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我来答
浪不费
高粉答主

2019-08-2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11
展开全部

修改为: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只有先被发现,其次才能被解决,所以该病句是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的六种情况: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扩展资料:

修改病句的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满意请采纳哟
2015-11-0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满意请采纳哟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0594 获赞数:373505
2010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并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证书。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此病句为语序不当,因为只有先发现才能解决。
则可改为: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4、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5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7、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再如: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此句中“从......中”介词句式有错。可删去。)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4)缺关联词语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
  例3: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例4:(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7-01-08
展开全部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句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说话、写文章应该努力避免出现病句。如果出现了病句,就应找出原因,做出修改。
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
①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②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③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所以意思都不清楚。从例①里不知谁“听了校长的报告”,“谁”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
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或者改成:
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这里的例②例③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因为滥用了“经过”、“通过”一类的词,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主语就露出来了。例②可修改成:
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
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或者改成:
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前者的主语是“讨论”,后者的主语是“决心”。
以上讨论的是主语残缺的病句。
有的句子缺少谓语。例如: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还有的句子缺少宾语,也是不完整的,例如: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分残缺的病句。应该改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或者改写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
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二)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②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③谢明因病落下三天课,他乞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
④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对联。
以上四句话都是用语不当的病句。例①“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例②中“果断”一词使用不恰当。“果断”是形容“办事或说话”坚决,不犹豫,是褒义词。例②意思是说小明独断专行的,含批评的意思,也属于用词不当。例③中“乞求”一词使用不恰当。“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请老师补课上太重了,这里使用“请求”才恰当。这句话里没有分清近义词轻重,也是用词不当。例④中的“一幅”不恰当。因为“对联”有上、下联,只能说“一副”,不能说“一幅”。
可见,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三)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②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③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
④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⑤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⑥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以上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例①是主语“同学们”和谓语“驰骋”不搭配。“驰骋”是说“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应改成“跑”。例②“倾泻下来”和“狂风”不搭配,“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应删去“狂风”。例③是谓语“参观”与宾语“经验”不搭配,应把“参观”改为“学习”。例④中的“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例⑤是主语“造纸”和宾语“四大发明”不搭配,“造纸”只是四大发明之一,应在“四大发明”后面加上“之一”二字。例⑥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手”和前面的修饰部分“聪明”不搭配,应去掉“聪明”。
我们在说长话,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应细心检查,使句中的词语彼此搭配得当。

(四)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例如: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句中“无比”是修饰“热情”的,应放在“热情”前头,“无比”与“走”毫无关系,改正的时候应把“地”去掉。原句变成: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热情。
又如:
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学校十个班级的少先队员统统去王奶奶家打扫卫生。也可理解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去帮助王奶奶打扫卫生。显然,前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确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应修改成:
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五)指代不明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这句话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议呢,还是同意陈新的的意见,不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应直接说出来,意思才清楚。可改成: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
又如:
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

(六)重复啰嗦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例如:
①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②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兴地说:“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
③舍己救人的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以上几句都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例①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例②中“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例③中“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几个字,句子就简洁明了了。

(七)分类不当
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例如:
①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②游行的队伍来了,工人的队伍,粗犷豪迈;农民的队伍,像丰收的田野;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解放军的队伍,英姿飒爽;学生的队伍,风华正茂……。
以上两个例句都犯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①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从属于“锻炼身体”这个概念,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可改成:
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例②中“小学生”从属于“学生”这一概念。就是说“学生”里包括“小学生”。与句中“工人、农民、解放军”并列的应是“学生”。把这句话的“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删去。句子就正确了。
克服分类不当的毛病,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正确。

(八)逻辑错误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例如:
①经过一段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
②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
③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以上三句话都有逻辑错误。例①中不能说“健康痊愈了”。因为“痊愈”就是病好了,身体恢复健康了。应改成:
经过一段休养,他的病痊愈了。
例②中没搞清“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评”,只能互相“批评”。这句话应改成:
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各自作了自我批评,还互相提出了批评意见。
例③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年三十”是农历的月末,这时夜晚是见不到月亮的,怎么会有“月光”呢?所以说“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实。应改成:
年三十晚上,我们放爆竹。
要避免逻辑错误,就应搞清概念的内涵,弄清事实。

(九)用错关联词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例如:
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应弄混,像这句中把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混用,当然不对了。
以上分析了常见病句的9种类型。

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静真815680753
2015-11-06 · TA获得超过36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90万
展开全部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改 :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先发现 再解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u2892584
2007-01-14 · TA获得超过34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病因:词序混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