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有哪些规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如何练好接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直拍反手发展趋势直拍反手位历来是被认为是直拍选手的死穴。随着乒乓球速度,旋转的飞速发展,直拍反手由于受生理原因的制约,无法随意前倾拍形和发力难一直是直拍选手技术上的最大漏洞。
许多年来多少天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弥补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也有了相当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规推挡加入了加力推,减力推,推挤,扎下旋等等。然后是强行侧身,抢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后来就是“直拍横打”的“粉墨登场”,还有即将推出的直,横拍交替等。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赛的历练,实践证明,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既要全,又要精。
所谓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所谓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强。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击,中台能反手攻,远台能横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时还要能削一板。
我个人认为,今后直拍正胶选手可以采取“刘国梁-田崎俊雄-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挡结合反面拱,敲击;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样反手能攻两条线,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线到对方正手位,过去的球弧度大,拐弯,而且球势大力沉,着台后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对付对方过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届世乒赛男团中日之战,他就用这招差点把刘国梁打闷。中远台或扑正手回反手可用横拉或快撕,力争主动,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横拉要像马林一样能与横拍进行中远台相持。但是正胶的反手技术应以反手攻,敲击为主,辅以横拉,力争以速度压制对方。
直拍反胶选手可以采用“蒋澎龙-金泽洙-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质训练,以便能使出蒋澎龙般推土机式的“魔鬼推挡”,动作中适当加入弹击动作,以加强推挡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风骤雨式的推挡逼住对方,使他没有充足的拉手时间,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况下,要像金泽洙那样的反手攻突击,中远台要能用横拉进行相持,甚至强相持。尤其是反胶选手还要有一项技术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动防守时,只要能兜住,挺住,因为兜上的球带有上旋,上台后向前冲,不易发力打,一旦对方回球的质量不高,哈哈!由守转攻的机会就来了。总而言之,直拍反胶应以横拉上手为主,辅以反手攻,敲击,充分利用反胶的稳健,能制造旋转的特点,丰富反手技术。
现在横拍打直拍主要还时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无论调右压左还是调左压右都是看准了直拍反手发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胁性不大的弱点,所以直拍选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术全面,特点突出,那么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会最大程度的被补上,再继承和发扬直拍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特点,方能底气十足地和横拍选手叫板,傲立乒坛。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如何练好接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直拍反手发展趋势直拍反手位历来是被认为是直拍选手的死穴。随着乒乓球速度,旋转的飞速发展,直拍反手由于受生理原因的制约,无法随意前倾拍形和发力难一直是直拍选手技术上的最大漏洞。
许多年来多少天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弥补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也有了相当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规推挡加入了加力推,减力推,推挤,扎下旋等等。然后是强行侧身,抢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后来就是“直拍横打”的“粉墨登场”,还有即将推出的直,横拍交替等。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赛的历练,实践证明,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既要全,又要精。
所谓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所谓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强。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击,中台能反手攻,远台能横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时还要能削一板。
我个人认为,今后直拍正胶选手可以采取“刘国梁-田崎俊雄-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挡结合反面拱,敲击;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样反手能攻两条线,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线到对方正手位,过去的球弧度大,拐弯,而且球势大力沉,着台后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对付对方过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届世乒赛男团中日之战,他就用这招差点把刘国梁打闷。中远台或扑正手回反手可用横拉或快撕,力争主动,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横拉要像马林一样能与横拍进行中远台相持。但是正胶的反手技术应以反手攻,敲击为主,辅以横拉,力争以速度压制对方。
直拍反胶选手可以采用“蒋澎龙-金泽洙-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质训练,以便能使出蒋澎龙般推土机式的“魔鬼推挡”,动作中适当加入弹击动作,以加强推挡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风骤雨式的推挡逼住对方,使他没有充足的拉手时间,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况下,要像金泽洙那样的反手攻突击,中远台要能用横拉进行相持,甚至强相持。尤其是反胶选手还要有一项技术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动防守时,只要能兜住,挺住,因为兜上的球带有上旋,上台后向前冲,不易发力打,一旦对方回球的质量不高,哈哈!由守转攻的机会就来了。总而言之,直拍反胶应以横拉上手为主,辅以反手攻,敲击,充分利用反胶的稳健,能制造旋转的特点,丰富反手技术。
现在横拍打直拍主要还时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无论调右压左还是调左压右都是看准了直拍反手发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胁性不大的弱点,所以直拍选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术全面,特点突出,那么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会最大程度的被补上,再继承和发扬直拍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特点,方能底气十足地和横拍选手叫板,傲立乒坛。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
玛斯柯
2023-08-29 广告
2023-08-29 广告
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乒乓球照明的200字左右文章,供您参考:乒乓球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的运动,因此照明设备对于乒乓球场馆来说至关重要。玛斯柯照明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乒乓球照明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灯具,可以提供均匀...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玛斯柯提供
展开全部
乒乓球的比赛规则
1 球台
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1.2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 球网装置
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3 球
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40毫米。
3.2球重2.7克。
3.3球应用赛璐珞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4 球拍
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通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以及用来击球一面的任何覆盖物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
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均可允许使用。
