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论文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美已见端睨。
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著。
[2]《红楼梦论源》,朱淡文著。
[3]《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著。
[4]《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沛著。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美已见端睨。
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著。
[2]《红楼梦论源》,朱淡文著。
[3]《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著。
[4]《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沛著。
展开全部
黛玉的艺术形象很美,一说到她让人想到凄美。
但要说到她的性格,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冒出来了是小性,爱哭、刻薄。
黛玉既然小性刻薄,为何大观园里她如此受宠爱?
答案:她真,坦荡。
这在那生就一颗富贵心,长着两只势利眼的大家庭里真是不多见。
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
到了潇湘馆,看看黛玉如何行事的,亲自为贾母捧茶送到跟前
事很不起眼,这就看出黛玉的为人处事。
老太太能在乎她一碗茶?
贾母那样疼她,她能不感激吗?但也没必要说出来。
黛玉这体贴,不显山不露水,就把这意思传达过去了。
在看到了余下几位小姐屋里,主人就没这个心思,
她们是主子,有什么事情丫头都给干。
老太太真是没白疼她。
外人看着这女孩子真是懂事,贾母这脸上能没光吗?心里能不觉得这女孩子乖巧贴心吗?
黛玉是面冷心热,这点宝玉最知道。
她对宝玉的关爱也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时时刻刻关心,
宝玉一被贾政叫走,这边黛玉就开始担心。
大概大观园要说谁的丫头最累,那一定是黛玉房里的丫头们。
一次宝玉被喊出去了,这边黛玉打发丫头跑了好几次去打听。
两个人吵架对着哭,
她都哭成那样了,还要自己拿了手帕给宝玉,为何?
宝玉穿的是藕合色的衣服不能沾泪。
怨不得府里这些人都说她心细,伶俐。惹人怜爱。
涉世未深
你要是对她好,她一定是认真回报你。
宝钗无非就是劝她,不该看那些杂书,后又给她送些燕窝。
这就把她感动不行。
从这后追着宝钗呼姐,对薛姨妈只称母。
香菱那是薛蟠的屋里人,和黛玉完全没有什么关系。
想学写诗宝钗嫌烦。把香菱打发到黛玉那边,黛玉是认认真真的教不厌其烦。
黛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看开篇很多人都不太欣赏她,
越到后越喜欢她,为何?就是因为她这真,
她没有宝钗那种小恩小惠的做派去笼络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是发自肺腑,早晚能被人揭穿
妙玉那更是冷人,但她就偏偏看重黛玉,梯己茶也是找着黛玉
就是出言冒犯黛玉,黛玉也不回嘴。
黛玉还是位利嘴,秀外慧中。
王熙凤那些笑话和她比起来就低一个档次。
黛玉的幽默是一种雅,开始看没什么感觉,但回头细品能让你忍俊不止。
袭人宝玉和晴雯吵了一架,人人都在气头上,三个人在那里哭。
黛玉走了来,一句话就把气氛扭转过来了,逗得袭人和宝玉笑了起来。
宝钗在那里洋洋洒洒,报着画画的所需物品,看着很无趣。
笔锋一转,黛玉的随口几句就很搞笑,
搞的一家人一时没回过味来,一旦明白她说什么笑喷了。
她的嘴是出了名的伶俐,贾家伶俐的人能排的上,贾母、凤姐、黛玉。
要是说起人来,凤姐那是种市井说词,
黛玉是借题发挥,语带双关。
加上她有文采,说出来的话就更让人没法招架。
这就是心灵嘴巧,其实也是一种聪慧的表现,
关键时刻能一语中的,直打对方要害,让人辩无可辩。
你要是气,人家没明说,--------没法回嘴
你要是不气,是侮辱你自己的智商,---------气的头痛
宝玉就常常被她搞得又是咬牙又是笑。
黛玉给宝玉的感觉----可爱。。
黛玉说话的感觉就是这样,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一招一式都有讲究。
就跟她作诗一样,别人是冥思苦想,在她是一挥而就。看似随手几笔,一下就让人眼前一亮。
宝玉喜欢她,一点不奇怪,这样一位解语花在身边确实很有趣。
她的痴、灵、秀、雅、怜,是最终开启了宝玉真心的钥匙。
宝玉那种大族的男人,能做到对一位女子这样情深意重真是不多。
没城府。
袭人想探听她的口风,她给人家来了个东风压倒西风说。
她是单纯对着袭人问她尤二姐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要是宝钗就要掂量了,“平时不说是非的袭人今天这是怎么了?”
