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幽默对男人来说相当于女人身上的香味儿,它是男人大脑里散发出的费洛蒙。你看,女孩子一般都会说:我喜欢幽默风趣的男人。
从《欢乐喜剧人》的第一期看到总决赛,基本上每期都有一两个节目能把我笑成一条直不起来的蚯蚓,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笑点低。即便如此,总决赛楞是没找到几个笑点,感觉每个团队都在端出一碗又一碗的情怀,让观众干了。
选手们基本上都是喜剧界一线的腕儿,有唱二人转的赵家班,有说相声的德云社弃徒,有演小品的贾玲,有演话剧的开心麻花。演艺界跟学术界一样,也有一个鄙视链,就像理科生瞧不起工科生,工科生瞧不起文科生,文科生瞧不起艺术生,演话剧的看不上演电视剧的,演小品的看不上说相声的。
就喜剧形式来说,我最喜欢相声。原因有二,一个打磨得好的相声段子,语言上反复听仍觉得有趣,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重听,还都能发现新的有趣之处;可以解放双眼,单纯的靠耳朵就能把快乐传递给大脑,非常的轻松和健康。可惜的是,《欢乐喜剧人》里的那些相声都是神马玩意儿:
先从相声出身的贾玲谈起。贾玲最大的名气是冯巩的徒弟。在以前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上,似乎沾了评委冯巩老师的光,混过三等奖。那时候贾玲还没那么胖,长得也不错。
张寿臣说过,女的不要说相声,不美;李金斗也说过,女的不要说相声,会很短寿。
女人长得好看了,做逗哏去自嘲,氛围总是怪怪的,做捧哏被讥讽,女权主义的观众不买账,女人长得难看了,更能触发女权者的脆弱神经。钱钟书有句名言:“夸一个女人有才就像夸一朵玫瑰称起来有白菜的重量一样。”我觉得幽默也一样,陈佩斯曾说喜剧离不开“性”,不论何种尺度的荤段子由女人说出来或者当面说女人都会使笑果大打折扣。
贾玲大概也知道自己说不好相声,体型肥起来后改演小品,走的是扮丑路线。其实大可不必的,她不知道相声有一个路数叫文哏,可以不用扮丑也能说得好。关于这点,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一个女说相声的,就是复旦大学的于丹教授(非北师大讲论语的那个于丹)。也可能是贾玲基本功不够,驾驭不了。
技不如人也就罢了,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在作品里打感情牌博得支持率。有一期贾玲通过自己的节目把自己如何走上喜剧这条不归路,如何艰难辛酸,如何被周围的人不理解,如何被男朋友抛弃都诠释了一遍,把现场女观众感动了个稀里哗啦。这跟那些唱歌类的选秀节目里说自己家庭如何苦难、自己如何辛苦有什么区别?我并不认为贾玲真的是那种骨子里有梦想就义无反顾的理想主义者,从她最近就花木兰道歉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那种很容易为了眼前利益妥协的现实主义者。贾玲是唯一一个12期节目一期不落坚持下来的,确实不容易,但她每期都要炫苦就让人反感了,就像一个每天数落孩子抱怨丈夫的妈妈“我有多辛苦你知道么,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们”,纵观一线的成名喜剧演员,哪一个不辛苦,苦而不说等而上之,怕苦就别吃这一行的饭。
再说曹云金和高晓攀,照理说他俩算是比较有基础和天分的,起码比德云社扮娘的岳云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这俩货就不好好说相声,而是学贾玲在舞台上卖起了鲜鸡汤。几乎每一期都在过分强调“捍卫相声”、“为相声正名”这些个宏大主题。其实在这个舞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谈“捍卫相声”、“不能忘了传统”,作出的作品往往比较牵强;踏踏实实地说好一个故事、前面铺平垫稳、后面三翻四抖,作品好笑了,观众反而喜欢。这时,你不天天说“捍卫相声”,相声自己也就活了。
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学霸从来不高呼“我要好好学习了”“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这些誓言,反而是好多学渣一次次地表决心要开始努力,或者炫耀自己如何努力。用成绩说话就好了,同样,用作品说话就好了。三流作品往往是反映一个“大主题”,以口号式的立意和空洞的语言结束。中规中矩的作品则是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首先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主线,其次不断往故事主线里面加包袱、加笑料,造成一个又有笑、又有“戏”的效果。
李菁曹云金起码说的还是相声,高晓攀完全就是在炖大杂烩。把相声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一个节目表现出来,有点不伦不类,况且还不是由一个人表现,而是找一堆亲友团表现。完全没必要,演自己擅长的就可以了。从艺术造诣上说,有老艺人说过,相声以前没有全才,马三立柳活不行,刘宝瑞根本不能唱,侯宝林贯口差点。唯有郭德纲,柳活贯口都不错,而且正经学过戏,学过大鼓,学的很杂,但他一般也不敢这么玩,炖一锅没有重点八宝粥,拿最后一名也着实不冤枉。
