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怎么办

 我来答
hgh0099
2016-10-13 · TA获得超过51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0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173万
展开全部
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如果我们没有给予正确的疏导,那么势必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厌学是什么?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现就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如何看待并克服小学生厌学心理,我认为首先是要从研究分析引发厌学心理的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判定疏导的措施和方法。
小学生厌学心理主要大因素: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一、学习相关因素:
1.特殊阶段。
孩子刚上小学,做父母的有一种兴奋感,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辅导。就这样,他们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了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并不难。而到了一年下学期开始级,这时候的教材,以苏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为例,增添了许多数与代数、空间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加强,有些知识学生以前根本没接触到过,很多家长开始辅导不了,新鲜劲也过去了。可是,学生却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逐渐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有鉴于此,教师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于是,加大作业量,不让该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
2.作业量因素.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我认为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成人短,长时间从事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
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反正做完了作业还要再加做,没有个完,也没个“奔头”,何不如坐在那里泡时间等睡觉。
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实际上,广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探究的。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
阅读小提示: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但是,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国内有人做过实验,每天课外作业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是值得参考的一个数据。
3.作业难度因素.
据调查,目前学校中学生因作业太容易而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多见,较多的人是因为作业太难而放弃完成作业。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
(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的批评,担心家长骂自己笨,担心以后无法应付考试。
(2)依赖别人。包括依赖家长帮助,同学帮助,抄袭别人作业等。
(3)放弃不管。
因此,作业难度太大,只会对班级中的一小部分人(即能力高的学生)有积极影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智能所限,焦虑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做作业或被动完成作业。
4.作业评价因素.
由于作业太多,教师的负担也很重,无法全部批改作业。从心理学角度看,批改作业属于学习的反馈。反馈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对小学生来说,他不仅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通过心目中的权威——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而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认可。没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会受损不少。
此外,学生做错题目时,教师往往要求订正。根据对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的调查,大多反映最讨厌订正作业,不完成的也大多是订正作业。这里有两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其一,要订正的作业本身缺乏新异性,做过的作业再做,当然没劲;其 二,一道题做错了,是一种失败,再做时有一种挫折感。因此不恰当的订正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阅读小提示:心理学家莫洛佐夫以实验告诉我们,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变更作业的内容比变更形式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订正作业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做相同类型的另外一道题,或者更换一种作业方式。
小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是这些因素互为变量,互为因果,交合作用的结果。比如,由于学生的意志品质差,害怕困难,就对作业的难度因素特别敏感;坚持性、自制力差,就觉得作业过多;作业量多,教师就无法仔细评改;学生不自觉学习,教师、家长就加强督促,不让他们有其他活动,等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使他们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二、个体的主观因素影响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观原因。学习是一种艰苦而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否则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它要求学生具备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等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没有信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业越落越远。
2、个人意志品质因素.
学生意志品质差也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闲难,更没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便打退堂鼓,不敢与困难斗争,因而放弃学习。此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3、个人学习障碍
  A、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越是成绩差的学习生,越是 缺乏学习动机,越是不想学习。于是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产生了厌学情绪。
  B、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C、慵懒症与心理惰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学生胡×,小学一年级学生,独子。父母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胡×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对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他每天上学都由奶奶背着书包送他到教室。该学生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不会。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小学四年级学生徐某,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父母要求女儿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7分,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仍不满意,稍不用功,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在父母的过激管教下,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
  阅读小提示:从徐某的学习问题中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阅读小提示: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应正确地认识孩子,从实际出发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多关心爱护孩子,少横加指责,努力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
  2、家长要,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
  3、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四、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位厌学的学生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女孩,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就这样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阅读小提示: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好”、“对”、“不要着急”、“有进步”、“你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特别是学用生能消除厌学、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校要掌握厌学学生的心理动态,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厌学的危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五、游艺场所的吸引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涌现出来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游戏厅、娱乐城、台球室等游艺场所,对小学生中部分意志薄弱者有一定吸引力,这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电子游戏机的对战中,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回家,作业不完成。忘掉了学习,忘掉了老师的教诲,忘掉了家长的嘱托,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下面我们来研究克服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方式,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对策(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才能接近他们,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情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对策(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对策(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对策(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
