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总写、总写、略写、详写和总结来写一段描写一处风景的话
不会啊,今天请假的~~~~~~~~~~~~~~谁来教教我啊~~~~~~~~~~~~~~~~~~~~~~~~~~~~~~~~~~~~~~~~~~~~~~~~~~~~~~~~...
不会啊,今天请假的~~~~~~~~~~~~~~谁来教教我啊~~~~~~~~~~~~~~~~~~~~~~~~~~~~~~~~~~~~~~~~~~~~~~~~~~~~~~~~~~~~~~~~~~~~~~~
展开
展开全部
让我们从下面的例段阅读与分析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文章中的详写与略写:
例1、这儿绿色草坪环绕着灰黄色的沙滩。闪闪发亮的汉水从滩边流淌过去。这儿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真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的到来,使得寂静的沙滩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打开炉子品尝自己的手艺;有的拿起羽毛球拍在沙滩上进行激烈的决战;有的卷起裤管,嘻嘻哈哈地奔进水里。最有趣的还算是“修水库”了。我们捧起河底软乎乎的淤泥,松松地垒起一道浅浅的“小土坝”,再洒进一些水,便修成了一个小水库。我们正要欢呼,可是江水却不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呼”的一声便推翻了我们的土坝,卷着我们的欢笑与惋惜,洋洋自得地跑开了。我们并不灰心,决定再建。这次我们把软乎乎的淤泥垒得实实的,然后再一点一点往上加。这样,建成了一座既坚固又高大的“水库大坝”。江水娃娃们又手拉着手连成一片冲了过来,这回它们怎么用劲也没有撞翻水库,只得灰溜溜地逃走了。我们又找来一根小竹竿,穿在“水库”两边,在上面堆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真像一座大桥。我们欢呼起来:“天堑变通途啦!”(引自学生习作《难忘的郊游》) 这里所选的是一个作文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何在一段话里安排详写与略写。这段话写的是一次难忘的郊游,为什么它会使作者难忘呢?当然是因为同学们在郊游中参加的多种活动呀。可是作者对“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等活动的情形都是一笔带过,因为那是别人参加的活动。作文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那最有趣的“修水库”,把自己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有了这样的详写,就能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
例2、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在一层白茫茫的厚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自小语课文《第一场雪》) 这是一段雪后美景的描写,前面“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怎么粉妆玉砌的景象是略写,后面树上的“银条儿”“ 雪球儿”“ 雪末儿”等是详写,你看,它们“毛茸茸、亮晶晶的”“ 蓬松松、沉甸甸的”“玉屑似的”,多么美啊!这既是对“粉妆玉砌”的具体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雪后美景的由衷喜爱。
例3、夏天到了,我结识了几个伙伴,我们常到鹅孵滩上玩。我们赤着双脚踩着滚烫的石头互相追逐。有时也钻到岸边浓密的林子里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有时捡扁石头子往水里扔,石子会贴着水面跳跃前进。我们特别爱在滩上挖“陷阱”。大家跪在石头上,撅着屁股,用手掏一个深深的有大腿粗的坑,坑里全是积水。再捡些干树枝架在上面,铺上树叶,然后捧了干沙和小石子小心地撒在上面。做完,得意地看看自己的杰作,就钻进林子爬上树潜伏起来,只等着人来“入坑”。(引自学生习作《童年趣事》) 这段童年趣事的描述也做到了有详有略。从前面的几处“有时”可见,那都是一些略写的内容,因为作者并没有对“踩石头、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扔石子”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后面的“挖陷阱”是详写,作者把如何挖坑,怎么架树枝、铺树叶,以及后面的做伪装和对杰作的得意都写得非常细致,正是这种孩提时期的恶作剧,充分表现了童趣。
例4、近处,池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湖正中,有一朵绽开的粉红色的石荷花。荷花上站立着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它右脚站立,左脚抬起,扑扇着翅膀昂着头,从嘴里沙沙地喷出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那一缕一缕珍珠般的水花,在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鹤的倒影随着水中微波的荡漾,仿佛在水里活动着。(引自课外读物《公园一角》) 从上面的三个例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叙事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写景也要分清详写与略写,例4的这段话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分别描写了仙鹤的站姿、扑翅、从嘴里喷出的水花,但是仙鹤的姿势明显属于略写的内容,后面从仙鹤嘴里喷出的水花才是详写的内容,为了把水花写细写活,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珍珠般的水花”、“ 如烟、如雾、如尘”。