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克服依赖性

 我来答
小胡子宝爸
2020-11-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30
展开全部

宝宝对父母太过依赖,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宝宝的独立意识。

青春l9wS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3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3万
展开全部
目前成长起来的一代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过多的包办与娇惯,很多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依赖性极强。如:他们每天写完家庭作业,需要父母逐题、逐字的检查;一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难题,就要叫爸爸妈妈帮助;他们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具,需要父母逐样的准备;他们卧室的床铺,需要父母整理;他们的手绢、领巾、袜子,需要父母帮助洗净……。总之,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离开了家长似乎一事无成。 依赖性的表现: 依赖性是指凡事都要依靠别人,缺乏自立和处理的一种心理倾向。有依赖性的人,往往有以下表现:(1)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2)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作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3)依赖性强的同学往往喜欢与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他们显得很顺从,希望独立性强的同学能给他们出主意。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产生依赖性的原因:1、孩子处于过分爱护的包围之中,往往容易产生依赖心理。2、一些孩子利用依赖性作为一种表现自己价值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妈妈帮我一下,我看不懂这本书。”他们的请求远远高于他们实际需要的帮助。3、当父母屈服于孩子的哀求,或担心孩子玩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学习,于是满足孩子要求陪着他做作业时,你可能会铸成大错,导致孩子依赖性的产生。4、孩子的依赖性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管理不严的结果。 依赖性的危害: 依赖性这一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发展下去危害很大,可能产生以下两种不良后果:一种依赖性较强的人性格柔弱,属于缺乏自主型。遇事不能独立思考,没有主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要别人为他拿主意。另一种依赖性较强的人属于缺乏自信型。生活中总是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对周围的事物颇为敏感,甚至可能由于某些微不足道的羞辱而成为自卑的人。 现代的孩子,很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这主要是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溺爱所致。这种严重影响孩子们成长与发展的依赖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不仅可以导致一个人的心理畸形,而且还可能削弱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抗磨难能力。我们知道很多具有顽强毅力的人在身处逆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脱离险厄绝境的故事。 美籍挪威探险家司蒂芬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为了揭开北极的奥秘,决心到北极去探险。当他向北极行进的第四十天就把随身所带的食物吃光了。在那异常寒冷,没有人烟的北极区域,他没有谁可以依赖,只能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才能得以生存。没有食物,他就靠猎取海豹和北极熊充饥,没有燃料,就弄些熊毛当燃料将肉烤熟吃。有时弄不到可燃物,他就得饿肚子,或者只好吃生肉。司蒂芬森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他的智慧和毅力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并且前后在北极圈内考察了十一年之久,其中有六年的时间是靠猎取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社会心理学家查明了这样的规律性,一个把自己看得毫无用处、认为自已什么都不能做的人,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低下的,没有别人的指导与帮助,什么事都难做好。相反,一个对自已评价很高的人,却乐于努力工作,愿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可能性,并且认为在困难面前屈服对自己是不体面的。自信心强的孩子,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既然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而自信心差的孩子更多的所追求的行为目标是:“我从来就不能做这种事。”因此,自信心差的孩子,依赖性也就强。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成人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爸爸、妈妈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无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大多依赖性强的同学都不太自信,遇到问题时不敢自己想办法解决,只好请求家长或老师、同学帮忙。所以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就非常重要! 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立自主意识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独立性越强,发展得越快越好。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歌》:“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上不算是好汉”现在读起来仍很亲切,感到切中时弊。孩子要有作为,必须从小克服依赖性,不依赖父母、亲友,不依附权势。 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独立性自主性实在太差了,上海宝山区对500个小学生进行调查。低年级学生27%不会洗脸,37%不会穿衣服,30%不会扫地,97%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学生57%不涮碗,60%不整理房间;高年级学生63%不会烧饭,57%不会钉纽扣。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却十分重视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日本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德国也是如此,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我的一位朋友在德国考察时,曾访问过某教授家庭,他儿子正值中学毕业,他便很自然地问教授:“你打算让孩子报考什么学校?”令人惊讶的是,教授说:“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你怎么来问我呢?”他们连决定孩子前途的大事,都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至于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必细说。在德国很少能见到父母强制孩子进食,孩子是否吃饱,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也不会看到父母在整理孩子的床铺,打扫他们的房间…… 成人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成人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无独立做事的经验,一旦遇事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好学精神的第一步!1、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成人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成人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开始,他们会出一些问题,但经过几次锻炼,他们会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一位奶奶训练她的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女自己收拾书包上学。有一天,她忙得忘带水瓶了,结果渴了一天,“借”了点同学的水喝。第二天,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灌水瓶,装进书包里,以后就不忘了。教育理论上称它为“自然后果教育法”,非常有效。2、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成人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如到商店给孩子选购衣服,价钱由父母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花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使用了以下几个小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颇有成效,供各位家长参考:1、清楚地对孩子说明你期望的行为方式。什么是你想要他学会去做的事,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2、态度坚决。必须让孩子去承担因自己行为而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而不是一味帮他去避免任何困难和挫折。3、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情况,创造地使用下面举出的自强自立的办法:A按时起床/按时叫他人起床。B为孩子提供一个放置上学用品的专用箱。C安排家庭作业时间D分解。孩子一点一点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孩子持续独立的学习。E为孩子制作一张“自力更生”表。内容可以是:a独立完成家庭作业。b不需别人提醒他学习单词。c给班上的新朋友打电话。d按时叫醒自己起床 三、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学前的“清晨大战”几乎家家发生,为了赶时间父母催得浑身冒火,“快起床、快穿衣服、快吃饭”,孩子被逼的心慌意乱、情绪低落,这还不算,他们还丧失了所有的主动性。反过来教孩子自己使用闹钟主动起床(当然也学会了辨别长短针,学会了认时间),在前一天自己拨好闹钟,孩子就拥有了精神和行为上的主动性。睡眠不足,他会体会到早上爬不起来的难过滋味,起得太晚赶不上时间,他会体会到迟到的尴尬,自然而然就会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成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是这孩子开始拥有了可贵的主动性。21世纪的全球社会将会比现代西方世界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融合:那时,将有更高难度的竞争,也将有更加彼此和平共处的高度协作;那时,全球将是一个敞开的大市场,现代化的通讯与信息网络加超音速的空中客车,将会使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不大的“地球村”的村民;那时移居月球、到火星上去旅游都将成为现实。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人口大国将肩负起更加繁重的任务,也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上要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们一些挑战自我、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从中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帮助学生创建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 四、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 怎么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和克服他们的毛病和缺点?意见、建议和办法可能提出无数条,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是各位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谈中为他们做出好榜样。这是大家的共识。成年人都是从未成年人过来的,都知道未成年人十分注意仿效他们所喜欢、所尊敬的大人,譬如对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跟着学,跟着说,跟着做。有时,老师在课堂上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可能记住多少年。成年人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未成年人产生正面影响,反之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你要孩子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那你就该克服自身的依赖毛病。我们做父母的、师长的和长辈的,不一定在德性方面都那么完美。考虑到我们的言行对孩子们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自己存在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面的毛病要“补课”,实行“自我教育”,坚决改正。 可见,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独立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有助于克服依赖思想。我们相信,有各位家长对学校教育重视和密切配合,我们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o183asdf

