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2)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这一点正说明,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造型艺术,都以可视的形象因素所构成,形象因素的最小单元是"点","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点与线的有机组合,构成书法,"线"移动的轨迹又形成"面",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构成绘画,"面"移动的轨迹,形成体积,于是又构成雕塑、工艺美术品以及建筑等。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这一点正说明,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造型艺术,都以可视的形象因素所构成,形象因素的最小单元是"点","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点与线的有机组合,构成书法,"线"移动的轨迹又形成"面",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构成绘画,"面"移动的轨迹,形成体积,于是又构成雕塑、工艺美术品以及建筑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现已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 外游人所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 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 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 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竞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 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 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 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 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 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 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 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 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 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 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 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 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 邀欢的情趣。 曲水流觞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 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 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 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到处都 可通船。这里有一种用双脚踩桨的乌蓬船,很有特色。 绍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夏朝大禹的禹陵、与南宋诗人陆游有关的沈园、明代 徐文长的青藤书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都值得一游。
兰亭盛会编辑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3位置记载编辑
兰亭地址,确切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仅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究竟在会稽山山脉何处?并不确指。郦道元(?- 527 年)《水经注·浙江水注》说:“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勋封兰亭候,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这里讲的湖当指鉴湖,兰溪,即指兰亭溪。当时鉴湖的范围很大,曾流域兰渚山。从这则记载可知:兰亭在晋宋章已数次迁移。文献中有关兰亭的记载有:
《寰宇记》卷九十六,越州条目中引顾野王《舆地志》曰:“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可见兰亭在湖中。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理下·陂泽门》卷三曰:“山阴县西南有三十里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羲之旧迹。”可见宋时,兰亭也在湖中。
《嘉泰会稽志》卷九曰:“兰渚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王右军《从修禊》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从《嘉泰会稽志》记载来看,兰亭在兰渚山一带,当时鉴湖在兰渚山一带的流域湮废,兰亭已不在湖中。
吕祖谦《东莱吕太师文集》中有《入越记》一篇,曰:“十里含晕桥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径至寺,晋王羲之之兰亭。”吕祖谦是以天章寺为兰亭故址的。另据《嘉庆山阴县志》卷七记载:“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开天章寺前”,又记载:“康熙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许宏勋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诗》,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复御书‘兰亭'两大字悬之。其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门“建,虽几经兴废,但基本保持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由郡守沈启主持,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期间几经兴废。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骏业主持重修。到了清嘉庆三年( 1718 年),知县伍士备,偕绅士吴寿昌、茹棻等筹资重修兰亭、曲水流觞处、右军祠等。并查明旧兰亭址在东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垦为农田,于是将垦为农田的旧址重新纳入兰亭。
1914 年,在右军祠内建墨华亭; 1916 年,兰亭增建了文昌阁、驿马亭等建筑。
4布局编辑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2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流觞亭北方有可视为兰亭中心之幽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3丈、宽1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亭后有稍微高起的山冈,借景十分优美。 园内东北有安置王羲之像之祠堂“右军祠”,内有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其南有以回廊围绕的方形“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在古兰亭的茂林修竹中,建有“兰亭书法博物馆”。该馆占地十余亩,其建筑风格和色彩,能与兰亭古建筑容为一体。馆内除收藏和展出古今书法精品外,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
5文化起源编辑