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对策(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显著影响。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阅读小提示:要解决小学生厌学心理必须找出你孩子的具体原因,有了正确的原因,教育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教育应以人为本,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真诚,理解,尊重,贯穿我们教育的始终。
丶丶丶左岸94
推荐于2017-04-12 · TA获得超过1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的小学生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生物遗传因素外,还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个体的主观因素影响 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家长及学校的要求,小学生经历着父母、教师要学习,到我要学习的变化,是由被动到主动、由好奇到探究的过程。学生厌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需要的满足感受挫或丧失,往往表现为如下原因:1、父母对孩子学习目的的不良认知,2、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3、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无成就感。如果学生学习的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中成就感获得的机会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厌学的心理就会形成并加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久而久之,对学习便失去了兴趣。 小学生的情绪心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人格特征、自我意识等心理活动,都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消极的心态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挫折,使其情绪长期处于痛苦和不安之中,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国,目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宽松的环境,并没有使他们的内心完美起来,因为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风雨和磨难,心理发育呈现一种不良的态势,其心理发展明显落后于生理发育。 (2)家庭影响 家长的生活经历与言传身教对一个小学生的影响是自始自终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反应,很多时候,无形中就默认了孩子,家长过于严厉、要求过高或过于放松、要求过低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家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第一,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的影响。研究表明:宁静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后者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焦虑、忧心忡忡,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到惩罚,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等问题。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社会信仰和价值观念等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而传递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结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在大家庭中,如果隔代的溺爱和长辈对于教育孩子问题的看法不一,会致使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形成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在核心家庭中,虽没有隔代的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所以他们对孩子有时放纵,有时管教太严,宽严失当,致使孩子不知所从,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破裂家庭是指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判刑监禁或父母离婚的家庭。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三,亲子关系。孩子有时往往不能和父母很好地沟通,造成两代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最终产生代沟。孩子希望倾诉内心的秘密,希望心灵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正常的发泄,就很可能出现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严重的会损伤其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导致人格变态等心理问题。 第四,家长对孩子评价标准的影响。现在很多家庭,把“考高分、上大学、读博士”作为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分数不仅成为家长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而且成为评价孩子的价值标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及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强迫他们学钢琴、学绘画等等,这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3)学校教育的影响 要求过高,往往使学生压力较大,学生的成就感不高;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使学生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难以适应,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好,不擅于激励学生,经常指责、批评、当众使学生出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造成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一,在学校,成绩成了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常常受到教师的冷遇、同学的轻视,致使这些学生对自己逐渐失去了信心,对环境产生了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心理发展的障碍。第二,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交往、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要。如果一个学生能经常得到教师、同学的悦纳、肯定和尊重,就会使他们感到集体环境的温暖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其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或敌对情绪,影响其心理正常的发展。 (4)社会因素的影响 简单来说,现在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受到了现在社会价值观的很大影响。深圳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比较特别,讲究经济效率,知识的多少与其的经济价值画不上等号,似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社会影响。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失业、个人前途等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等,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内心积聚的矛盾心理就会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第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多媒体的家庭化推动了教育观念的变化,网络世界使教育与学习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很难清楚地加以界定,国际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模式,机器代替了人,严重侵犯了人的主体地位。目前小学生过分的依赖网络信息,形成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自我价值的错误认识,时间一长又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很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和逃避现实的心理,这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此外,由于小学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不能驾驭信息,网络黄毒和网络游戏也对他们身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总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克服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方式,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才能接近他们,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情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显著影响。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教育应以人为本,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真诚,理解,尊重,贯穿我们教育的始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石化
2019-06-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69
展开全部
孩子厌学,主要是以为学校没有东西足够的吸引他,家长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奖励劝诱,实在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许赴凯z
高能答主

2021-12-26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77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1.1万
展开全部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非常重要。家庭应尽量避免出现争吵大声吼叫等情况,家长以身作则是孩子最大的动力来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挺拔且通窍灬哈士奇5948
高粉答主

2021-03-1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