2020-11-06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43%
帮助的人:651万
展开全部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一些坏习惯则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优越,从而使更多的孩子形成了娇惯的性格,事事都特别依赖于父母,缺乏应有的独立意识。孩子长期形成这种依赖性,对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变得胆小,学习也会慢慢的落后,所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父母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呢?

如何克服孩子的依赖性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首先家长要做到放手,不要将孩子所有的事物都全部包揽,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加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多让孩子尝试几次,从而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2.适当的鼓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的进步,有些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其实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父母多鼓励孩子,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告诉孩子依赖心理的危害

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告知孩子过分依赖心理所产生的危害,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习惯,告诉孩子面临问题时要学会独立的思考,拥有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赞同。

4.父母做好正确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同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做事情不要依赖于别人,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5.增加孩子的课外活动

家长可以适当的增加孩子的课外活动,多鼓励孩子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耍,尤其是一些积极向上且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多让孩子向别人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能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同时还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一举两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父母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树立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同时还要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给父母惊人的表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喻晓枫013
2020-11-06 · TA获得超过222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9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2万
展开全部
方法一 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

依赖心理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每个孩子都希望身边有个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孩子就会生活或学习得更轻松一些。这也是一种懒惰的心理。孩子的依赖心理越是强烈,他的独立能力就越弱,从而表现出学习的自主能力差,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很差。因此,家长必须加强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孩子多一些独立,尽量打消其依赖感,孩子会更优秀。

方法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任何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处处干预孩子。现在家庭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把屋子摆得乱七八糟的,然后父母边责备孩子边帮他收拾。家长这么做是不对的,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如果每次他乱摆后都有人帮助他收拾的话,会助长他继续乱摆的心理。但是如果每次家长都让他自己去收拾的话,会抑制他的乱摆行为,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

方法三 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要知道,想要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其实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的。孩子意识不到依赖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家长告知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不管他想要走哪样的路,都必须自己去走,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