宝钗一脑袋问号,而后不动声色,慢慢套出袭人的意图。
黛玉哪里想到袭人是为了自己未来探听她的口风。
这一下就把袭人给顶回去了,袭人自然就往宝钗那边倒了。
她自己还浑然不觉,就当一闲聊天。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宝玉偷跑出去祭奠金钏,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她借着戏文说宝玉,在外人看来就成了讽刺挖苦了。
天下水无非是一样的,要祭奠何必跑出去,取一瓢水对着哭去吧。
她说的对不对呢?也没错吧!
宝玉私自跑出去,这边为了找他都闹翻天了,害贾母担心也确实不该。
心里有那个人,何必一定要形式表现呢?华丽的形式就一定是真心的吗?
史湘云和她开始就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冰释前嫌
因为了解她的本真,自然就能理解,她说话的含义。
倒是那个整天和她们,亲热异常宝姐姐,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很多时候她说话是直来直去,但别人听着感觉真是不受用。
因为真话往往不好听,这是事实,
生活里我们说的老好人,就是从来不当面说真话的楷模。
不说真话的好处是谁也不得罪,自然大家都说他(她)好了。
真爱无言
她和宝玉交锋最有看头,最能体现她的这种只重意不重形的性格。
只要宝玉说他心里有她这就行了。
也许刚才还哭天抹泪,只要宝玉一句暖心话,立刻就雨过天晴。
她看错宝玉了吗?没有,宝玉也是个心实的人。
宝玉为什么在病中送她手帕?一接了这手帕她就感动成那样。
答案:明代扬愼的《素帕》。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着意翻复看,
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是诗人看着远方妻子寄来手帕而作的诗。)
两个人看过西厢记,宝玉学张生给莺莺送手帕传情,这是宝黛的定情信物。
从那一天开始,宝玉就阐明把心交给黛玉了,
由过去那种吵架拌嘴相互猜忌,到黛玉亦步亦趋跟在宝玉身后。
黛玉再也没为金玉良缘闹过。
相对而言变得爱笑了,对宝玉变体贴了。
宝玉则是更细心呵护着黛玉。
这大概是黛玉一生最美的一段时光
这和反对封建礼教,冲破思想牢笼没什么关系。
无非就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犯下的有失检点的事情。
这是黛玉一生品行上唯一的败笔,结果还是很值得去犯这个错误的。
在当时女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清誉禁失。
这个可以参照迎春丫头司棋,被发现私定终身的后果。
黛玉不是完人,这一点上她确实有过失。
现在人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衡量这件事,实事求是说她越礼了。
很多人都看不懂这段的含义,(这一段在34回,)
更有些人发现,这黛玉怎么突然一下不闹了,也不整天和宝玉拌嘴了。
情都定了还闹什么?
两个对外谁也没表现出来,还是和往日一样照旧。
他们两个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情点到为止就可,这是一种修养。
两个人的事情,心里有数就可以了。何必非要那么直白张扬。
应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
这就能理解黛玉为什么最终宁可死,也不愿在这世间苟活。
这点和柳湘莲与尤三姐很像,柳湘莲定亲又毁亲。尤三姐挥剑自刎。
这两者是相通的,宝玉和黛玉已定了情。
黛玉已经把自己当成宝玉的人了,最终无法完成心愿,那就质本洁来还洁去 。
黛玉既不是死于投湖,也和上吊没什么干系。
就是自己一心求死,一病不起。
那手帕和她的命一样珍贵,她最终一定是把手帕烧了。
而宝玉也没辜负她,一直到最后还是守着他们的盟誓。
在他心里黛玉已经是她妻子了。
尽管黛玉没坐着花轿进贾家的门。
最终宝玉和柳湘莲一样遁入空门,这才不辜负了当初的盟约。----今生不负。
其实愤世嫉俗那不适合黛玉,真正有这思想的宝玉和宝钗。
宝玉是真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宝钗是内心和外表两个反差。
黛玉和宝玉的思想似近实远,这点脂砚斋中有批复。
但这不妨碍两个人感情,
黛玉就是那种只要宝玉喜欢,就是前面是悬崖,她也跟着跳的女人。----情痴。
她也不会去奉承,那些凤姐宝钗脸都不红就能说出来的话
让她去说!结果只能是感觉像是笑话。
王熙凤把尤二姐弄院子来了。
别人以为是好事,在她们几个看来,都为尤二姐担心。
她是个冷人吗!只是挨着面子,不便生事说出来而已。
所以贾母疼黛玉不是没根据,人的天性还是喜真厌假
这样一个女孩,真是没法让人不喜欢。
黛玉唯一的致命伤,就是涉世未深,
要说心机她也有,她的聪慧绝对高过宝钗,她要玩心计也不比这些人差,
但她是顾影自怜,没有想从人家那里分享占有什么。
对她最重要就是宝玉,满心满眼就是这个男人,别的她都看不到了。
她的个性就象一首凄美的古调,没有太多修饰,也没太多华丽的手法。
喜不喜欢她还是那个样子,
她是给自己活,她的世界里除了诗词歌赋,就是宝玉和老太太。
黛玉就是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有着一身小毛病,
而又让读者从心里不能不喜欢和怜惜的女孩子。
但要说到她的性格,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冒出来了是小性,爱哭、刻薄。
黛玉既然小性刻薄,为何大观园里她如此受宠爱?