多么生动的描写啊,读着读着,那只仙鹤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例5、那一望无际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海鸥点点,帆船片片。海浪一个紧跟一个向岸边的礁石撞去,发出“哗哗”的响声,溅起雪白的泡沫,好像在向我招手微笑。岸边的岩石上长了许多青苔,岩石旁生长着一片片绿色的紫菜,岩石缝里爬满了一分钱币那么大小的小蟹。不远处,一座宏伟的栈(zhàn)桥长长地延伸到海中央,桥上游人不断,有的在眺望浩瀚的大海,有的在观赏栈桥楼亭。栈桥对面是小青岛,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据说,“青岛”就是由此得名的。(引自学生习作《青岛游记》) 这段话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从一望无际的海面写到岸边的岩石,从栈桥写到对面的小青岛,所写的内容粗看起来并没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其实细细读来,就会发现“海浪”与“岩石”两句要描写得具体细致得多,写海浪时既写了海浪,又写了泡沫,写岩石时还写到了岩石上的青苔、紫菜、小蟹等,这就具体地写出了自己的游览所见。例6、下午,我们几个小朋友带着画笔和水彩,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画画。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饱含情谊的笔在洁白的画纸上“沙沙”作响。我一看,身边的同学有的画梅花,有的画樱花。我想了想,画了一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在天蓝色的底色上面,中日小朋友在热烈拥抱,他们身后有棵梅树,树上红花怒放。这棵梅树象征着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引自小语课本上的阅读短文) 这段话是描述我们画画的情景,在饱含情谊的画笔下,“有的画梅花”,那是中国的国花;“有的画樱花”,那是日本的国花;但作者都没有对画面的内容作具体的描述,却具体地描述了“我”所画的那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因为作者画面的内容,更能充分表现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从上面的六个例段的阅读分析中,我们更加清楚,在一篇文章中总少不了详写与略写,而具体到每一段,可能是详写,也可能是略写,还可能是既有详写又有略写,这都完全根据写作的需要而定。
我们读了例1,就会发现这段话就是既有详写也有略写,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活动情况采用略写的方法,如“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的同学的情况只是一笔带过。作者详写的是他们那最有趣的“修水库”。从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要学习详写与略写,就要在写作前把文章中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安排好,具体到一段话中可能既有总体的概括的叙述,又有具体的细致的描写。
下面我们首先来剖析一下详略不当的主要表现: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文章像流水账,看不出详略。尤其是在写参观记、游记一类的文章时,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什么都写了,什么都没仔细写,没有抓住最吸引人的典型事物写。
二是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在记叙一件事的时候,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情节一般化,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而次要的情节却写了不少。有时还表现为“头重脚轻”,开头或文章的前半部分写较细较好,后半部分或结尾却草草收场。例如有个同学的作文是要写“爸爸爱我”,仅仅写了爸爸关心我的身体和学习,几句话就写完了,却把爸爸怎么喜欢看足球比赛、怎么喜欢打麻将的两件事写得格外生动、细致,这样的详略安排就完全搞颠倒了,完全背离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三是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在写人的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得太少,写得粗,而次要人物却写得活灵活现,花了很多笔墨。比如作文明明要求是写我的妈妈,作者却把主要笔墨用来写我如何如何,把妈妈几乎放到一边去了,完全是喧宾夺主。 四是主要方面不详,次要方面不略。在状物写景的文章中,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内容详细写;而是在次要方面加了不少东西。这样就冲淡了主要方面。 我们已经分析了详略不当的现象,那么,详略不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写作文前不拟提纲,不先想好写什么、怎么写,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的同学看到作文规定了篇幅也就是字数的要求,写着写着,发现字数不够,到后来就一句一句地往上凑字数;有的则相反,写到后来,发现字数已经差不多了,就突然收笔,造成虎头蛇尾。
二是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同学写作文时,如果遇到写人的作文,就老是从人物的外貌写起,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回过头来修改,比如说什么“他的个子不高也不矮、长得不胖也不瘦、眉毛不浓也不淡,眼睛不大也不小……”像这种由废话堆砌的语言,也能叫作文吗?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怎么分清详略了。