再说宋小宝。他的搞笑手段基本上那几个路数,观众要是看得多了也会面瘫。所谓包袱,你得先包,然后打开,而不是直接托着亮底给你看,为了突出某个笑点,往往表演的十分夸张,这就有点观众不笑强去咯吱你的意思。一个小品看下来,有点笑的很累的感觉,不是因为你笑的太多,是因为你笑的太牵强。宋小宝自己也承认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要不是当年被赵本山发掘,现在估计还在田里锄地。所以他的表演好多也属于戏不够眼泪凑的煽情路数。前几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戏中戏路数,看了那么多情要是问我有啥印象,其实印象非常模糊,几乎都是赵家班里多个人没人展示一段的路数,赵家班本来就藏龙卧虎,感觉是一堆人在欺负其他新人选手的多打一的战法。宋小宝自己也想突破,结果就突破成了总局赛这种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个笑点的样子。竟然还能拿二等奖,可见所谓的民选多么操蛋。还是好声音那种找几个专业的评委靠谱多了。
说到评委,前面几期我看到东东枪了,我觉得业余相声演员东东枪在他母校说的那几段相声拿到台上能完爆高晓攀。
我不知道演员们屡试不爽地给观众灌鸡汤是不是跟台下大多数是感性的女观众有关,反正导播切的几个镜头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好的喜剧根本不用刻意利用表达去去煽动人的眼泪,因为喜剧的本质就是悲剧。比如周星驰大部分的喜剧电影,蚁族露着半个腚洗头发洗到一半停水了,喊一声“包租婆,怎么没水了呢”,让人笑过之后就能让人泛起怜悯和凄凉。
一等奖是沈腾。创意几乎每次都有,总决赛这个总感觉是抄了王大锤在报告老板的表演。总体来说沈腾还年轻,非常有潜力。吴秀波称他“纠结帝”,这个非常符合喜剧演员的特质。如果细心观察,喜剧演员在现实中都有抑郁倾向。周星驰郭德纲赵本山葛优徐峥憨豆这些,在台下都不苟言笑,话也说得少。这个道理非常好理解,就像有的大厨,回到自己家里从来不做饭。有的特级教师子女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却从来不亲自辅导。有的在工作中有灿烂微笑的空姐在私底下冷若冰霜,从来不笑。歌手同样也不会去KTV消遣。我相信这都不是个例,现役足球运动员也不会去野球场去踢球娱乐。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沉稳的性格才能保证把艺术的推敲积累和创造沉淀下来带到舞台上。
于谦在锵锵三人行说:这人要是台上疯,台下也疯,那这人就是个疯子。
把快乐带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不诉苦不炫苦,这应该是艺人的基本素质,哪怕使点手段让别人“透露”自己的苦,也比自己在那里倒苦水能降低我的恶心度。
从《欢乐喜剧人》的第一期看到总决赛,基本上每期都有一两个节目能把我笑成一条直不起来的蚯蚓,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笑点低。即便如此,总决赛楞是没找到几个笑点,感觉每个团队都在端出一碗又一碗的情怀,让观众干了。
选手们基本上都是喜剧界一线的腕儿,有唱二人转的赵家班,有说相声的德云社弃徒,有演小品的贾玲,有演话剧的开心麻花。演艺界跟学术界一样,也有一个鄙视链,就像理科生瞧不起工科生,工科生瞧不起文科生,文科生瞧不起艺术生,演话剧的看不上演电视剧的,演小品的看不上说相声的。
就喜剧形式来说,我最喜欢相声。原因有二,一个打磨得好的相声段子,语言上反复听仍觉得有趣,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重听,还都能发现新的有趣之处;可以解放双眼,单纯的靠耳朵就能把快乐传递给大脑,非常的轻松和健康。可惜的是,《欢乐喜剧人》里的那些相声都是神马玩意儿:
先从相声出身的贾玲谈起。贾玲最大的名气是冯巩的徒弟。在以前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上,似乎沾了评委冯巩老师的光,混过三等奖。那时候贾玲还没那么胖,长得也不错。
张寿臣说过,女的不要说相声,不美;李金斗也说过,女的不要说相声,会很短寿。
女人长得好看了,做逗哏去自嘲,氛围总是怪怪的,做捧哏被讥讽,女权主义的观众不买账,女人长得难看了,更能触发女权者的脆弱神经。钱钟书有句名言:“夸一个女人有才就像夸一朵玫瑰称起来有白菜的重量一样。”我觉得幽默也一样,陈佩斯曾说喜剧离不开“性”,不论何种尺度的荤段子由女人说出来或者当面说女人都会使笑果大打折扣。
贾玲大概也知道自己说不好相声,体型肥起来后改演小品,走的是扮丑路线。其实大可不必的,她不知道相声有一个路数叫文哏,可以不用扮丑也能说得好。关于这点,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一个女说相声的,就是复旦大学的于丹教授(非北师大讲论语的那个于丹)。也可能是贾玲基本功不够,驾驭不了。
技不如人也就罢了,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在作品里打感情牌博得支持率。有一期贾玲通过自己的节目把自己如何走上喜剧这条不归路,如何艰难辛酸,如何被周围的人不理解,如何被男朋友抛弃都诠释了一遍,把现场女观众感动了个稀里哗啦。这跟那些唱歌类的选秀节目里说自己家庭如何苦难、自己如何辛苦有什么区别?我并不认为贾玲真的是那种骨子里有梦想就义无反顾的理想主义者,从她最近就花木兰道歉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那种很容易为了眼前利益妥协的现实主义者。贾玲是唯一一个12期节目一期不落坚持下来的,确实不容易,但她每期都要炫苦就让人反感了,就像一个每天数落孩子抱怨丈夫的妈妈“我有多辛苦你知道么,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们”,纵观一线的成名喜剧演员,哪一个不辛苦,苦而不说等而上之,怕苦就别吃这一行的饭。