答案:她真,坦荡。
这在那生就一颗富贵心,长着两只势利眼的大家庭里真是不多见。
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
到了潇湘馆,看看黛玉如何行事的,亲自为贾母捧茶送到跟前
事很不起眼,这就看出黛玉的为人处事。
老太太能在乎她一碗茶?
贾母那样疼她,她能不感激吗?但也没必要说出来。
黛玉这体贴,不显山不露水,就把这意思传达过去了。
在看到了余下几位小姐屋里,主人就没这个心思,
她们是主子,有什么事情丫头都给干。
老太太真是没白疼她。
外人看着这女孩子真是懂事,贾母这脸上能没光吗?心里能不觉得这女孩子乖巧贴心吗?
黛玉是面冷心热,这点宝玉最知道。
她对宝玉的关爱也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时时刻刻关心,
宝玉一被贾政叫走,这边黛玉就开始担心。
大概大观园要说谁的丫头最累,那一定是黛玉房里的丫头们。
一次宝玉被喊出去了,这边黛玉打发丫头跑了好几次去打听。
两个人吵架对着哭,
她都哭成那样了,还要自己拿了手帕给宝玉,为何?
宝玉穿的是藕合色的衣服不能沾泪。
怨不得府里这些人都说她心细,伶俐。惹人怜爱。
涉世未深
你要是对她好,她一定是认真回报你。
宝钗无非就是劝她,不该看那些杂书,后又给她送些燕窝。
这就把她感动不行。
从这后追着宝钗呼姐,对薛姨妈只称母。
香菱那是薛蟠的屋里人,和黛玉完全没有什么关系。
想学写诗宝钗嫌烦。把香菱打发到黛玉那边,黛玉是认认真真的教不厌其烦。
黛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看开篇很多人都不太欣赏她,
越到后越喜欢她,为何?就是因为她这真,
她没有宝钗那种小恩小惠的做派去笼络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是发自肺腑,早晚能被人揭穿
妙玉那更是冷人,但她就偏偏看重黛玉,梯己茶也是找着黛玉
就是出言冒犯黛玉,黛玉也不回嘴。
黛玉还是位利嘴,秀外慧中。
王熙凤那些笑话和她比起来就低一个档次。
黛玉的幽默是一种雅,开始看没什么感觉,但回头细品能让你忍俊不止。
袭人宝玉和晴雯吵了一架,人人都在气头上,三个人在那里哭。
黛玉走了来,一句话就把气氛扭转过来了,逗得袭人和宝玉笑了起来。
宝钗在那里洋洋洒洒,报着画画的所需物品,看着很无趣。
笔锋一转,黛玉的随口几句就很搞笑,
搞的一家人一时没回过味来,一旦明白她说什么笑喷了。
她的嘴是出了名的伶俐,贾家伶俐的人能排的上,贾母、凤姐、黛玉。
要是说起人来,凤姐那是种市井说词,
黛玉是借题发挥,语带双关。
加上她有文采,说出来的话就更让人没法招架。
这就是心灵嘴巧,其实也是一种聪慧的表现,
关键时刻能一语中的,直打对方要害,让人辩无可辩。
你要是气,人家没明说,--------没法回嘴
你要是不气,是侮辱你自己的智商,---------气的头痛
宝玉就常常被她搞得又是咬牙又是笑。
黛玉给宝玉的感觉----可爱。。
黛玉说话的感觉就是这样,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一招一式都有讲究。
就跟她作诗一样,别人是冥思苦想,在她是一挥而就。看似随手几笔,一下就让人眼前一亮。
宝玉喜欢她,一点不奇怪,这样一位解语花在身边确实很有趣。
她的痴、灵、秀、雅、怜,是最终开启了宝玉真心的钥匙。
宝玉那种大族的男人,能做到对一位女子这样情深意重真是不多。
没城府。
袭人想探听她的口风,她给人家来了个东风压倒西风说。
她是单纯对着袭人问她尤二姐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要是宝钗就要掂量了,“平时不说是非的袭人今天这是怎么了?”
宝钗一脑袋问号,而后不动声色,慢慢套出袭人的意图。
黛玉哪里想到袭人是为了自己未来探听她的口风。
这一下就把袭人给顶回去了,袭人自然就往宝钗那边倒了。
她自己还浑然不觉,就当一闲聊天。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宝玉偷跑出去祭奠金钏,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她借着戏文说宝玉,在外人看来就成了讽刺挖苦了。
天下水无非是一样的,要祭奠何必跑出去,取一瓢水对着哭去吧。
她说的对不对呢?也没错吧!
