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京语文一模答案大神们帮帮忙

 我来答
饭韵003
2014-10-08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65.8万
展开全部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yān / yīn ,yìng ,shé/zhé ; B.lǜ/shuài ,pí/bì ,mò ; C.xíng ,zhàn/chàn ,qiáng/qiǎng;D.jià/jiǎ ,ào/niù ,wù/è) 2.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成分残缺。“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3.①形成激突波;②激突波传动;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4.示例1:“嫦娥”奔月,远古神话变现实;“神舟”升空,千年梦想终成真;“天宫”载人,空中楼阁可期待。 示例2: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如初升朝阳蒸蒸日上,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1)紧扣材料、内容恰当,2分;(2)运用排比手法,2分;(3)语句通顺,1分。 超过字数,扣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C(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7.C(“一同来抵抗高祖”表述错误,应为“两人共同响应”) 8.(1)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图谋。(“次”“去就”“异图”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去就”也可以译为“去向”“行动”等) (2)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及辅政”“大用”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3)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未下”“如”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信誓旦旦 (2)不悱不发 (3)所以动心忍性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6)挟飞仙以遨游(7)衣冠简朴古风存 (8)壁立千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作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接着分析推测,又等得不耐烦;最后心里终于踏实。 【评分建议】4分。总说1分,分说1点1分。 12.抗战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许多耻辱终于勾销了(长年在肩的重担终于放下了)。 【评分建议】5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13.卖瓜人招呼士兵吃瓜的举动,表现了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给作者带来了轻松、爽朗、愉快的心情;预示并象征着一段新的历史即将开始。 【评分建议】5分。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 14.⑴使立意深刻:不仅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也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⑵以小见大:选取抗战始末的两个片段,从侧面反映了重大主题(内容)。 ⑶使结构紧密:“喘了一口气”前后呼应,把文章连成一个整体。 ⑷便于抒发情感:巧妙地流露了作者深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抗战的感受。 【评分建议】6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论述口述历史的价值和作用;(2分) 其次,指出口述历史也会有误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误)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分) 最后,呼吁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2分)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6.可以丰富历史记忆的细节;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可以记录和保存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7.应慎重对待口述历史,避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口述信息失真;应给予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年人群体足够的尊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采访。

采纳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