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有没有娶汉族的女子为妃?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前有一个关于孝庄秘史的帖子还说清朝不允许满汉通婚,实际上是不全面的,在世祖顺治朝的顺治五年,清朝皇帝发过一道鼓励满汉通婚的谕旨,记载于清朝官方史书《清世祖实录》: “胗欲满汉官民共相辑睦,令其互结婚姻,前已有旨。嗣后满洲官员之女,欲与汉人为婚者,先须呈明尔部,查其应具奏者即与具奏,应自理者即行自理。其无职人等之女,部册有名者,令各牛录章京报部方嫁;无名者,听各牛录章京自行遣嫁。至汉官之女,欲与满洲为婚者,亦行报部;无职者听其自便,不必报部,其满洲关民,娶汉人之女,实系为妻折方准其娶。” 可见,这是清朝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欲仿效满蒙联姻,密切满汉两族关系,即而巩固清政权,扩大清朝的统治基础。因为皇帝要求下面如此,自己必须作出榜样,果然清朝皇帝这么作了,选了一些汉族的嫔妃,但是世祖有32个后妃,有的因为记载不全无法确定其族属,我这里为了谨慎起见,只介绍一位嫔妃-------石氏,石氏,根据《清史稿》记载“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申女。世祖尝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居永寿宫。”可知其为汉族无疑。 石氏的祖父叫石惟岳,明朝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某省副使,在任期间。某王府一名中官毒杀其王,反诬告是王妃干的,而当时的巡抚和巡按都受贿枉法,上下串通,只有石惟岳力排众议,使王妃之冤得到洗雪,可能是因为当时太流传因果报应罢,好多人认为石氏入宫是这件事情的积德报应。 作为嫁到清皇室的首位汉族嫔妃,顺治帝对她还是很礼遇的,根据《清皇室四谱》记载“初,世祖稽古制,选汉女以备六宫,妃(石氏)与焉。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根据最后一句话的记载,在清初满洲文化独步的清朝宫廷,能穿着汉族服装是着实不容易的。 此外世祖对她的家人也很照顾,石氏家乡的地方志《永平府志》(清朝时编写的)记载“石申(石氏之父)妻赵淑人乘肩舆入西华门,至右门下舆入宫,行家人礼,赐重筵,赐纻,赏赉有加” 《清列朝后妃传稿》的作者认为“志乘之言,不无缘饰”但是毕竟是当朝人写当朝事,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的。 此外,世祖御撰的《董妃行状》也透漏出石氏的零星的记载“今年即顺治十七年春,永寿宫(石氏)有疾,后(董鄂妃)亦躬亲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以殷殷慰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侍今后者。后所制衣物,今犹在也。”有的学者说董鄂妃以皇贵妃之尊,对待石氏如同皇后,说明石氏在宫内地位较高,本人以为不然,与其说明她的地位高不如说明董鄂妃平易近人,贯彻世祖的满汉团结方针,毕竟文章的主角是她。 石氏的丧礼很隆重,世祖逝世后,到了康熙六年,石氏薨,当时的康熙帝下令辍朝三日,并命令大内及宗室人等素服三日,不祭神。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 侯伯 都统 尚书 骑都尉等。公主 福晋以下 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照例齐集。丧礼按照太祖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之例,办得相当隆重,六年十二月追风“皇考恪妃”棺暂时停放于蓟州黄花山的悼妃圆寝,康熙五十七年四月七日,葬于孝东陵,其宝顶位于明楼前东侧西排北数第二位。 不过这个葬礼是有政治目的的,我们同当时的政治概况联系一下,我们知道,顺治逝世后,清朝内部对其措施进行了一些否定,尤其是团结满汉的方针,有了严重的倒退。在石氏逝世后的康熙七年,康熙帝给其父顺治帝的神道碑中,评价大大提高,这也是否定当时四辅臣的一个信号。我们不能把事件孤立看待,要与当时时世结合,通过对一个汉族嫔妃丧礼大操大办,目的是重新换回对先帝满汉团结方针的肯定。
展开全部
乾隆皇帝,顺治取董鄂妃身上流一半是汉人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然 顺治娶的董鄂妃就是汉族女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乾隆皇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