墓志出现的意义
第六编 六朝墓葬
从流寓到土著
第一章 孙吴、西晋时期墓葬
一 长江下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二 长江中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第二章 东晋帝陵
一 东晋帝陵的分布
二 东晋帝陵区的发掘
第三章 南朝帝王陵墓
一 南朝帝陵的分布及陵寝制度
二 南朝帝陵石刻
三 南朝帝陵的发掘
四 南京周围的南朝王侯墓葬
第四章 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世家大族及其家族墓地的排葬方法
二 南京象山琅邪王氏家族墓地
三 南京戚家山、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
四 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地
第五章 冥界的信仰
一 六朝时期的信仰
二 买地券
三 丹药
四 魂瓶
第六章 六朝遗珍
一 青瓷器
二 陶瓷俑
三 漆器及漆画
四 玻璃器皿
五 六朝墓志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盛世之音
第一章 天子的归宿——隋唐帝陵
隋代帝陵
二 唐十八陵
三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四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乾陵
五 唐僖宗李儇靖陵
第二章 迟到的荣耀——乾陵三大陪葬墓
一 章怀太子李贤墓
二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三 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第三章 形形式式的地下世界
一 等级社会与唐墓的等级
二 宫人墓葬
三 阿斯塔那墓地
第四章 “胡人”墓葬
一 交流带来的多样性
二 太原虞弘夫妇墓
三 固原史氏家族墓地
四 苏谅妻马氏墓志
五 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
……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图版引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下册
序言
《中国墓葬史》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先生撰写了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年)的专著,博得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主要原因就是该书充分利用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献,令人信服地将中国历代的服饰演变诠释得十分详尽周密。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本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和民族文化史的好书,也是一本成功利用考古资料为历史学研究服务的最佳样书。
建国以来,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地下文物不断发现,许多重大的考古发掘结果,通过各种书刊公诸于世,但大多数似偏重于专业性较强的个案研究(也是必要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不多,至于说能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像沈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那样融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