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5 定义
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5.2“球处比赛状态”,从有意识发球前,球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中的最后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5.4“一分”:判分的回合。
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5.6“不执拍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5.8 "阻挡”:自对方最后一次击球触及本方台区后,如果在台面上方或正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在没有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越过端线之前,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
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5.12“副裁判员":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5.13“穿或戴”的物品:指运动员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戴的任何物品,但不包括比赛用球。
5.14“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除从球网和比赛台面之间通过以及从球网和网架之间通过的情况外,球均应视做已“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球台端线以及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6 合法发球
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6.6运动员发球时,应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时,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均判接发球方得一分。
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作出免予执行的决定,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7合法还击
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8比赛次序
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9重发球
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9.1.2如果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没有企图击球。
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0 一分
10.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0.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0.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本方台区而越过本方端线;
10.1.5对方阻挡;
10.1.6对方连击;
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1.4.4和1.4.5条款的拍面击球;
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出现1.15.2条款情况。
11 一局比赛
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2 一场比赛
12.1一场比赛由单数局组成。
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除非是经许可的间歇。
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位后,另一方运动员必须有另一个选择。
13.3在获得每两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5 轮换发球法
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0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5.3轮换发球法一经实行,或一局比赛进行了10分钟,该场比赛的剩余的各局必须实行轮换发球法。
1 球台
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1.2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 球网装置
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3 球
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40毫米。
3.2球重2.7克。
3.3球应用赛璐珞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4 球拍
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通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以及用来击球一面的任何覆盖物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
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均可允许使用。
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5 定义
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5.2“球处比赛状态”,从有意识发球前,球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中的最后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5.4“一分”:判分的回合。
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5.6“不执拍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5.8 "阻挡”:自对方最后一次击球触及本方台区后,如果在台面上方或正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在没有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越过端线之前,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
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5.12“副裁判员":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5.13“穿或戴”的物品:指运动员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戴的任何物品,但不包括比赛用球。
5.14“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除从球网和比赛台面之间通过以及从球网和网架之间通过的情况外,球均应视做已“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球台端线以及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6 合法发球
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6.6运动员发球时,应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时,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均判接发球方得一分。
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作出免予执行的决定,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7合法还击
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8比赛次序
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9重发球
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9.1.2如果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没有企图击球。
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0 一分
10.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0.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0.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本方台区而越过本方端线;
10.1.5对方阻挡;
10.1.6对方连击;
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1.4.4和1.4.5条款的拍面击球;
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出现1.15.2条款情况。
11 一局比赛
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2 一场比赛
12.1一场比赛由单数局组成。
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除非是经许可的间歇。
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位后,另一方运动员必须有另一个选择。
13.3在获得每两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5 轮换发球法
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0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5.3轮换发球法一经实行,或一局比赛进行了10分钟,该场比赛的剩余的各局必须实行轮换发球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