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下册课文草原的预习情况
展开全部
草原
【相关衔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相关衔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展开全部
草原
【相关衔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相关衔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原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