宝玉私自跑出去,这边为了找他都闹翻天了,害贾母担心也确实不该。
心里有那个人,何必一定要形式表现呢?华丽的形式就一定是真心的吗?
史湘云和她开始就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冰释前嫌
因为了解她的本真,自然就能理解,她说话的含义。
倒是那个整天和她们,亲热异常宝姐姐,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很多时候她说话是直来直去,但别人听着感觉真是不受用。
因为真话往往不好听,这是事实,
生活里我们说的老好人,就是从来不当面说真话的楷模。
不说真话的好处是谁也不得罪,自然大家都说他(她)好了。
真爱无言
她和宝玉交锋最有看头,最能体现她的这种只重意不重形的性格。
只要宝玉说他心里有她这就行了。
也许刚才还哭天抹泪,只要宝玉一句暖心话,立刻就雨过天晴。
她看错宝玉了吗?没有,宝玉也是个心实的人。
宝玉为什么在病中送她手帕?一接了这手帕她就感动成那样。
答案:明代扬愼的《素帕》。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着意翻复看,
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是诗人看着远方妻子寄来手帕而作的诗。)
两个人看过西厢记,宝玉学张生给莺莺送手帕传情,这是宝黛的定情信物。
从那一天开始,宝玉就阐明把心交给黛玉了,
由过去那种吵架拌嘴相互猜忌,到黛玉亦步亦趋跟在宝玉身后。
黛玉再也没为金玉良缘闹过。
相对而言变得爱笑了,对宝玉变体贴了。
宝玉则是更细心呵护着黛玉。
这大概是黛玉一生最美的一段时光
这和反对封建礼教,冲破思想牢笼没什么关系。
无非就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犯下的有失检点的事情。
这是黛玉一生品行上唯一的败笔,结果还是很值得去犯这个错误的。
在当时女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清誉禁失。
这个可以参照迎春丫头司棋,被发现私定终身的后果。
黛玉不是完人,这一点上她确实有过失。
现在人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衡量这件事,实事求是说她越礼了。
很多人都看不懂这段的含义,(这一段在34回,)
更有些人发现,这黛玉怎么突然一下不闹了,也不整天和宝玉拌嘴了。
情都定了还闹什么?
两个对外谁也没表现出来,还是和往日一样照旧。
他们两个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情点到为止就可,这是一种修养。
两个人的事情,心里有数就可以了。何必非要那么直白张扬。
应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
这就能理解黛玉为什么最终宁可死,也不愿在这世间苟活。
这点和柳湘莲与尤三姐很像,柳湘莲定亲又毁亲。尤三姐挥剑自刎。
这两者是相通的,宝玉和黛玉已定了情。
黛玉已经把自己当成宝玉的人了,最终无法完成心愿,那就质本洁来还洁去 。
黛玉既不是死于投湖,也和上吊没什么干系。
就是自己一心求死,一病不起。
那手帕和她的命一样珍贵,她最终一定是把手帕烧了。
而宝玉也没辜负她,一直到最后还是守着他们的盟誓。
在他心里黛玉已经是她妻子了。
尽管黛玉没坐着花轿进贾家的门。
最终宝玉和柳湘莲一样遁入空门,这才不辜负了当初的盟约。----今生不负。
其实愤世嫉俗那不适合黛玉,真正有这思想的宝玉和宝钗。
宝玉是真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宝钗是内心和外表两个反差。
黛玉和宝玉的思想似近实远,这点脂砚斋中有批复。
但这不妨碍两个人感情,
黛玉就是那种只要宝玉喜欢,就是前面是悬崖,她也跟着跳的女人。----情痴。
她也不会去奉承,那些凤姐宝钗脸都不红就能说出来的话
让她去说!结果只能是感觉像是笑话。
王熙凤把尤二姐弄院子来了。
别人以为是好事,在她们几个看来,都为尤二姐担心。
她是个冷人吗!只是挨着面子,不便生事说出来而已。
所以贾母疼黛玉不是没根据,人的天性还是喜真厌假
这样一个女孩,真是没法让人不喜欢。
黛玉唯一的致命伤,就是涉世未深,
要说心机她也有,她的聪慧绝对高过宝钗,她要玩心计也不比这些人差,
但她是顾影自怜,没有想从人家那里分享占有什么。
对她最重要就是宝玉,满心满眼就是这个男人,别的她都看不到了。
她的个性就象一首凄美的古调,没有太多修饰,也没太多华丽的手法。
喜不喜欢她还是那个样子,
她是给自己活,她的世界里除了诗词歌赋,就是宝玉和老太太。
黛玉就是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有着一身小毛病,
而又让读者从心里不能不喜欢和怜惜的女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