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之":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019-03-2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中的“之”都是代词用,意思是:这。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整句意思是: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之的基本解释
之[ zhī ]
1、往:由京之沪。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4、代词,这,那 :“之二虫,又何知”。(意思: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
6、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之。
7、往,到 :“吾欲之南海”。(意思:我想到南海去。)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加之[jiā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天气闷热,~窗外车声不断,简直无法休息。
2、要之[yào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要而言之;总之。
3、犹之[yóu zhī]
等于说犹如,如同;如像。
4、有之[yǒu zhī]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这、那。有这样的。
5、兼之[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均:权衡,均衡
负:使动,即使负担,承担
曲:理亏
这里的之是 指示代词,这,此。
“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而使秦国承担理屈的后果。”
第一个“之”:这。。。。
第二个“之”是“许”的宾语.作代词解,指代齐国提出的条件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04478.html?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