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这是什么鱼? 10
![](https://ecmc.bdimg.com/public03/b4cb859ca634443212c22993b0c87088.png)
2025-02-17 广告
这是鳐鱼。不是鲾鲼。
鳐鱼属于软骨鱼纲、鳐形目,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鳐鱼身子扁平,尾巴细长,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多数种类具有尖吻。鳐鱼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口、鼻长在底侧,由颅部突出的喙软骨形成。体单色或具有花纹,有些尾部内有发电能力不强的发电器官。鳐鱼体型大小各异:小鳐成体仅50cm;大鳐可长达2.5m。鳐鱼无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游动时靠胸鳍作优美的波浪状摆动前进。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和鱼类为食。
而鲾鲼身体在6米长左右,体重可达1-4吨,头上长有2个突出来的、可以摆动的肉角,叫做“头鳍”,位于眼睛两侧,能够自由的转动。在捕食时,两个头鳍就不停的摆动,好像两只手一样,把食物迅速的拨进宽扁的嘴里,饱饱的美餐一顿。下图是鲾鲼。
副非鲫(夜明珠/银河战舰)
作为观赏鱼颇受欢迎。
对于每个单一的配对鱼来说适用的最小水族缸尺寸为长度120厘米-容积200升。
水族缸应该包括有大量的藏身之地。陶壶,树根和浮木件都可以使用。植物是没有必要的,但鱼缸有必要加盖子。应铺设沙质基底,但细砂砾也行。
在水族缸中没有必要喂以活鱼,因为他们接受提供的死鱼。大数鲜活和冷冻鱼都能被接受,多数个体还能接受干鱼食。食谱最好是花搭着。不要喂以任何家禽家畜的肉。
对异性相对和平,尽管他强大到足以掌控领地争端。在繁殖期他变得很凶,但即便这样,不进入的副非鲫领地的鱼还是被容忍(这片领地可以非常大。育种节)。显然,需要一个大鱼缸,如果是要与其他慈鲷混养,肯定地他可以成功地与各种裂谷湖鱼种混养,甚至一些温和的中美洲鱼种也行。小鱼会被吃掉。他通常是同性很凶,只应单个或成对饲养,除非得到是一个巨大鱼缸。
有可能在水族缸中繁殖,但罕见。双亲基底产卵。我们建议购买一组年幼的鱼,并让他们自然配对。鱼通常会分别确定领地,并且假如俩鱼占据同一空间可能会结成对。如果鱼大,一对鱼持有的领地所占水族缸长度可以超过80厘米。在这个档口,我们建议,移出其他鱼,因为他们最有可能将不会被这个结对鱼容忍。鱼缸本身应该至少长120厘米,最好是140厘米或以上。
一对之间的求爱开始之前几天到产卵这段时间,雄鱼变成极度的暗深色(雌性只是在产卵前变成类似图案),并且在伴侣跟前的瑟(表演炫耀)。这些的瑟可能包括雄鱼倒立。这对鱼将在其领地的基底里挖掘一个大巢坑,产卵在里面进行。假如目前在水族缸中有任何其他的鱼,在这个档口这对鱼会变得对他们更凶。
雌鱼可能径直在基底上,在一块木材的空心里,或更少见的,在植物的根茎上产卵。卵有很长的粘丝,彼此连接,这些连接上其他卵的细丝,形成长长的串。高达1000粒卵可以被产下,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或多个串,由雌鱼监护和守卫,而雄鱼守卫领地以防范入侵者。当雌鱼监护和守卫卵和鱼苗时,不会容忍雄鱼靠近。
卵大约48小时后孵化。生命初期通常在产卵场度过。他们尽管6~7天后那个游动自如,并且可以接受一些卤虫无节幼生、红虫和粉状干鱼食。此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移出鱼苗,把他们放到一个专用缸。假如他们没有离开父母,自打鱼苗游动自如后双亲会继续监护和守卫3~4周时间。鱼苗可以继续呆在一起,直到他们变得很霸道并且彼此之间很凶。这从2~1个月后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因此,你要密切监视他们。
应当指出,在没有哆嗦鱼的情况下,在新结成的对子中,雄鱼可能对雌鱼很凶,他们之中的一方或两方会吃掉卵或鱼苗,不过这通常会被渐渐纠正过来。因此你要密切监视,如遇这种情况,应该马上移出雌鱼,或给鱼缸区隔开来。
隶属丽鱼科褶鱼亚科副非鲫属。副非鲫在马达加斯加被很多当地人称作黑鱼,如今,是在本属中仅有的鱼种。与大多马达加斯加慈鲷鱼种一样,在野外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引进鱼种的竞争,他已高度濒危。要鼓励圈养繁殖的所有努力。
由于有大斑和小斑两种形式存在,真正的副非鲫身份仍然有很大混乱。小斑的形式为副非鲫。大斑的形式应该是另一种。然而,这没有被科学证实。目前所有的形式(有至少一个或以上形式,并且也许很多)应该考虑是副非鲫。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水族缸中混养,因为他们会自由杂交。考虑在自然界这个鱼的状态,他们没有机会进行杂交。
本种鱼敏感于水质参数的变化,应避免大量换水。我们建议少量勤着换水。
如图 , 应为
鳀科 Engraulidae 鲚属 Coilia 鱼类
下图为 凤鲚 Coilia mystus ,俗名 凤尾鱼、烤籽鱼、籽鲚、子鲚、马齐鱼
头短,吻短,圆突。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或伸过胸鳍基底。下缘具细锯齿。两颌具绒毛状牙一行,犁骨、腭骨均有细小牙。体延长,甚侧扁,前部高,向后渐低,呈尖刀状。背鳍基底前部上凸,向头尾下斜。背缘较腹缘宽,腹缘广弧形而窄。头稍小而侧扁,吻端尖。口大,下位,稍斜裂。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超过鳃孔。两颌齿细小。胸鳍较小,侧下位,上方有长丝状游离鳍条6根,尖端达到或稍超过臀鳍起点。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臀鳍基底甚长,始于胸鳍尖端或稍前下方,后缘与尾鳍相连,鳍条90以内。尾鳍短小,上无侧线。体背灰黄色,体侧和腹侧银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浅灰色,胸鳍和腹鳍白色。体长一般为15—20厘米。
属于河口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每年春季,大量鱼类从海中洄游至江河口半咸淡水区域产卵,产卵陆续回到海中生活。凤鲚在洄游到江河口产卵期间很少摄食。其食物为桡足类、糠虾、端足类、牡蛎和鱼卵。
腹内多籽,肉质细嫩,高蛋白、高脂肪,富含磷酸。晒干后的鱼子又名金银春或金银鱼子。民间多油炸食用,不需刮鳞剖肚,只从口中掏净内脏,油炸后鱼骨鱼刺也酥脆,整鱼均可入口下肚,是夏日下饭佐酒的佳品。
“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的,学名叫做鄂针鱼。
生活区域
针鱼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层,常成群游于水面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等。生殖期在5-6月。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体型特征
针鱼体呈长圆柱形,全身足有二尺多长,稍侧扁,光滑细溜,坚硬的利嘴长达三寸。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
针鱼种类
黑背圆颌针鱼
针鱼实物图名称: 黑背圆颌[hé]针鱼 学名: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科目:颔针鱼科英文名称: Belonidae概述: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上下颌皆延长呈喙状。上颌大牙垂直。背鳍鳍条23~25,背鳍后部鳍条短,尾鳍叉形。侧线鳞在尾柄两侧形成一隆起嵴。
体型特征: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680~1040毫米。性凶猛,常在水上层追捕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