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读书到几岁
扩展资料:
清朝的“学霸”皇子:
1、胤祉,康熙皇帝第三子。
胤祉组织学者编写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套书。这两套书,前者分为上中下三册,分别讲述天文历法、音乐(书中提及了西方音乐五线谱的原理和用法)和数学三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数学分册,几乎可以称为当时最为权威的数学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则完全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了。
2、胤禟,康熙皇帝第九子,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著名外语天才。
因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险些要了小命,最终被西洋人治好。从此他对欧洲人非常有好感,对于西方文化充满好奇。
除了在上书房接触的蒙语和汉语两门“外语”之外,还自学了俄文。甚至还能够利用和俄文字母非常接近的拉丁文字母来标注自己的母语满文,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专门用于躲避政敌,给自己的家人和亲信写信的文体。
除了在文字上做文章,胤禟的另一大爱好是喜欢发明创造,如十四阿哥胤祯西征的时候他就亲自绘制过一张战车的结构图送往前线,足见其学问之渊博。
乾隆皇帝亲自主持设计的清漪园(即今颐和园)现在已经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一生作诗无数,虽然精品不多,但总数量却比全唐诗加起来还多。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了迎接前来给自己祝寿的六世班禅,乾隆皇帝开始学藏语,不长时间,就达到了用藏语和班禅大师谈论法理的水平。另外,乾隆皇帝还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
4、永瑆,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乾隆四家”。
其书法作品兼学赵孟頫与欧阳询,但是又不拘泥于二者,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的创新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学霸皇子养成记:早晨四点上学 一年歇六天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书房
对于满清皇室子弟来说,十五岁就要分封爵位,紧接着皇子要搬出皇宫,自个儿在外面开牙建府。所以理论上说,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用上述放了。但大多数情况是,分封后的皇子,甚至是结婚后,因为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差事,所以还得继续去上书房念书。
于是就有了“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的记载。不过话说回来,像这样已经成家的皇子,再上书房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像从前那样严格的约束,有的甚至就是去点个卯、应个景而已。
当然,学不用那么认真的上,并不代表功课可以不做。因为皇帝会时常考察皇子的学问,所以在学习的方面,绝大多数皇子还是不敢太怠慢的。
另外记得有个例子,说是当年恭亲王奕?的最了咸丰皇帝,于是咸丰就找了个因子,罢了奕?的官,罚他回“上书房读书”,而那个时候的奕?已经二十四岁了。
所以说,这个上书房的是随时的,并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即便是长大成人的皇子,该上书房还得去。就是不去,还有个“令在家读书”的说法呢,这都不是皇子自己能够控制的了的,而是全凭着皇帝的安排。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