三是没有理解材料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哪些材料能突出表达中心思想,哪些材料离中心远一些,哪些和中心无关,这些问题没有认真想过,或者虽想过但没弄明白就动笔写起来。那样写出来的文章怎么谈得上安排详略呢? 四是平时观察不细致,感受不深刻,知识面又窄。这是最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平时既不善于观察,又不爱读书借鉴,写作文时没有占有详细的内容,即使是搜肠刮肚也只能粗略地这儿写几笔,那儿写几笔,没有重点。
尽管他在写作前也知道哪里是重点,就是没有办法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这就是典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过去有一个秀才对自己的妻子所说的,自己写文章比妻子生小孩更难,因为自己的肚子里没货呀! 对于无法进行细致描写的同学,当然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一个是平时留心观察,养成勤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养成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平时把写作的材料准备充分点,形成自己的写作资源库,就像那些奶牛,只有喂得饱饱的,才可能挤出很多的乳汁来。另一个是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既可以间接地积累语言,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写法,时间长了,写起作文来就不至于“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了。
那么,面对详略不当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简单地说,要使我们的作文修改得详略得当,应该注意下面的方法: 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自己要写一篇作文,必须弄清这篇作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写一个什么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是写一件事来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是介绍一种东西,还是描写一处景色……这些问题在写作之前都应该心中有数。 其次,检查你选择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是什么关系,哪些是密切的,哪些不是密切的,哪些是无关的。密切的材料是文中要详写的内容,不密切的材料是略写的内容,无关的材料就不要写到文章中去。 再次,把和中心无关的那些材料毫不可惜地删掉;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通过回忆、想像,扩展成详细、具体、生动的段落;把为详写内容作铺垫、作陪衬、作衔接的材料运用略写的方法写,使文章浑然一体。
例1、这儿绿色草坪环绕着灰黄色的沙滩。闪闪发亮的汉水从滩边流淌过去。这儿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真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的到来,使得寂静的沙滩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打开炉子品尝自己的手艺;有的拿起羽毛球拍在沙滩上进行激烈的决战;有的卷起裤管,嘻嘻哈哈地奔进水里。最有趣的还算是“修水库”了。我们捧起河底软乎乎的淤泥,松松地垒起一道浅浅的“小土坝”,再洒进一些水,便修成了一个小水库。我们正要欢呼,可是江水却不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呼”的一声便推翻了我们的土坝,卷着我们的欢笑与惋惜,洋洋自得地跑开了。我们并不灰心,决定再建。这次我们把软乎乎的淤泥垒得实实的,然后再一点一点往上加。这样,建成了一座既坚固又高大的“水库大坝”。江水娃娃们又手拉着手连成一片冲了过来,这回它们怎么用劲也没有撞翻水库,只得灰溜溜地逃走了。我们又找来一根小竹竿,穿在“水库”两边,在上面堆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真像一座大桥。我们欢呼起来:“天堑变通途啦!”(引自学生习作《难忘的郊游》) 这里所选的是一个作文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何在一段话里安排详写与略写。这段话写的是一次难忘的郊游,为什么它会使作者难忘呢?当然是因为同学们在郊游中参加的多种活动呀。可是作者对“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等活动的情形都是一笔带过,因为那是别人参加的活动。作文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那最有趣的“修水库”,把自己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有了这样的详写,就能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
例2、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在一层白茫茫的厚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自小语课文《第一场雪》) 这是一段雪后美景的描写,前面“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怎么粉妆玉砌的景象是略写,后面树上的“银条儿”“ 雪球儿”“ 雪末儿”等是详写,你看,它们“毛茸茸、亮晶晶的”“ 蓬松松、沉甸甸的”“玉屑似的”,多么美啊!这既是对“粉妆玉砌”的具体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雪后美景的由衷喜爱。