小兰亭西侧“乐池”为最新建,池面十亩许。临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饭庄、茶室供游人休憩。小兰亭东侧为“流觞亭”,这里是兰亭的中心。亭前曲水叠石,绿柳成荫,是今人流觞咏饮、举行仿古活动的场所。出流觞亭北行有御碑亭。御碑正面为康熙手书的《兰亭集序》全文,阴面是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诗。系东南地区罕见巨碑。从御碑亭再北行,出园林北门,为兰亭江,浅溪清流,绕兰渚山陂潺潺而过。水底游鱼卵石,清晰可数,溪滩甚宽,为举行群众性水上修禊活动的场所。和兰亭隔水相望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也为新建,位于山陂之上,四周树木葱茏,环境幽雅。
你所说的兰亭的兰单指没有特定意义,只有和亭字联合成兰亭才能够有不朽的传奇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 外游人所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 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 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 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竞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 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 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 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 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 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 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 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 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 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 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 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 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 邀欢的情趣。 曲水流觞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 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 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 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到处都 可通船。这里有一种用双脚踩桨的乌蓬船,很有特色。 绍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夏朝大禹的禹陵、与南宋诗人陆游有关的沈园、明代 徐文长的青藤书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都值得一游。
兰亭盛会编辑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3位置记载编辑
兰亭地址,确切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仅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究竟在会稽山山脉何处?并不确指。郦道元(?- 527 年)《水经注·浙江水注》说:“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勋封兰亭候,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这里讲的湖当指鉴湖,兰溪,即指兰亭溪。当时鉴湖的范围很大,曾流域兰渚山。从这则记载可知:兰亭在晋宋章已数次迁移。文献中有关兰亭的记载有:
《寰宇记》卷九十六,越州条目中引顾野王《舆地志》曰:“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可见兰亭在湖中。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理下·陂泽门》卷三曰:“山阴县西南有三十里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羲之旧迹。”可见宋时,兰亭也在湖中。
《嘉泰会稽志》卷九曰:“兰渚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王右军《从修禊》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从《嘉泰会稽志》记载来看,兰亭在兰渚山一带,当时鉴湖在兰渚山一带的流域湮废,兰亭已不在湖中。
吕祖谦《东莱吕太师文集》中有《入越记》一篇,曰:“十里含晕桥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径至寺,晋王羲之之兰亭。”吕祖谦是以天章寺为兰亭故址的。另据《嘉庆山阴县志》卷七记载:“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开天章寺前”,又记载:“康熙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许宏勋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诗》,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复御书‘兰亭'两大字悬之。其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门“建,虽几经兴废,但基本保持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由郡守沈启主持,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期间几经兴废。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骏业主持重修。到了清嘉庆三年( 1718 年),知县伍士备,偕绅士吴寿昌、茹棻等筹资重修兰亭、曲水流觞处、右军祠等。并查明旧兰亭址在东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垦为农田,于是将垦为农田的旧址重新纳入兰亭。
1914 年,在右军祠内建墨华亭; 1916 年,兰亭增建了文昌阁、驿马亭等建筑。
4布局编辑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2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流觞亭北方有可视为兰亭中心之幽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3丈、宽1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亭后有稍微高起的山冈,借景十分优美。 园内东北有安置王羲之像之祠堂“右军祠”,内有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其南有以回廊围绕的方形“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在古兰亭的茂林修竹中,建有“兰亭书法博物馆”。该馆占地十余亩,其建筑风格和色彩,能与兰亭古建筑容为一体。馆内除收藏和展出古今书法精品外,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
5文化起源编辑
小兰亭西侧“乐池”为最新建,池面十亩许。临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饭庄、茶室供游人休憩。小兰亭东侧为“流觞亭”,这里是兰亭的中心。亭前曲水叠石,绿柳成荫,是今人流觞咏饮、举行仿古活动的场所。出流觞亭北行有御碑亭。御碑正面为康熙手书的《兰亭集序》全文,阴面是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诗。系东南地区罕见巨碑。从御碑亭再北行,出园林北门,为兰亭江,浅溪清流,绕兰渚山陂潺潺而过。水底游鱼卵石,清晰可数,溪滩甚宽,为举行群众性水上修禊活动的场所。和兰亭隔水相望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也为新建,位于山陂之上,四周树木葱茏,环境幽雅。
你所说的兰亭的兰单指没有特定意义,只有和亭字联合成兰亭才能够有不朽的传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