再说曹云金和高晓攀,照理说他俩算是比较有基础和天分的,起码比德云社扮娘的岳云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这俩货就不好好说相声,而是学贾玲在舞台上卖起了鲜鸡汤。几乎每一期都在过分强调“捍卫相声”、“为相声正名”这些个宏大主题。其实在这个舞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谈“捍卫相声”、“不能忘了传统”,作出的作品往往比较牵强;踏踏实实地说好一个故事、前面铺平垫稳、后面三翻四抖,作品好笑了,观众反而喜欢。这时,你不天天说“捍卫相声”,相声自己也就活了。
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学霸从来不高呼“我要好好学习了”“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这些誓言,反而是好多学渣一次次地表决心要开始努力,或者炫耀自己如何努力。用成绩说话就好了,同样,用作品说话就好了。三流作品往往是反映一个“大主题”,以口号式的立意和空洞的语言结束。中规中矩的作品则是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首先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主线,其次不断往故事主线里面加包袱、加笑料,造成一个又有笑、又有“戏”的效果。
李菁曹云金起码说的还是相声,高晓攀完全就是在炖大杂烩。把相声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一个节目表现出来,有点不伦不类,况且还不是由一个人表现,而是找一堆亲友团表现。完全没必要,演自己擅长的就可以了。从艺术造诣上说,有老艺人说过,相声以前没有全才,马三立柳活不行,刘宝瑞根本不能唱,侯宝林贯口差点。唯有郭德纲,柳活贯口都不错,而且正经学过戏,学过大鼓,学的很杂,但他一般也不敢这么玩,炖一锅没有重点八宝粥,拿最后一名也着实不冤枉。
再说宋小宝。他的搞笑手段基本上那几个路数,观众要是看得多了也会面瘫。所谓包袱,你得先包,然后打开,而不是直接托着亮底给你看,为了突出某个笑点,往往表演的十分夸张,这就有点观众不笑强去咯吱你的意思。一个小品看下来,有点笑的很累的感觉,不是因为你笑的太多,是因为你笑的太牵强。宋小宝自己也承认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要不是当年被赵本山发掘,现在估计还在田里锄地。所以他的表演好多也属于戏不够眼泪凑的煽情路数。前几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戏中戏路数,看了那么多情要是问我有啥印象,其实印象非常模糊,几乎都是赵家班里多个人没人展示一段的路数,赵家班本来就藏龙卧虎,感觉是一堆人在欺负其他新人选手的多打一的战法。宋小宝自己也想突破,结果就突破成了总局赛这种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个笑点的样子。竟然还能拿二等奖,可见所谓的民选多么操蛋。还是好声音那种找几个专业的评委靠谱多了。
说到评委,前面几期我看到东东枪了,我觉得业余相声演员东东枪在他母校说的那几段相声拿到台上能完爆高晓攀。
我不知道演员们屡试不爽地给观众灌鸡汤是不是跟台下大多数是感性的女观众有关,反正导播切的几个镜头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好的喜剧根本不用刻意利用表达去去煽动人的眼泪,因为喜剧的本质就是悲剧。比如周星驰大部分的喜剧电影,蚁族露着半个腚洗头发洗到一半停水了,喊一声“包租婆,怎么没水了呢”,让人笑过之后就能让人泛起怜悯和凄凉。
一等奖是沈腾。创意几乎每次都有,总决赛这个总感觉是抄了王大锤在报告老板的表演。总体来说沈腾还年轻,非常有潜力。吴秀波称他“纠结帝”,这个非常符合喜剧演员的特质。如果细心观察,喜剧演员在现实中都有抑郁倾向。周星驰郭德纲赵本山葛优徐峥憨豆这些,在台下都不苟言笑,话也说得少。这个道理非常好理解,就像有的大厨,回到自己家里从来不做饭。有的特级教师子女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却从来不亲自辅导。有的在工作中有灿烂微笑的空姐在私底下冷若冰霜,从来不笑。歌手同样也不会去KTV消遣。我相信这都不是个例,现役足球运动员也不会去野球场去踢球娱乐。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沉稳的性格才能保证把艺术的推敲积累和创造沉淀下来带到舞台上。
于谦在锵锵三人行说:这人要是台上疯,台下也疯,那这人就是个疯子。
把快乐带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不诉苦不炫苦,这应该是艺人的基本素质,哪怕使点手段让别人“透露”自己的苦,也比自己在那里倒苦水能降低我的恶心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