例3、夏天到了,我结识了几个伙伴,我们常到鹅孵滩上玩。我们赤着双脚踩着滚烫的石头互相追逐。有时也钻到岸边浓密的林子里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有时捡扁石头子往水里扔,石子会贴着水面跳跃前进。我们特别爱在滩上挖“陷阱”。大家跪在石头上,撅着屁股,用手掏一个深深的有大腿粗的坑,坑里全是积水。再捡些干树枝架在上面,铺上树叶,然后捧了干沙和小石子小心地撒在上面。做完,得意地看看自己的杰作,就钻进林子爬上树潜伏起来,只等着人来“入坑”。(引自学生习作《童年趣事》) 这段童年趣事的描述也做到了有详有略。从前面的几处“有时”可见,那都是一些略写的内容,因为作者并没有对“踩石头、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扔石子”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后面的“挖陷阱”是详写,作者把如何挖坑,怎么架树枝、铺树叶,以及后面的做伪装和对杰作的得意都写得非常细致,正是这种孩提时期的恶作剧,充分表现了童趣。
例4、近处,池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湖正中,有一朵绽开的粉红色的石荷花。荷花上站立着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它右脚站立,左脚抬起,扑扇着翅膀昂着头,从嘴里沙沙地喷出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那一缕一缕珍珠般的水花,在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鹤的倒影随着水中微波的荡漾,仿佛在水里活动着。(引自课外读物《公园一角》) 从上面的三个例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叙事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写景也要分清详写与略写,例4的这段话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分别描写了仙鹤的站姿、扑翅、从嘴里喷出的水花,但是仙鹤的姿势明显属于略写的内容,后面从仙鹤嘴里喷出的水花才是详写的内容,为了把水花写细写活,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珍珠般的水花”、“ 如烟、如雾、如尘”。多么生动的描写啊,读着读着,那只仙鹤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例5、那一望无际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海鸥点点,帆船片片。海浪一个紧跟一个向岸边的礁石撞去,发出“哗哗”的响声,溅起雪白的泡沫,好像在向我招手微笑。岸边的岩石上长了许多青苔,岩石旁生长着一片片绿色的紫菜,岩石缝里爬满了一分钱币那么大小的小蟹。不远处,一座宏伟的栈(zhàn)桥长长地延伸到海中央,桥上游人不断,有的在眺望浩瀚的大海,有的在观赏栈桥楼亭。栈桥对面是小青岛,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据说,“青岛”就是由此得名的。(引自学生习作《青岛游记》) 这段话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从一望无际的海面写到岸边的岩石,从栈桥写到对面的小青岛,所写的内容粗看起来并没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其实细细读来,就会发现“海浪”与“岩石”两句要描写得具体细致得多,写海浪时既写了海浪,又写了泡沫,写岩石时还写到了岩石上的青苔、紫菜、小蟹等,这就具体地写出了自己的游览所见。例6、下午,我们几个小朋友带着画笔和水彩,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画画。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饱含情谊的笔在洁白的画纸上“沙沙”作响。我一看,身边的同学有的画梅花,有的画樱花。我想了想,画了一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在天蓝色的底色上面,中日小朋友在热烈拥抱,他们身后有棵梅树,树上红花怒放。这棵梅树象征着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引自小语课本上的阅读短文) 这段话是描述我们画画的情景,在饱含情谊的画笔下,“有的画梅花”,那是中国的国花;“有的画樱花”,那是日本的国花;但作者都没有对画面的内容作具体的描述,却具体地描述了“我”所画的那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因为作者画面的内容,更能充分表现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从上面的六个例段的阅读分析中,我们更加清楚,在一篇文章中总少不了详写与略写,而具体到每一段,可能是详写,也可能是略写,还可能是既有详写又有略写,这都完全根据写作的需要而定。
我们读了例1,就会发现这段话就是既有详写也有略写,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活动情况采用略写的方法,如“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的同学的情况只是一笔带过。作者详写的是他们那最有趣的“修水库”。从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要学习详写与略写,就要在写作前把文章中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安排好,具体到一段话中可能既有总体的概括的叙述,又有具体的细致的描写。
下面我们首先来剖析一下详略不当的主要表现: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文章像流水账,看不出详略。尤其是在写参观记、游记一类的文章时,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什么都写了,什么都没仔细写,没有抓住最吸引人的典型事物写。
二是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在记叙一件事的时候,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情节一般化,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而次要的情节却写了不少。有时还表现为“头重脚轻”,开头或文章的前半部分写较细较好,后半部分或结尾却草草收场。例如有个同学的作文是要写“爸爸爱我”,仅仅写了爸爸关心我的身体和学习,几句话就写完了,却把爸爸怎么喜欢看足球比赛、怎么喜欢打麻将的两件事写得格外生动、细致,这样的详略安排就完全搞颠倒了,完全背离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三是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在写人的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得太少,写得粗,而次要人物却写得活灵活现,花了很多笔墨。比如作文明明要求是写我的妈妈,作者却把主要笔墨用来写我如何如何,把妈妈几乎放到一边去了,完全是喧宾夺主。 四是主要方面不详,次要方面不略。在状物写景的文章中,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内容详细写;而是在次要方面加了不少东西。这样就冲淡了主要方面。 我们已经分析了详略不当的现象,那么,详略不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写作文前不拟提纲,不先想好写什么、怎么写,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的同学看到作文规定了篇幅也就是字数的要求,写着写着,发现字数不够,到后来就一句一句地往上凑字数;有的则相反,写到后来,发现字数已经差不多了,就突然收笔,造成虎头蛇尾。
二是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同学写作文时,如果遇到写人的作文,就老是从人物的外貌写起,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回过头来修改,比如说什么“他的个子不高也不矮、长得不胖也不瘦、眉毛不浓也不淡,眼睛不大也不小……”像这种由废话堆砌的语言,也能叫作文吗?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怎么分清详略了。
三是没有理解材料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哪些材料能突出表达中心思想,哪些材料离中心远一些,哪些和中心无关,这些问题没有认真想过,或者虽想过但没弄明白就动笔写起来。那样写出来的文章怎么谈得上安排详略呢? 四是平时观察不细致,感受不深刻,知识面又窄。这是最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平时既不善于观察,又不爱读书借鉴,写作文时没有占有详细的内容,即使是搜肠刮肚也只能粗略地这儿写几笔,那儿写几笔,没有重点。
尽管他在写作前也知道哪里是重点,就是没有办法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这就是典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过去有一个秀才对自己的妻子所说的,自己写文章比妻子生小孩更难,因为自己的肚子里没货呀! 对于无法进行细致描写的同学,当然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一个是平时留心观察,养成勤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养成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平时把写作的材料准备充分点,形成自己的写作资源库,就像那些奶牛,只有喂得饱饱的,才可能挤出很多的乳汁来。另一个是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既可以间接地积累语言,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写法,时间长了,写起作文来就不至于“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了。
那么,面对详略不当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简单地说,要使我们的作文修改得详略得当,应该注意下面的方法: 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自己要写一篇作文,必须弄清这篇作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写一个什么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是写一件事来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是介绍一种东西,还是描写一处景色……这些问题在写作之前都应该心中有数。 其次,检查你选择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是什么关系,哪些是密切的,哪些不是密切的,哪些是无关的。密切的材料是文中要详写的内容,不密切的材料是略写的内容,无关的材料就不要写到文章中去。 再次,把和中心无关的那些材料毫不可惜地删掉;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通过回忆、想像,扩展成详细、具体、生动的段落;把为详写内容作铺垫、作陪衬、作衔接的材料运用略写的方法写,使文章浑然一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